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法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10 11:26霞,王
物流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环节教学质量物流

邹 霞,王 睿

(山东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引言

当前,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各大公司争相竞聘的对象,每年人才市场都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物流人才;而与此同时,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虽然较好,然而还有提升的空间。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业务素养,这是值得高校物流教学反思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结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物流管理应用能力,铸就和凸现专业特色,正是摆在物流管理教研组面前的难题。

本文将PDCA方法引入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对物流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PDCA 方法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W·E·Deming)在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又称“戴明环”。GB/T19001-2000 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将PDCA 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延伸,提出“PDCA 的方法适用于所有过程”[2]。由于教学项目与一般制造业特点不同,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引用PDCA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物流管理学生的业务技能。

2 PDCA内涵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PDCA内涵

PDCA 包含了四个阶段,P(Plan)—缜密计划,制定项目目标,并对目标分解,准备完成目标需要的资源、方法、方案等;D(Do)—方案执行,根据第一阶段的计划开展实施;C(Check)—评估检查;A(Action)—总结提升,根据评估检查的结果制定措施,及时固化好做法、好经验,并逐步推广;不足之处也需立刻总结,并将本循环没能处理的问题带入下一个PDCA循环。PDCA强调的是的“闭环、持续、提升”模式。

2.2 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部分学者将PDCA 方法引入到高校相关工作中,文献[1-4]分别利用PDCA方法研究科研项目管理、大学学生开展创新项目、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及高校食堂服务质量提升等。

在高校教学的相关研究中,简希尧,等[5]将PDCA方法引入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并分析其动态循环的效果;李发陵[6]阐述了使用PDCA 循环在课堂教学准备、实施教学、自我审查和改进等过程中的改进原则和基本方法;杨朝国,等[7]介绍了应用于各行业的PDCA 质量改进循环理论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中的具体应用及主要特征;周开权,等[8]依据PDCA循环原理,建议课程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循环进行。

通过上述文献分析,目前关于PDCA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结合PDCA过程讨论各阶段教师的工作内容,几乎没有文章来探讨学生的各阶段工作内容,同时没有对PDCA的效果进行评价,更没有定量分析评价。

3 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目前社会需求相比,现阶段部分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9]: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10];在教学组织模式上,没有注意到基础知识和学生兴趣的平衡培养;在考核方法上,期末考试过分重要,而平时的教学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检验;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1)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物流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不同阶段对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不同。如现阶段电商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物流中心职能,同时从业务管理到专业技术及设备等发生了新的变化。我校物流管理课程是2007 年的省级精品课程,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

(2)教学组织模式相对单一。目前我校物流管理的教学模式主是课堂讲解为主,视频讲授为辅。物流管理专业涉及领域广,涵盖了物流的七大功能,同时包括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等课程,不同的课程特点不同。可结合其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如供应链管理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牛鞭效应”是如何产生的也可引入游戏模拟;而仓储管理章节,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仓储设备可采用图片加视频教学。在德国马格德堡奥托·冯·古里克大学的物流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采用虚拟游戏、项目管理、仿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模式[11,12],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物流知识的理解程度。

(3)考核方法需不断完善。由于物流学科特点,应更为关注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调整好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期末试题应整理好“三基”、综合运用和提高部分的比例,避免出现通过短期突击则能拿到高分的情况。

(4)教师教学评价没有落地。我校已实施由教学同行和学生双方面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但是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没有任何激励措施,教师几乎不会去主动改进教学质量,甚至部分教师只会重视自己的科研项目,而忽视了对学生们的教学工作。

4 基于PDCA方法的物流管理教学模式

4.1 采用PDCA方法进行物流教学的基本原则

(1)紧跟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将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教学大纲和重难点内容也不一定全都迎合当代的社会需求情况,所以也要进行及时的更新。

(2)强调能力培养。作为本科院校的物流学生,很大一部分会走上管理岗位,因此应注重训练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倡导快乐学习。学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课堂兴趣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考核作用。PDCA强调的是闭环持续提升,因此应该加强平时的考核,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短板,采取补救措施。

(5)注重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及学习能力等,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4.2 基于PDCA方法的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主要受讲授水平、学习能力和教学环境三个因素影响,而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硬件、教师评价与激励措施等)需要从学校层面完善推荐,因此,只有老师与学生互相合作、共同配合,教学过程才能取得一个好的成果。本文应用PDCA方法,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创建了两层次四阶段闭环循环提升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模型中老师和学生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共同目标,根据4 个阶段的工作安排,双方协同工作,从而开展高效率、优质量的教学活动。

图1 基于PDCA的两层次四阶段闭环循环提升教学模型

5 基于模型的物流管理教学过程及内容

从教学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来详细解释参与教学的过程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5.1 教师的教授过程及内容

教师层面,基于PDCA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四个环节,即课程体系、内容、方法规划环节、授课环节、检查评估环节和内容巩固及解答提升环节。下文以《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运输合理化这一章为例,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通过小实例展示了教师四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环节,课程体系、内容、方法规划。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课程体系规划,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并进行授课准备,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提出的是在第一次授课前,可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的方法,充分了解“95 后”学生的价值观及思想状态以及他们对物流知识及技术的了解程度等。表1 根据运输合理化章节内容,展示了课前准备阶段工作内容。

表1 课前准备环节实例

第二环节,课堂讲授环节。教师结合学生在预习环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授课,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不断的和学生进行互动,循序渐进进行讲解。表2根据运输合理化章节内容,展示了课程相关内容课授授课方式、时间安排等,具体见表2。

表2 课堂授课环节实例

第三环节,检查评估环节。检查评估分为随堂检查、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随堂检查主要任务让学生通过该环节是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应用,对所学知识心境提炼升华,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检查评估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案例,让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来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要注重对学生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找出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并查找原因。随堂检查评估环节实例展示见表3。

表3 随堂检查评估环节实例

第四环节,巩固并解答提升环节。好的授课方法、教学手段要及时地总结、巩固和提高,尽可能作为标准化进行推广;根据评估环节发现授课方法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改进措施,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循环;为了达到预期的授课目标,每当学生提出了不理解的问题,都要及时为学生进行解答。这个环节要利用好“全员参与,共同提升”的战略,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升的目标。

表4 巩固并解答提升环节实例

5.2 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内容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效果检查和课后巩固解除疑惑四个环节。

第一,课前预习环节。该环节得主要任务是根据课本介绍,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对知识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课堂学习环节。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习本课内容,积极回答老师提问与老师形成良好互动。老师组织的模拟游戏,要积极主动参与,并采用头脑风暴,想出好的解决方案。根据调查,老师授课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就不同,通过听和看进行学习,理解程度大约是50%,而亲身体验,理解程度能提高到80%。

第三,检查评估环节。目前很多学生忽视对随堂内容的检查,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前准备充分即可,恰恰相反,参与随堂检查是学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最好方式。学生应该从思想上重视随堂检查,积极参与随堂检查,有原来的“惧怕检查”变为坦然接受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

第四,巩固知识解除疑惑环节。这个环节是PDCA 的重要环节,最能体现“全员参与,共同提升”思维。课后学生应对课堂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巩固,如果有疑问要通过多种方法(学生交学生、老师教学生)、多种渠道(线上提问、线下提问)、多种手段(面授、电子邮件)交流探讨问题,直到理解并掌握问题,然后进入下一堂课的课前准备阶段。

6 教学效果评价

6.1 样本选取

选取我校某年物流管理专业2 个班级作为数据样本,进行模型效果评价分析。物流一班37人,完全遵循PDCA 两层次四阶段闭环循环提升教学模型来讲授《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物流二班41人,授课老师仍遵循该教学模型中的4个阶段进行授课,教师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由学生自主决定。

6.2 样本分析

本试卷主要分为“三基”和“综合”两大部分,“三基”部分,占45%,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部分占55%,其中综合运用占40%,提高部分占15%,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具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计算和案例分析五个题型,整体难度稍微偏难。

(1)平均成绩分析。一班37人,期末试卷全班平均成绩为79.95;二班41 人,期末试卷全班平均成绩为78.63。从平均成绩来看,一班平均成绩高出二班1.67%,差别不大。

(2)试卷总成绩分布分析。将成绩分为5个区间段,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60),由于两个班级均没有不及格人员,在此不做统计分析。两个班级的成绩区间分布见表5。

表5 运输与配送试卷成绩区间分布对比分析

通过成绩区间分布对比分析,一班的优秀率高出2班2.97%,良好率高出二班3.36%。

(3)综合部分成绩分布分析。对综合部分(总分55分)的卷面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见表6。

表6 运输与配送试卷成绩区间分布对比分析

对综合部分成绩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一班的优秀率高出二班5.67%;良好率高出二班18.52%。

(4)分析总结。虽然两班平均成绩差距不大,仅在1.67%,但是通过成绩区间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仍属偏差允许范围内。试卷综合部分成绩差异较大,通过区间对比分析,一班的优秀率和良好率要超出二班5.67%和18.52%,存在明显差距。由此可以看出一班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明显高出二班同学。

6.3 效果评价

由于两班同学教学环境、教师能力、教学方案没有差异,仅是从学生角度减少课前预习环节,就导致学习效果和综合分析能力明显下降,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不仅老师应该引入PDCA 方法,学生也有必要应用该方法形成闭环学习过程。通过分析验证,基于PDCA 方法的四阶段闭环循环提升模型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可进一步优化后逐步推广。

7 结语

物流专业是一个强调“与时俱进”的专业,也是一个“注重应用”的专业,如何在高校阶段尽可能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本文构建的“基于PDCA 的两层次四阶段闭环循环提升教学模型”,强调了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都构成PDCA闭环过程,提升了老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环节教学质量物流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