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珍,桑金琰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22)
2019 年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并快速蔓延至全国。武汉市作为重要疫情区域,不得不进行封城管理,2020 年1 月23 日凌晨,武汉市将机场、火车站等通道暂时关闭,对外宣布全市地铁、公交、轮渡等都暂停运营。武汉市防护用品、蔬菜等物资短缺,封城更使救援物资运输不便。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发生都具有不确定性,为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有关部门提前制定好应急策略并进行物资储备,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救援。一旦发生灾害亟需救援物资,这就需要对物资的采购、运输以及库存、分配等环节进行应急供应链管理。
应急物流是指在大规模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之后,对受灾地区紧急提供资金、物资、救援等保障的一种物流活动,由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下,群众活动受到限制,运输道路多数封闭,前线医务人员缺少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蔬菜水果等食物短缺;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人民房屋受损、食物短缺。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部门应立即实行救援措施,及时提供赈灾物资。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原有的物资储备往往难以满足需求,这时就需要进行紧急采购,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物资筹措。为及时提供物资并降低应急成本,物资筹备中心在对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等进行谨慎选择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除社会捐赠、从外地采购等渠道外,物资筹备中心为大部分应急物资的供应提供了保障。
应急供应链系统对救援、灾区重建等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完善应急供应系统能够减少人员伤亡并安抚群众,构建一条完整及时的应急供应链对救援工作非常重要。
应急供应链以向突发事件提供应急物资为目的,追求时间最短、效益最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因此,其具有不确定性、快速响应性、时效性、弹性等特征。
(1)不确定性。突发性自然灾害、疫情等发生的时间、影响范围等不可预测。例如,地震、泥石流等爆发突然,重大疫情突发后面临封城封路等不可预测的情况,所以,应急物资的需求数量、运输路径、运输方式等都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灾区情况临时进行安排。
(2)快速响应性。应急供应链追求及时、高效,需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掌握灾区信息、了解灾区需求,因此,需要应急供应链具有快速响应性,在救援前线发出信息后,各组织迅速对物资和运输进行安排,以保证对灾区进行快速响应,保障物资供应及时、高效。
(3)时效性[1]。“应急”即应对紧急迫切需要,应急物资的价值就是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及时送到需求者手中,以尽可能快的速度为灾区提供援助。若是达不到时效需求,应急物资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应急供应链本身也具有时效性。
(4)弹性。弹性就是在供应链某部分出现问题或变动时,能够快速调整并恢复正常供应能力。应急供应链具有不确定性,运输过程中天气、运输路径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变化迅速调整供应状态,保证物资的及时送达,因此,应急供应链具有弹性。应增强供应链的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危机[2]。
应急供应链以时间效率为目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提供救援物资,因此,组织协调、运输道路、运输方式、天气状况、群众等都会影响应急供应链的效率。
(1)组织协调。应急供应链所处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各地区的管理组织协调一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以保证应急物资的采购、生产、运输、库存管理、分配等各环节顺利进行。信息的有效管理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协调运作是应急供应链成功的关键,若组织协调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应急供应链的效率。
(2)天气。应急供应链以时间为目标,遇到恶劣天气会严重影响应急物资的运输速度,如果遇到因天气造成道路损坏无法通行的情况,就会延长运输时间,影响运输效率。
(3)运输道路和运输方式。选择正确的运输道路会减少运输时间,以疫情期间封城为例,很多运输道路封闭不通,如果不提前选择好运输路线,就有可能面临需要临时更换路线的情况。运输方式也影响着运输时间,空运时间短,但运价高且受天气限制大,而道路运输运价低,可调动车辆多,但时间长,这就需要根据灾区情况详细分析后选择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
(4)群众配合。应急供应链的构建由政府主导,但要想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也需要群众的配合和支持,如疫情期间,各地群众积极捐赠物资并组织志愿者参加防控活动,积极支持前线工作人员和政府的工作,为物资筹措和疫情防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应急供应链的影响因素多,且所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构建应急供应链时,应遵从敏捷性、动态性、协调性、平战结合等原则,保证供应链的弹性,以便物资供应流程顺利进行。
(1)敏捷性原则。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救援紧迫,应急物流的构建必须快速、高效,才能及时响应灾区需求。因此,在构建应急供应链时,要求各节点能相互衔接,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状态,保证应急物流的快速、高效。
(2)动态性原则。由于灾区情况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政府很难在第一时间详细了解到应急物资的需求情况。为保证能够提供足够的救援物资,因此,在构建应急供应链时,应提前分析可能出现的变化,以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能及时提供应急物资。
(3)协调性原则[3]。供应链的实质是协调,供应链的效率需要通过各节点的协调运行才行实现。因此,在构建应急供应链时,必须保证各节点、各组织都能协调一致,以保障应急物资的及时送达。
(4)平战结合原则。平战结合即“立足战备、着眼平时、服务社会、造福人民”,除在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外,应急管理也应注重预防工作,着眼于平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进行物资储备、完善基础设施等,同时也应健全各组织的信息共享机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从容应对。
应急物流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为保证其正常运作,除了按以上原则进行构建外,对其保障机制也有很高的要求。
对整体而言,各地应完善基础设施。灾害发生之后,道路、房屋等会受到损害,如果基础设施差导致灾后受损严重,不仅会给应急物资的运输带来困难,也会给灾后重建工作增加难度。提前进行物资储备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保证让政府在第一时间掌握受灾情况并且提供救援,让物资储备中心及时足量地提供应急物资。每隔一段时间应统计可调用的车辆、工具数量,保证在突发状况下能及时进行工作安排。
本次疫情期间,各地向武汉捐赠的物资众多,但分配到医务人员和群众手中的救援物资却总是很少。捐赠的物资没有统筹规划,导致物资堆在仓库无法分配,临时仓库库存堆积、管理困难,前线物资总是紧缺,这种情况严重打击了群众的信心和热心。针对这种现象,应建立统筹规划体系,对从各地、各种渠道筹集到的物资进行梳理和统计,进行需求预测并控制应急供应链的运作节点,安排仓库进行物资分配,避免物资堆积而前方缺少的现象,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完成。
疫情期间应急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库存管理、分配等问题都需要管理组织来协调安排,对这些环节的有效管理及各成员间的协调运作是应急供应链成功的关键。由于应急供应链管理工作量大且任务艰巨,所以应根据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选择管理组织成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拥有专业知识和能力,使紧急情况下的工作能够快速、高效完成。
应急供应链运作强调专业性和快速高效性,需要有一定专业度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来进行工作安排,必要时甚至应该由专家团队来督导和调度[4]。疫情期间,武汉红十字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缺乏专业性,不仅导致了库存堆积、分配不均等问题,甚至连物资的数量、种类和来源等信息都统计不全,致使前线物资短缺,民心激愤。而将物资交由专业的物流公司管理之后,几天时间便将物资梳理清晰并分发到前线,由此可见,管理具有特殊性质的应急供应链,还是需要专业的管理组织。
及时有效的信息能够保证应急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各组织应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在紧急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进行工作安排。疫情期间,由于仓库和供应链前面节点信息的不通畅,导致库存堆积、管理困难的问题,信息交流不通畅使得无法及时了解物资的需求和救援物资的运输情况。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信息交流不及时,使得政府无法在第一时间准确了解灾区信息,导致救援物资的分配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很多救援物资未能及时分配到受灾人民手中发挥作用。信息沟通的不通畅以及信息统计不全,都会给应急供应链的运作带来阻碍,使秩序混乱。
因此,应完善通信的基础设施,提高信息系统水平[5]。各地应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协调工作,保证第一时间掌握灾区信息,及时供应应急物资。
4.5.1 需求预测。由于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应急物资需求也具有不确定性,救援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灾区对应急物资的需求量,是否能提前预测到应急物资的需求[6],将直接影响到救援工作的效率。灾害发生后,需要根据灾害级别、受灾人数、受损面积等信息对物资需求量进行预测,政府将现有物资储备与预测需求数量进行比较,以便决策者尽快对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等环节做出安排。提前做好需求预测也有助于相关企业及时安排生产,避免出现缺货现象。本次疫情期间,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需求数量巨大,许多口罩生产企业和转型生产口罩的企业共同赶制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缺货严重。
做好需求预测对灾后救援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及时进行生产、安排采购。目前的需求预测方法大致分为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定性预测法大多靠直觉、经验等进行判断,缺乏科学性,因此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定量分析法是根据以往的历史统计和掌握的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未来需求变化进行预测的方法,分为因果关系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两大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应急物资的需求预测研究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的研究发展将会对应急供应链的运作发挥重要作用。
4.5.2 物资筹措方式:生产、采购、捐赠等。应急物资具有弱经济性,需求大且时间紧迫,除原有的物资储备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筹集。自然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可向外地进行物资采购,再运往灾区。而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口罩都存在缺货现象,无法进行采购,这时就要求企业紧急生产。除原有的口罩生产厂家,全国各地有条件的企业纷纷转产口罩,富士康、比亚迪、五菱汽车和格力等企业的转型填补了短期内口罩供应的部分缺口。
除原有的物资储备和临时的生产加工之外,国际和社会捐赠也是物资筹措的重要方式。2008年汶川地震,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我国各省为灾区人民提供饮用水、药品、食品等物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海外各国向我国捐赠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护目镜、消毒剂等,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援助;山东等省份向武汉人民捐赠蔬菜,各地人民纷纷捐款并捐赠口罩、防护服等,共度难关。
4.5.3 库存管理及分配问题。供应链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因此,应合理安排库存管理和分配等问题。由于应急物资具有弱经济型,如果大量物资导致库存堆积,仓库管理费用也会大大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应急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发放。疫情期间武汉红十字会接收了社会捐赠的大量物资,然而并不能明确公布接收和发放的物资明细。防疫主力之一的武汉协和医院仅收到3 000个普通口罩,及捐款1.2万元。红十字会库存堆积,医院物资却依旧短缺,社会议论纷纷,造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武汉红十字会的管理方式不仅使医院得不到应急物资,还导致库存堆积,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交由专业物流公司管理后,数天时间便将捐赠物资梳理清晰。由此可见,应选择专业的管理组织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这样才能让应急物资发挥时效性。合理的物资管理是提供及时援助的首要条件,做好库存管理和分配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应对突发状况,减少损失。
应急供应链具有不确定性、快速响应性、时效性等特征且其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应急供应链比普通的供应链存在更高的风险,整个系统极具脆弱性,天气、道路状况等都会影响应急供应链的有效运行,生产、运输等节点的失效等都会导致断链。供应链管理中常见的计划孤岛现象也会造成断链的情况,由于组织内部的工作缺乏监督和透明度,导致敏捷性降低,生产供应过程中经常发生中断,由此导致的不合理库存管理和运输计划都会使供应链出现断链的情况。
由突发状况引起供应中断时,会影响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7],破坏下游节点的供应计划。不能及时应对突发问题发生断链,是由于应急供应链本身弹性不足,因此,构建弹性是克服供应链脆弱性的一种途径[8]。增加弹性可以使供应链更快适应突发变化,在紧急情况下能尽快进行调整,重新制定供应计划,保证应急物资的准时送达。因此,在构建供应链弹性时应该按照尽可能恢复到理想状态、尽可能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再次失效的可能性等原则进行[9]。增加弹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增加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透明度,建立监督机制。由于不能及时获取供需关系和库存水平的信息,或不能掌握最新的运输计划以及时间节点,就会使工作现场的管理人员在面临供应链中断的情况时无法做出决定,不能及时处理断链问题。而无法及时掌握信息是因为组织内部缺乏透明度,因此对于组织来说,首先应该提高组织内部的可见性和工作透明度,使各部门及时掌握信息,以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增加敏捷性。其次,为提高工作的高效性,还应建立监督机制。
(2)增加供应链柔性和敏捷性。供应链柔性是指快速而经济地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中环境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能力。作为供应商,生产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上游位置,为保证下游节点的有效运行,企业应对自身进行调整,及时掌握供需关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满足某产品的大量需求,企业可关闭非核心的次要产品生产线,或重组建立临时的生产线。如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口罩的需求量直线上升,若供应商无法及时提供产品,应急供应链就会中断。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五菱汽车和格力等企业纷纷转型生产口罩,填补了短期内口罩供应的部分缺口。
(3)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设立冗余供应商。在重大突发事件的特殊情况下,要求应急物资能够及时送达且产品质量需要得到保证,这就要求供应商拥有高效、完整的生产线,从而能够准时高质地提供物资,因此,应该对其进行谨慎选择。除了分析供应商自身的条件之外,还应分析为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上游供应链,了解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速度,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保证产品的及时提供和供应链的高效运行。供应商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物资的提供速度,所以应该选择采用多个供应商,这样即使某一个企业出现问题,也能尽快寻找到替补,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确保应急物资按时、按量供应。
在自然灾害或疫情发生时,首先应保证应急物资的准时足量送达,因此,需要节省时间,其次要节省成本。供应链一旦出现中断就需要修复失效节点[10],重新优化生产、运输、库存计划等。在修复过程中,将会重新产生生产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管理成本等修复成本,为尽量减少这部分的成本支出和节省时间,若修复失效节点的成本远远大于启用其他计划的成本,则可以暂时不修复失效的供应链节点,选择相对于临时修复而言成本更低的备份供应商、运输方式等。
近年来,很多物流专家和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应急供应链,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国应急供应链的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应急供应链管理水平还有些差距。应急物资的筹措和采购、储备、运输和分配等节点,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但随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应急供应链必将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