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是一门艺术。文章通过“探究性学习——科学活动伴我行”课题的研究,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真正意义上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之主体,积极调整优化教育活动策略,为幼儿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平台。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指南;科学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核心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之关注与重视。《指南》提到,要“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探究乐趣”,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依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今幼儿教育要改变传统授受式教法,让幼儿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探究性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幼儿学习之主要方式。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探究行为是幼儿科学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行为。我们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科学活动伴我行》这一符合时代要求的课题,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让我们的教更好促进孩子的学,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积极调整优化教育活动策略,构建以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特色课程,进一步丰富办园内涵,为幼儿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一、 课题研究使“教”与“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从教师的角度看
1. 从观念到行为的改变
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老师们想得多了,材料准备多了,观察记录多了,反思多了,讲解少了,示范少了,填鸭少了。有人说,中国的老师是嘴巴累,外国的老师是眼睛累,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想想以前,我们总爱不停地示范,不停地说,唯恐幼儿听不懂,学不会。自从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我们在思想上有了质的转变,一改传统“手把手教”的形式,变接受性的教学为启发式的引导。每次活动期间我们都会注意创设模拟科学探索之情境,让环境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老师则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介入为其提供帮助,让自己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2. 形成了有利于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反思问题链
此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因而此课题研究更具可行性与实效性,通过两年的研究,广大教师深刻地意识到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操作材料、设计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指导策略等方面,一定要围绕教材及幼儿学习特征进行,并且只有做好课前预设性反思、课中随机性反思、课后诊断性反思,才能真正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现在我们教师在教育中总是习惯于自我设问,有整套较为成熟可操作之教学反思问题链。自我设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反思问题链:
(1)我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什么?如:通过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之方法,抑或让他们了解科学学习之完整过程,抑或通过幼儿探索懂得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知识,抑或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之喜悦,从而引发其更强烈探究欲望?
(2)我创设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幼儿的探究性学习?
(3)我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材料,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他材料?
(4)我所设计的教学程序是否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缺一不可,整体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核心环节的感知与质疑、探索与发现等时间是否足够,有没有给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5)我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是否得以激发,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能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引发他们作深层思索与探究,是否适时提升他们学习策略与经验,并在同伴中分享与交流?
(二)从幼儿的角度看
通过实施“三前三后”,即幼儿在前教师在后、问题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讲解在后,使幼儿能自主学习,懂得学习,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同环境互动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性,幼儿学习兴趣日益提高。以前上课是幼儿跟着老师走,而现在是老师跟着幼儿走。师幼互动,一起学习,各项活动期间,幼儿皆有超乎想象之想法与问题,这促使老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补充自己,与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二、 课题研究遵循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所接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与其心理发展特点相一致的规律,而在此规律下,幼儿的特定心理特点浮现出来,课题研究在明确“教”与“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前提下,始终高度重视以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托的具体理论和实践探索。
(一)对幼儿自由随机性的关注
除了一些集体教学科学实验,广大幼儿在很多情境之下,均能够自发形成探究活动,包括生活区的游戏、建构区的拼搭、种植园的参观等,在这些非正规性自由活动开展期间,幼儿的活动行为是自由的,思想是独立的,幼儿也因此会产生更多自发性的探究。
(二)对幼儿短时无目的的关注
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在行为上往往自由且随意,当有了外在刺激后,幼儿可能会因为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表现出激动的情绪,甚至可能产生手舞足蹈的行为,然而这样的情绪与行为会在活动完成时马上消失,也就是幼儿探究不够持久、缺少连贯性。
(三)对幼儿探索从众性的关注
基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若其在遇到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们的情绪也会对周围同伴产生感染,从而让强烈的行为吸引力迅速形成,如当数名幼儿聚于一处互相交流时,会吸引更多幼儿投入其中,数十名幼儿共同观察看同一只七星瓢虫的行为可证明这一点。
课题研究考虑了上述幼儿心理發展特点,因而明确了探究活动内容更多来源于平时生活,在方式上更加要具有开放性、过程上要更加具有随意性,这将成为后续支持科学探索和观察的前提,引导其遵循自身特点,用独立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相应的环境、材料、环节等方面帮助。
三、 构建了有利于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操作基本流程
课题组老师根据制订的研究计划,大胆设计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或单个教学活动方案,并在课程实施中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构建了有利于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操作基本流程。具体为“发现和诱发幼儿兴趣点——建构探索议题——设置探索环境——引导探索活动——组织表现与表达——再次探索(活动延伸)”。教师围绕以上基本流程从活动内容的选择之策略、活动环境创设之策略、探究材料提供之策略、活动过程中教师语言表达之策略、组织指导之策略、科学评价之策略等角度开展丰富多样研究,课题研究使得每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都以幼儿获得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师生、生生、家园互动,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环境,以合作、探索和自由发现为导向,让幼儿在探究期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合作分享。
四、 做好了环境及材料的投放保障分析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充分利用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并倡导从这一角度有效支持与引发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延伸幼儿成长路径,使之在递进式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探究能力。
(一)环境的探究基地功能
环境的探究基地功能体现在物质和软件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侧重幼儿以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空间,如各类实验器具、特定的活动行为场所等,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室内区域环境,其二是自然生态类体验场地,其三是幼儿所喜爱的种植园地、饲养园地,其四是各种经常能够用到的实验器材等。
软件环境侧重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心理环境,即支持探究性学习教师所表现的态度、所应用的管理方式,这可为幼儿学习行动提供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研究中发现在这方面的特点在于:可以有适度自主选择及更为自由的活动时间,能够起到增强幼儿认同感,使之养成敢于探究、勇于尝试的品质作用。
(二)材料的探究操作功能
环境的探究操作功能体现在硬件材料与软件材料两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探究性活动的前提,使幼儿能够在使用中观察、比较,并完成具体的操作、实验任务。给予幼儿的硬件材料是安全的,同时又是幼儿所熟知的,它们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让幼儿在园内或者居家时使用。而软件材料也可以称为支持性材料,如实际操作中师幼共同研究制定的学习规则,以图为主易于被看懂的步骤图等,这些都是值得在活动前、中、后期被重视的“隐性”资源。
五、 课题研究提升了园本教研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内涵存在把握不够明确的问题,而课题研究提升了园本教研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一)问题的方向
关于把握不够明确的问题,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从理论上讲,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即幼儿借助探究方式实施学习活动,它的过程性很强,需要幼儿于持续探究中完成学习。而教师则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使之能够在主动自觉的状态下完成任务,既非放任不管,也非失之过严,而是要随时从幼儿面对的困难与发生的改变出发,给予其必要的关怀。其次,从实践上讲,在实践中无法正确引导幼儿完成任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访谈一些老师,问及其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个别教师将探究性学习实践目标定位于简单的材料提供,完全放手,使幼儿发现科学奥秘与规律,也有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在于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活动,这二者都是不够审慎的。课题研究将促使教师不断成长,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使自身学习活动的价值更加明显地展现出来。
(二)成果展示角度
基于普遍存在的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内涵上把握不够明确的问题,可能成果展示角度予以说明其发展价值。
1. 幼儿方面
我们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主要对科学教学活动中材料与记录这两项开展了研究,使得许多的科学教学活动达到有效性,并且培养出了幼兒主动探索热爱科学的情感。
2. 教师方面
在研究期间教师们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1)提高了科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技能。
(2)善于挖掘各种有效教育资源。
(3)学习、反思、总结的能力不断提高。在研究中,老师们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探索出了科学的幼儿自由活动指导策略。有了新教育理念指引,我们更善于分析、反思教育实践中各种现象,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点滴经验。自课题开展以来,先后有数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六、 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随着此研究的深入,教师们不断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如:
1. 要进一步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来,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活动之中,使活动不流于形式。
2. 以科学教育内容为主,结合地方性、季节性要素,统整各领域内容,进一步构建我们的探究学习活动课程特色。
3.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是一门艺术。老师必须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充分尊重幼儿,这样幼儿方能真正成为活动主体,才能养成探索的兴趣与习惯。今后一阶段,应更进一步地研究如何促进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之策略,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效性。
4. 进一步完善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丰富评价的手段。
5. 进一步研究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体现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婷.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吴宇,福建省龙岩市,福建连城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