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拾月
摘 要: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朗读不重视,教学手段不足,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刨根问底”,利用可行的措施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让朗读过程变得鲜活,提升朗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 朗读教学 路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新课程改革进行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要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改革,就需要教师重新认识朗读教学,拓展教学内容,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如情境表演等课堂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足。有些教师比较注重阅读、写作两个方面的教学,对朗读教学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进行朗读训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师不重视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朗读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有所懈怠。
第二,朗读教学手段不足。目前,在很多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教师仍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让学生机械反复地朗读课文及某些汉字的注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疲倦的心理。
第三,学生普遍对朗读的兴趣不高。从目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朗读状态来看,很多学生仅将朗读当作必要的学习任务,而没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朗读,这说明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不高,既不利于朗读环节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也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成效的提升。
第四,学生在朗读中缺乏学习自主性。在通常情况下,教师是课文朗读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若教师未能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渐渐地就会使学生养成依赖的不良习惯,学生的思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式的教学中,探究意识和行为十分重要。要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时提出疑问,如质疑课文中人物的行为,或质疑某段文字的合理性,从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思想内涵产生探究动机。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在课文《穷人》中,当古老的钟声不断响起,桑娜在内心不断祈祷自己的丈夫能平安归来。读到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描写进行思考:“为什么桑娜这么紧张?”桑娜看到邻居的孩子时,毫不犹豫地将其抱回家中,针对这段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桑娜没有犹豫?难道她没有考虑到生活困苦的现状吗?”学生经过探究,理解了桑娜的行为动机,随后便用悲悯的心情朗读课文,从而使朗读效果更加贴合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联系生活中的“穷人”,说一说这些“穷人”与文中桑娜的区别,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二)利用情境表演活动
情境表演活动是指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方式既能够增强朗读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过程中,笔者在朗读环节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可以朗读两个到三个段落,前后交替着朗读。例如,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A朗读“孩子如果……自己的娃娃”,让学生B朗读“只要有风……带刺的铠甲”。在演练过后,各组学生依次走上讲台,拿着书本,面朝全体同学,放声朗读全文。再如,在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过程中,教师在朗读环节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根据胡萝卜先生、男孩、鸟太太等角色分配朗读内容,仔细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声音表现出来。随后,让各组依次上台,开始朗读表演。
(三)利用品读鉴赏活动
品读鉴赏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优秀的朗读音频、视频,让学生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朗读技巧,积累朗读经验,培养语言审美能力。将品读鉴赏活动引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助于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喜马拉雅软件中有各种各样的音频,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从软件中寻找相关的朗读音频。在教学散文时,教师同样可以从中寻找相关的朗读音频,并播放这些音频,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朗读节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的能力。同时,在播放朗读音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聆听,细心感受朗读者的情感、语调,不断增强语感。
此外,在喜马拉雅软件中,除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外,还有许多适合小学生聆听的优质音频,如儿童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这些音频内容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可以传播积极的价值观,令学生从中受益。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之后,选择某些优质的课外音频当堂播放,这样既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结合图文进行朗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不仅包含文字,而且包含许多漂亮的插图。在朗读时,教师可以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联想课文内容,提升朗读体验感。例如,在课文《葡萄沟》的教学中,由于课本上画有葡萄架和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因此当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请他们说一说最喜欢哪幅插图,从而放飞学生对插图中风景的想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在朗读课文《望天门山》时,课本上的插图展示了天门山独特的地理风貌——两座山峰之间有碧波荡漾的河流。因此,在朗读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再对照诗句进行朗读。除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外,多媒体图片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它们丰富学生的想象,为朗读做准备。例如,在朗读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有趣的图片,如海鸥飞翔、牛羊成群、枫叶飘零、群星闪烁等图片,体现出世界的多样性,再结合教材中的部分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五)设计趣味朗读活动
学生的兴趣不足是朗读教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朗读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完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后,笔者要求学生收集学过的所有诗词,开展朗读评比活动。笔者随机抽选若干组学生,让他们通过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则认真聆听,进行打分,胜出的小组可以进入下一轮比赛。在层层筛选后,笔者邀请最终获胜的小组分享自己的朗讀技巧,并谈一谈朗读的心得。
此外,由于朗读教学重视对文字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边读边解”的趣味活动,在幻灯片中罗列若干名言警句,让每个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喜欢的句子,饱含深情地朗读,并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若其他同学认可,则可以掌声鼓励;若有异议,则可以举手发言,讲一讲自己的理解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帮助学生积累佳句,又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有趣、有效的方法,全面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通过朗读增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获得更深的朗读体会,逐步产生朗读兴趣,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纪平.基于“情境支架”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路径设计分析[J].新课程,2021(34):186.
[2]暴贺君.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