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让记录变得有温度
——基于园本实践评价模式下的新探索

2020-12-31 00:34
好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佳佳儿童幼儿

文 沈 彧

“学习故事”,即用叙事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自“十一五”到“十二五”,我园的课程研究一直都在追寻一种更适合教师观察、更契合幼儿成长的评价模式。近年来,随着“学习故事”的逐步推广,教师越来越关注这套评价方式。教师的经验是建立在了解、体验自己的课程故事的基础上的,教师在群体交流、思辨故事的过程中成长。进入“十三五”,我省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逐渐增强,逐步产生了从原来的“教教材”向“研儿童”以及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儿童”等方向转变。“学习故事”的根本是“看见儿童的学习”,因此,我园立足实践研究,通过比较叙事故事和学习故事,寻找“学习故事”的独特之处,对其进行园本化研究,构建了新的幼儿发展评价模式。

一、学习故事与叙事故事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由新西兰早期课程框架的编著者之一——卡尔提出,是以记录、评价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以叙事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形成性学习评价方式。它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一种评价方式,都坚持“儿童本位”的原则等,但也存在一些不同,具体如下。

(一)目的性不同

“学习故事”注重评价幼儿正在发生的故事,有的是幼儿突然兴起的,有的是幼儿兴致正浓的,“学习故事”在于激发幼儿进一步研究的欲望,指向性不强。

“叙事故事”有很强的目的性,有系统模式,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跟踪研究,作出分析和指导评价。

(二)记录维度和记录者不同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学习故事”关注的是幼儿的“哇时刻”,记录的是幼儿“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叙事故事”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活动过程中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也可以是幼儿的兴趣不高的内容,甚至可以是失败的内容。

“叙事故事”由教师记录,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学习故事”既可以是教师记录,也可以是家长、幼儿记录,三者之间也可以进行故事的分享交流。

(三)价值体现不同

在“叙事故事”中,教师的评价多关注的是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有些内容会反映幼儿的不足,指出幼儿需要调整和改善的地方。如在《吃鱼会变得美丽吗》这篇故事中,教师的评价是:很多幼儿爱挑食,有的是因为家庭饮食习惯,有的是因为幼儿咀嚼能力弱,佳佳挑食是因为家庭溺爱。鉴于此,教师的决策是:1.通过同伴比赛、物质刺激等方式激励佳佳自己吃饭,同时,拍摄佳佳自己吃饭的视频反馈给佳佳妈妈,恳请家园配合,让佳佳在家也能做到独立吃饭。2.将佳佳不爱吃的菜编成有趣的儿歌,或让班里不挑食的幼儿现身说法,引导佳佳进行改正。在这个“叙事故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评价更侧重于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指正。

“学习故事”注重“读懂儿童的心声”,让幼儿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被看得见,教师的分析评价是对幼儿的肯定和鼓励,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价值和下一步的发展潜能。如在《帐篷天地 玩味无穷》这个故事中,教师的评价是:没有想到一顶帐篷让教师看到了你们这么多“魔法”时刻,为了搭一顶帐篷,你们会考虑到队员的组成和男女的搭配,说明你们做事有计划、有想法、会思考。搬被褥时,当出现不会裹被褥、搬不动等一系列问题时,你们既是一群愿意接纳别人建议、不断尝试新方法的学习者,也是一群会观察、会收集信息的学习者。教师通过仔细观察,看到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并基于儿童视角和专业视角看懂了幼儿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行动……这为推动幼儿的下一步行动提供了支持,也让我们看到教师正在成为幼儿的研究者。

二、学习故事之园本研究

幼儿园开展“学习故事”的首要研究任务是如何全面落实“儿童为本”的理念,如何在关注幼儿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目前,我园在实践“学习故事”的过程中遇到一个突出问题,即如何在贯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学习故事”的评价方法,充分评价幼儿,实施有效的支持与引导,促进幼儿智慧成长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一)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学习故事”理论培训

幼儿园安排特定的时间开展“学习故事”教研活动,如沙龙分享、线上学习等。通过活动,使教师逐步了解“学习故事”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关于 “学习故事”的专业书籍,如《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形象》《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等,引导教师自学。

通过专家来园培训、专题研讨、园外交流等方式,让教师对“学习故事”有更透彻的理解,引导教师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以欣赏者的眼光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能从专业、科学的角度观察、捕捉、回应幼儿的一系列行为。

(二)形式多样,加强教师撰写能力

一个精彩故事的获得需要教师蹲下身、沉下心来注意和观察幼儿,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采用白描的方式把看到的、听到的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专业分析。所以,幼儿园开展了“学习故事”撰写讲座,让教师了解“学习故事”的一般步骤和撰写要点,举行“学习故事”分享交流会,交流撰写心得,开展《发现的力量》《甘蔗有多高》等“学习故事”经验分享会,为全园教师构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逐步提升“学习故事”的撰写能力。

三、学习故事初体会

(一)儿童本位,做一位会发现的教师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儿童观,要尊重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理解幼儿的语言和学习方式,支持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下,幼儿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和感兴趣的事物与教师进行分享,教师也会用欣赏的眼光解读幼儿的每一次发现。有了这种愉悦的关系,幼儿的闪光点自然就会层出不穷。其次,教师要有专业的眼光,“学习故事”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学习要求,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指导,支持和回应幼儿的学习。“学习故事”关注的是“幼儿正在学习的”“幼儿能够学习的”以及“幼儿感兴趣的”,体现的是幼儿在这些活动中的语言、行为、互动等一系列能力。所以,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挑战。“学习故事”更是一种强调师幼共同进步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理念。

(二)快乐至上,做一个会游戏的幼儿

每一个幼儿都希望能够自由、自主地游戏。“学习故事”赋予了幼儿自主的权利,让幼儿在开放、丰富的环境中自发活动或游戏,游戏的创设、开展等也都需要幼儿自行完成。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活动是有趣的,环境是安全的,情绪是愉悦的,在这种不受任何束缚的空间里,幼儿可以自由活动、积极创造,他们是真实而生动的,他们的游戏是完整而独特的。

(三)家园同步,做会倾听的父母

“学习故事”是一种情境式的学习,强调真实、有效的记录,因此,将“学习故事”引入家庭,通过对幼儿成长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够帮助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宽松、愉悦、安全的家庭氛围中,呈现的故事能更好地展示幼儿真实的一面,家长也能够不断捕捉到幼儿的“哇时刻”,自然也能更加全面地发现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也就有助于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当然,在“学习故事”记录的初期,教师需要对家长进行“学习故事”撰写的指导,如通过作品分享、实践练习、故事交流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其内涵,知道其目标,从而在记录时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学习故事”能让教育者从欣赏、倾听、发现和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捕捉他们的“哇时刻”。“学习故事”用独特的角度帮助教师感受到了新型教育的魅力,让幼儿感受到了成长的乐趣,也让家长收获了更为融洽的亲子关系。

猜你喜欢
佳佳儿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的校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选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幼儿画刊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