江漫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70例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分别记录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评估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统计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3.0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首次下床时间(1.13±0.15)d、住院总时间(7.11±0.31)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此次人性化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相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高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子宫肌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21)21-0171-02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人群十分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疾病,对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多采取手术方法,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是该治疗方法属于有创治疗,患者担忧手术效果、手术费用、预后恢复等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不良心态,对治疗及预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就需要护理干预以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人性化护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人性化的沟通、护理操作等予以患者良好体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倍受认可[2]。本文以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简述人性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8月~2020年 10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共35例,年龄范围:32岁~69岁,平均年龄(51.4±1.1)岁,其中26例患者确诊为肌壁间肌瘤,1例确诊为浆膜下肌瘤, 2例确诊为阔韧带肌瘤, 3例确诊为肌壁间+ 浆膜下肌瘤,1例诊断为肌壁间+粘膜下肌瘤,1例诊断为单纯粘膜下肌瘤, 1例诊断为肌壁间+浆膜下+宫颈肌瘤。观察组患者共35例,年龄范围:33岁~69岁,平均年龄(51.5±1.2)岁,其中26例患者确诊为肌壁间肌瘤,2例确诊为浆膜下肌瘤,1例确诊为阔韧带肌瘤,2例确诊为肌壁间+浆膜下肌瘤,1例诊断为肌壁间+粘膜下肌瘤,1例诊断为粘膜下肌瘤,1例诊断为肌壁间+浆膜下+宫颈肌瘤;1例诊断为肌壁间+宫颈肌瘤。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前由责任护士向其普及疾病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等,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处理。(2)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为:①人性化环境护理。以人性化理念为核心指导,对患者居住环境给予改造。尽量减少墙壁单调的白色比例,可利用张贴宣教海报的方式,既遮挡部分墙面,又能使病区内患者了解子宫肌瘤及相关手术的知识。可在病房室内放置绿植和花草,但要注意日常滅虫和浇水,不得使用味道刺激的肥料,必要时可使用营养液辅助生长,以免病房内气味影响患者休息。日常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根据季节选择开窗频率和室内温度范围,夏季每日通风3次至4次,温度控制在22℃至25℃间;冬季每日通风2次,温度控制在24℃ 至27℃间,且不论季节均需保持室内湿度在60%左右,以免空气中细菌滋生。病区内走廊应悬挂提示牌,标注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盥洗室、卫生间等,也应提示患者和家属保持安静。另外,健康宣教海报内容应尽量卡通化,且以通俗易懂的语句解释专业词汇,方便患者家属日常阅读了解。病区内应全天24h 供应热水,床头呼叫器需全天开放,一旦患者按响呼叫器应第一时间回应,且在2min 至3min 内到达患者所在床位。②人性化心理护理。子宫肌瘤患者通常会对手术预后效果和生育、生理功能的影响产生疑虑,尤其是育龄未生育女性患者,因而容易发生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得护理、治疗依从性大幅度下降。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开展沟通,通过日常交流了解其顾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在不影响医护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需求。要求沟通时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且语气柔和,多使用鼓励的话语,并着重介绍本院子宫肌瘤手术技术的优势和医生个人履历,必要时还可寻找通病区内手术效果突出的病友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说明手术和术后恢复过程,最大程度消除其心中疑虑,保证后续治疗的依从性。③人性化护理操作。护理人员操作时需秉承认真、严禁、细致、周到的职业素养,所有操作应严格遵照院内的护理规章制度要求,保证每个护理缓解的严谨性,在护理操作上达到规范化、质量化的临床需求。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素质,在接待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均需使用文明用语,且日常着装要整洁,可适当化淡妆,但不得使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妆品,以树立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夜班护理人员在巡房和查看生理指标时需做到“三轻”,即进出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如需交流时也需放低声音,尽量为患者营造安静的休息空间。如患者年龄过大存在听力障碍或认知障碍时,可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以免提高音量和重复交流给同病房其它病友带来影响。④人性化会阴部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结束后,应对导尿管给予妥善固定,尽量避免管路发生扭曲、弯折、挤压等情况,保持尿路通畅,且在术后6h 拔除。指导患者家属会阴部清洁的正确方式,包括阴道分泌物清理、外阴擦拭等,并观察是否发生阴部出血渗血等情况,记录每天尿液性状,如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通知主治医生。指导患者开展膀胱锻炼,以促进其首次自主排尿,同时叮嘱家属按时使用温水对会阴部进行擦拭,降低尿路感染,也降低排便后粪便对会阴部的污染。擦拭后需使用软质毛巾拭干,保持会阴部的干燥。
1.3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利用VAS 自评量表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计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征求患者配合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点评,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总满意度=满意%+一般%。计算各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1.4统计学分析经SPSS 25.0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计量资料以%及( x ±s)分别表示,以卡方、 t 值验证,结果差异性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指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異(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表示痛感相较对照组较低,恢复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35例观察组患者调查结果显示,25例患者表示对护理服务满意,9例患者表示满意度一般,仅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7.14%。35例对照组患者经调查,13例患者表示满意,12例患者表示一般,10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1.43%。两组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987, P<0.05)。
2.3并发症统计术后观察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轻度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中9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观察组并发症总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75, P<0.05)。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21世纪由美国医学界提出的现代化护理模式,且随着现代临床护理意识的转变和革新,已从开始的“人性化照顾”转变为现代的“以人文本”,从开始的专注于疾病的人性化护理,转变为现在的人性化环境、心理、操作等综合护理模式 [3]。子宫肌瘤属于妇科中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类病变,其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增生所引发,通常多见于30岁至50岁的女性群体,且少部分在20岁左右也可发病。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手段即为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病灶的方式阻断其继续生长和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在实际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方法了解度不足,因而容易产生抵触和恐惧心理,其对于术后自身生殖和生理功能是否可正常保留抱有疑问,加之外科手术本身造成的创伤恢复需要时间,也就造成了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下降[4]。
人性化护理理念可从患者角度出发,明确患者的需求和顾虑,从而发挥更加针对性的干预效果。首先,在临床护理时对病房住院环境进行改造,改变以往单调的环境,增加室内宣教海报、绿植等的比例,条件允许时还可添加电视、杂质等日常用品,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也可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其次,加强与患者的日常沟通,评估其心理状态,了解其个人需求,借助专业的知识储备为患者解答各类疑惑,要求沟通时需保持微笑,语气柔和缓慢,对于部分老龄较大者应耐心解释。且根据不同患者心理诉求的不同开展相应的干预,着重说明本院开展子宫肌瘤手术的优势[5]。第三,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要求严格按照院内护理标准开展,且需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护理操作技巧,以更好地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夜间护理时需注意控制周围的声音,务必做到进出门轻、走路轻、操作轻,保证病房内所有患者的正常休息。第四,手术结束后加强对会阴部的护理工作,妥善固定导尿管,定时擦拭会阴部,并保持其干燥性,以免导致尿路和阴道感染。
参考文献
[1] 陈婵.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20, 28(17):61-62.
[2] 张伟娜. 子宫肌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 2020, 30(24):54-54.
[3] 刘红. 人性化服务在子宫肌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注意事项[J].特别健康 ,2020, (17):30-30.
[4] 于晓静. 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 , 2020, 38(9):79-81.
[5] 李萍 , 邱兴邦.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 , 2020, 17(4):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