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依赖关系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研究
——以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

2020-12-31 13:24
生产力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渐进性吸收能力显性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创建创新型国家,2017 年中国创新指数较上年增长6.8%[1]。创新是一项复杂的企业活动,已有学者从关系角度出发,探讨关系学习、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2]。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分析组织间依赖产生的原因,得出组织间的社会关系是长期且复杂的,并将社会纽带、关系质量等纳入组织间依赖的前因变量[3]。企业为了减少和避免环境带来的冲击,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而自发与高校建立依赖关系[4]。基于关系视角研究企业双元创新主要从组织内和组织间两种关系进行研究,包括CEO 亲缘关系和动态变化多重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复杂关系[5]。组织通过评估对外界知识与组织结构的契合度,吸收外部知识信息[6],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而技术波动、市场架构与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导致所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7],环境不确定性的不同维度与企业原始性创新关系具有差异性[8]。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认为创新由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组成[9-10],有关双元创新的研究,大多关注战略、知识、组织结构与技术等方面[11],少有研究从组织关系的角度研究双元创新。已有研究缺乏组织关系对企业创新的过程研究。本文研究知识吸收能力对校企依赖关系与企业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并把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纳入研究框架中,探讨环境不确定性对知识吸收能力与双元创新之间关系的差异性影响。

二、研究假设

(一)校企依赖关系与双元创新

已有文献对依赖与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顾客与供应商方面,但其作用机理大致相同。部分学者认为依赖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12],还有学者认为依赖关系负向影响创新或存在间接作用[13]。由于算计性依赖是基于交易角度的依赖关系,当企业对高校的算计性依赖程度增加时,不仅与高校联合行动,还会实施“自主创新”和“干中学”的战略,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对高校算计性依赖水平越高,为了从高校获得利益资源,企业积极参与一切可以增加经济利益和财务绩效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无形增加自己的创新能力。

网络关系嵌入(关系强度和质量)可以有效促进创新绩效[14]。企业对高校产生关系性依赖时,把维护双方的情感和合作关系视为自身义务。在对高校隐性需求的关注与挖掘中,有利于企业创新方向的寻找和创新实践机会。企业对高校关系型依赖越高,会积极配合高校的相关活动。企业与高校间的关系性依赖进一步加深,高校更倾向于将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资源分享给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当企业对高校算计性依赖较高时,企业在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进行一定的自主创新。而在关系性依赖下,企业战略一般会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以此获得高校支持并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但企业可能会由于与高校的关系增强,产生心理倦怠。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a:算计性依赖对企业渐进性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H1b:算计性依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H1c:关系性依赖对企业渐进性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H1d:关系性依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H1e:与关系性依赖相比,算计性依赖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更强。

(二)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有关依赖关系与知识间的关系已经有许多研究。Granovetter 基于社会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的嵌入关联对知识获取的连通性和可能性[15]。Svensson 认为组织成员对异质性知识的渴求促使创新网络组织间形成依赖关系[16]。知识依赖是组织间依赖形成的重要前因变量,高校提供给企业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由于组织间依赖关系与知识本身关系密切,校企依赖关系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可以划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企业的资源投入决定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公司为了吸收、消化并整合高校的显性知识,必须切身参与其中并投入相应资源[17];企业与高校合作所产生的收益占企业中收益的份额较大时,企业会通过提高知识吸收能力满足自身收益需求。因此企业对高校的算计性依赖有助于提高企业显性知识转化能力。隐性知识嵌入于组织深层,只有通过组织间的合作行为进行知识的吸收与转移[18]。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具有历史依赖性,受到以往合作过程中所建立的知识传递习惯,特定惯例等影响。而关系性依赖使得企业与高校的长期合作中会产生情感方面的依赖。此时关系性依赖会使企业获得知识传递的“代码”,获得隐性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企业对高校的关系性依赖有助于提高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因此提出假设:

H2a:算计性依赖对企业显性知识转化能力是正向影响;

H2b:算计性依赖对企业隐性知识消化能力是正向影响;

H2c:关系性依赖对企业显性知识转化能力是正向影响;

H2d:关系性依赖对企业隐性知识消化能力是正向影响。

潘洪亮提出双元创新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是创业者的吸收能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正向影响企业创新[19]。吸收能力理论认为,以往经验在发掘新技术和识别市场机会中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吸收能力构建了企业信息资源的桥梁,通过识别、整合并更新企业的知识库,为企业创新战略提供需要的知识类型。因此,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双元创新的关键前提。企业的技术与信息等隐性知识对企业的吸收能力有着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提出假设:

H3a: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对企业渐进性创新是正向影响。

H3b: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对企业突破性创新是正向影响。

H3c:隐性知识转化能力对企业渐进性创新是正向影响。

H3d: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对企业突破性创新是正向影响。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4:知识转化能力对校企依赖与企业双元创新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三)市场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企业在既定路径依赖和市场定位下,通过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环境,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网络关系帮助企业在动荡环境中获取资源并提高企业绩效[20]。部分学者认为短缺财务资源和现金流波动剧烈[21]等环境不确定性可引起管理者的短视行为。

市场不确定性越高,顾客的偏好越不可预测。企业将创新决策的重点放在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的评估上,企业创新失败概率增大或沉没成本增加,此时往往采取资金保留策略慎重决策,基于此,企业通过提高知识内化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突破式创新相对于渐进式创新承担更大的风险,企业会倾向于进行渐进式创新。因此,在较高的市场不确定性下,企业知识内化越高,更倾向选择渐近性创新。

当企业面临较高的技术不确定性环境时,行业内技术变化速度快且难以预测。企业争先采用新技术及产品而加剧竞争,导致原有高校-企业关系不稳定;其次,高技术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促进信息流动和知识转移,从而加强企业创新;最后,高技术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更倾向采取突破式创新。因此提出假设:

H5a:市场不确定性正向调节知识转化能力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

H5b:市场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知识转化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

H5c:技术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知识转化能力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

H5d:技术不确定性正向调节知识转化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构建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与测度

本研究中各变量均采用成熟量表,所有问卷采用Likert-7 级量表。具体如下:

校企依赖关系包括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这两个维度,借鉴王永贵等基于Lusch 等(1981)的修订量表,包括转换成本、合作难度、情感联系、责任感与愧疚感等8 个题项。

知识吸收能力采用Zahra 和George 对知识吸收能力的维度划分,将知识吸收能力划分为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和隐性知识消化能力两个维度。借鉴国外学者Jansenjjp 等所编制的量表,包括记录保存知识能力、识别能力、吸纳能力、分析与理解能力等6 个题项。

双元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两个维度,关于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这两个维度分别借鉴国外学者Youndtma,Kopallepk 和Subramaniam的已有量表,渐进性创新包括产品型号、工艺流程、技术水平,突破性创新包括全新产品、全新技术、淘汰主导产品线等共8 个题项。

环境不确定性分为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两个维度,这两个变量借鉴国外学者Yannopoulos和Jaworski 等的已有量表,市场不确定性顾客偏好转移、新产品接受度、新老顾客偏好差异以及需求变化;技术不确定性包括经营市场变化、技术变化、未来发展、新产品共8 个题项。

现有文献表明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与创新能力关系密切,企业规模与成立年限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资源获取能力;且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企业自身创新要求不同。因此,本文的控制变量为: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

(二)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预试问卷分析前,通过小规模专家访谈对量表题目进行整理与修改。调查对象选择原则为:(1)知识密集型且与高校有创新合作的企业;(2)技术含量高且创新活跃行业;(3)填写人工作年限大于三年且在企业处于管理层或者研发部门成员。正式问卷调查主要形式为两种: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纸质问卷主要通过借助导师课题,对陕西省内与高校有创新合作的企业进行实地发放,还通过本校MBA 进行课间发放收集。电子问卷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微信、QQ、问卷星等方式进行收集。通过企业官网等渠道获取企业联系方式,并通过邮件、微信、QQ 等方式进行回收。正式问卷发放问卷共500 份,回收403 份,回收率为80.6%,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5 份,回收有效率73.2%。

(三)信效度检验

运用SPSS24.0 进行Cronbach's Alpha 信度分析。

表1 表明,上述量表的Cronbach's Alpha 值均大于0.8,表明各个测量条款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因此各量表信度均满足要求。

表1 信度分析

本文借助AMOS 24.0 进行结构效度以及区别效度的检验。

具体的拟合优度指标如表2 所示,各项拟合优度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即各量表结构效度良好。

表2 量表模型适配指标

四、数据分析

(一)相关性检验

首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说明问卷所调查的样本符合单变量常态分布,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并且相关系数与假设关系中的系数均方向符合,表3 初步验证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3 变量的Pearson 相关分析

(二)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验证知识吸收能力两个维度的中介作用,分别进行中介作用的检验,并对控制变量进行了控制。

表4 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结果

当因变量为企业渐进性创新时,根据表4 得出的Model1 可知,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对显性知识转化能力的回归效应均显著,且关系性依赖对显性知识转化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强,假设H2a、H2c 和H2e 得到验证。根据Model2 可知,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对渐进性创新的回归效应均显著,且算计性依赖对渐进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假设H1a、H1c 和H1e 得到验证。从Model3 和Model4 可知,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和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对渐进性创新的回归效应均显著,且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对渐进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假设H3a、H3c 和H3e 得到验证。根据Model5,算计性依赖与渐进性创新关系变弱,β 值由0.364 减小到0.351;关系性依赖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也逐渐减弱,β 值由0.238 减小到0.204。表明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分别在校企依赖关系的两个子维度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与渐进性创新的相互影响作用机制中都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Model6β 值由0.364 减小到0.361;关系性依赖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也逐渐减弱,β 值由0.238 减小到0.214。表明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分别在校企依赖关系的两个子维度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与渐进性创新的相互影响作用机制中,都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则假设H4 得到验证。同理,当因变量为企业突破性创新时。根据表5 其余子假设得到验证。选取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检验。

表5 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6 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6 和表7 表明上述回归模型中,基于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和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渐进性创新影响的回归系数都达到显著。加入EKDA*MU 后,二者对企业渐进性创新的回归系数均达显著且值增加,且交互项显著,表明市场不确定性对显性知识转化能力与企业渐进性创新的关系起促进作用,假设H3a 得到验证。同理,假设H3 其余子假设得到验证。

表7 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结果

(三)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虽已经初步检验了知识吸收能力两个维度的中介作用,但忽略了整体研究结构,故本文利用AMOS24 验证其中介作用进一步验证变量间关系。

1.显性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路径分析。按照概念模型输入相关数据利用AMOS24 进行估计与检验,并采用残差法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模型M1。

图2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M1

表8 与表9 值均达到标准,所以该模型适配度良好。

表8 M0 及M1 结构方程拟合指标

通过表9 可以得出,算计性依赖与显性知识转化能力(β=0.305,且p<0.05)、显性知识转化能力与渐进性创新(β=0.354,且p<0.05)间接效应路径系数均显著,且算计性依赖到渐进性创新的直接效应路径系数也显著(β=0.364,且p<0.05),即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在算计性依赖和渐进性创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同理验证了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在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在其余依赖关系与创新中的部分中介效应。

表9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M1 路径系数

2.隐性知识消化能力的中介作用检验模型构建与分析。按照概念模型输入相关数据利用AMOS24 进行估计与检验,并采用残差法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模型M3。修正后模型如图3 所示。

图3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M3

根据表10 与表11 值均达到标准,所以该模型适配度良好。

表10 M2 及M3 结构方程拟合指标

表11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M3 路径系数

通过表11 可以看出,算计性依赖与隐性知识消化能力、隐性知识消化能力与渐进性创新间接效应路径系数均显著,且算计性依赖到渐进性创新的直接效应路径系数也显著,即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在算计性依赖和渐进性创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同理,验证了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在其余依赖关系与创新中的中介效应。

五、研究结果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在提升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中起重要作用;两类知识吸收能力在校企依赖关系与双元创新资源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外部环境下,知识吸收能力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不同。在我国产学研背景下,企业双元创新模式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到复杂环境下企业与高校的依赖关系及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

第一,正确面对和看待对合作高校的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高校在技术和流程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企业在交易中更多的对高校产生算计性依赖。但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并不是被动接受资源受制于他人,企业对合作高校的算计性依赖较高时,可以整合从外部吸收的新知识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创新”或者“干中学”的方式,提升创新能力。而多数企业倾向的关系性依赖创新忽略了人的惰性心理,企业应设置警戒线,提醒企业自身不应过于依赖合作方,以免自身陷入舒适圈。

第二,为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管理者要根据不同外部环境相应制定相关战略。首先,应把握新机遇并积极与高校合作,通过技术引进或共同研发实现技术超车。其次,注意不同外部环境应制定相应的策略。当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较高顾客偏好变化快时,企业应更偏向于渐进性创新;当技术环境变化与更新速度快时应更多地进行突破性创新战略。最后,在产学研背景下,企业应搭上政策便车,更高效地通过自身知识转化能力使校企合作依赖关系对企业双元创新促进作用最大化。

猜你喜欢
渐进性吸收能力显性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职教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渐进性分析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
微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质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吸收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