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家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日渐看重,而幼儿的身心健康,又离不开幼儿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因此,加强对幼儿教育活动的改革创新,是中国幼儿教育领域在发展中必须迫切做好的工作。就目前中国幼教发展的趋势而言,课程游戏化仍然是幼儿教育活动主要的革新方向,旨在以趣味性、娱乐性的游戏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完成对幼儿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文章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育活动的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活动;路径
一、 引言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活动,应当能够通过趣味性、娱乐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各项潜力,发掘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成长需求,结合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要点,将各种理论、实践深入结合起来,开展游戏化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得到身心健康与各项能力的良好发展,为幼儿终身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内涵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是指将多种游戏活动融入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之中,运用游戏完成对幼儿的教育,实现对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游戏活动与游戏精神贯穿了课程的始终,教师会通过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等方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完成对幼儿的教学,让幼儿在富有趣味、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多种知识,得到多种能力的成长。
三、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游戏化教学的模式是否得当
就现阶段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中的发展情况而言,部分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依赖依然过于严重,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课堂中,未体现自身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作用,而是片面地以“主导者”的角色开展教学。对“游戏化”的落实,这些教师往往只是在课堂中见缝插针地引入一些简单的游戏内容,这些简单的游戏内容实际上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并不自然,难以实现娱乐与学习的统一。幼儿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也不足,课堂效果自然不佳。不少教师尽管在课堂中考虑到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但却忽略对幼儿实际情况、个性特点、真实需求的考量,未站在幼儿的角度完成对游戏情境的设置,也导致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不足。以上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均是源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不合理。
(二)游戏化教学的分寸是否得当
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游戏化强调课堂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但并非是对娱乐性、趣味性的盲目追求。游戏化只是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而一切课堂活动仍然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因此,在对课堂教学实施游戏化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刻、正确地认识到,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以游戏推动幼儿的学习。教师应当重视控制课堂游戏的分寸,避免过于追求娱乐性与趣味性,导致幼儿难以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知识输入。教师应当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依据各类教学内容以及不同性格的幼儿的特点,把握教学与游戏的侧重点,对教学工作和课堂活动加强调整,保证游戏化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游戏化教学的环境是否达标
教学环境是否达标也影响着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还应当重视在课堂中综合考量幼儿园的硬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利用好一切资源,保证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效果。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愉悦的游戏化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环境创设的角度,保证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四、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落实重点
(一)把握游戏化教学的中心点
教师应当重视把握游戏化教学的中心点,立足于课堂重点,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精准把控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的时机,并适时做好引导工作,保证游戏化教学在突出趣味性与娱乐性的同时,又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保证幼儿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足够的知识输入、充足的能力培养。例如,对情境式的游戏,例如角色游戏,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人物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开展这一游戏的过程中,就应当加强对幼儿反应的及时、全面、细微的观察,分析幼儿对角色的理解,以及对其他人所扮演的角色的态度,进而评价出幼儿的各项能力,以及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暴露的问题。此时,教師再适时在游戏中加入一定的引导,就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进一步完善自身在游戏中的表现,总结归纳游戏中的新知识,强化幼儿的游戏体验。
(二)设计丰富的游戏内容
教师所设计的游戏内容是否丰富,也是影响课程游戏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性格特征,设计有益于课堂教学、有益于幼儿进一步成长的游戏环节,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带动幼儿有效地融入游戏化教学中,实现自身进一步成长。以上文所述的角色类游戏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游戏中设计对角色的辨识、理解的环节,例如对于扮演家庭类角色的游戏,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在大屏幕上完成对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这些角色图片的归类,强化幼儿对游戏角色的认识,解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板,保证幼儿参与游戏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三)及时完成对游戏化课程的教学评价
对游戏化课程的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经验积累与未来教学工作的安排息息相关。因此,在游戏化课程完成后,教师应当重视做好总结评价,为进一步改善游戏教学指明方向。以上文所述的角色类游戏为例,教师可依据幼儿最终在人物扮演环节中的表现,整合分析游戏活动整体的情况,包括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现的多种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不足等,以减少教学工作中的偏差与盲点,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经验。
五、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策略
为进一步阐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育活动的路径,以下以音乐活动、绘画活动、健康活动、科学活动等教育活动为例,阐述游戏活动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助力。
(一)以竞赛游戏助力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中为幼儿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对音乐活动的课程游戏化改革,教师应当重视将多种富含趣味性的游戏引入音乐课堂之中,让具有动感的音乐节奏、音乐旋律能够与趣味、生动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感知、体会音乐。
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普遍喜爱音乐,主要是因为幼儿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听力感受,这与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可针对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开展竞赛类的游戏,让幼儿能够深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激情,更加踊跃、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例如,对一些具有节奏感、动态感的儿歌的教学,教师就可为全体幼儿实施分组,开展竞赛游戏。教师可让幼儿自主为自己的小组取名,例如喜羊羊小组、猪猪侠小组等,体现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接着,教师播放音乐,结合音乐节奏,为幼儿提供指令,例如举手、下蹲等,比赛哪组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动作。教师可根据幼儿小组的表现,为小组排名,并给予排名在前的小组幼儿一些奖励,例如小红花等,也可以让动作失误的幼儿来到教室中央表演节目,提升游戏的挑战性。在这一游戏环节中,每一个幼儿都得到了愉悦的体验、丰富的知识,产生对音乐的更加强烈的兴趣。
(二)以互助游戏助力绘画活动
绘画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能够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由此可见绘画活动深刻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插入游戏,能够让绘画活动更具趣味性、互动性,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广泛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借助互助游戏,让绘画课程更具趣味性与新颖性。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将全班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再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教师可为每一小组分配不同的创作主题,提升绘画活动的丰富性。在这样的互助游戏下,幼儿能够体会到集体之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够在集体创作中广阔地打开自身的思维,在创作中学会比较与借鉴,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
(三)以语言游戏助力健康活动
健康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传统的通过言语说教来引导幼儿认识健康知识、养成卫生健康习惯的方式,教育效果不佳,还很有可能引起幼儿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在健康活动中适当引入游戏,以轻松趣味的游戏引导幼儿掌握充足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例如,教师可通过儿歌游戏,提升健康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将一些健康知识设计为朗朗上口的儿歌,降低幼儿的记忆难度,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儿歌:“你拍一,我拍一,講究卫生我第一;你拍二,我拍二,早晚刷牙不间断;你拍三,我拍三,饭前便后要洗手;你拍四,我拍四,个人卫生要牢记!”教师可让幼儿在课堂中一边念儿歌,一边拍手,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游戏与健康活动的紧密结合,让枯燥的健康知识不再枯燥,而是更加生动、更加有趣。
(四)以探索游戏助力科学活动
相比语言、艺术、健康类的活动,科学活动中的知识对幼儿来讲更加抽象,若教师不实施游戏化处理,很有可能导致幼儿难以对科学知识产生直观认识,打击幼儿的学习信心与兴趣。但科学知识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能够为教师所充分利用,设计成具有科学探索元素的探索游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趣味性的游戏中,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感知与学习。
例如,对“陀螺转转转”这一科学活动,教师可展开如下设计: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能够制作陀螺的材料,如硬纸板、橡皮泥、牙签、小木棍等,让幼儿通过探索、讨论、研究,制作能够转动的陀螺,并探索陀螺转动的特点。在开展探索游戏的过程中,不少幼儿都收获了充足的知识,例如,有的幼儿运用黄色与蓝色的纸片制作陀螺,转动起来,陀螺呈现出绿色,这名幼儿就形成了对三原色原理的强烈感受。有的幼儿发现无论用什么形状的纸片制作的陀螺,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让幼儿感到十分神奇……教师可通过巡视发现幼儿在探索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幼儿,保证幼儿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充足的知识与良好的游戏体验。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游戏化课程教学下,教师应当重视把握游戏化教学的中心点,设计丰富的游戏内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运用游戏提升幼儿教育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强化活动效果,保证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与能力的良好发展,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完成教学评价,以此让课程游戏化真正落实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中,推动幼儿的进一步成长。
参考文献:
[1]陆海花.立足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探析[J].新课程,2021(27):146.
[2]汤丽红.多维互动 拓展幼儿课程游戏化时空[J].文理导航,2021(6):97.
[3]王玉琴.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与探索[J].山西教育:幼教,2021(3):31-33.
作者简介:
李静,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射阳县双拥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