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取经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2020-12-31 00:16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何梅霞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经典国学文言文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 何梅霞

一、树立国学知识学习的意识

国学教育是当下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成功渗透国学教育,就需要教师提高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展示国学魅力。同理,学生也是如此。教师如果希望能够将国学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就必须让学生树立国学知识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可以自觉主动地完成国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也能保持积极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建立自我意识的能力不够,且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时大多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因此,要想使学生成功树立学习国学知识的意识,教师还需要从潜意识入手,只有学生在潜意识中具有学习国学知识的概念和意识,才能够在教师讲解国学经典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国学知识学习的深刻烙印,这是一种可以使他们激发民族自豪感以及骄傲感的意识,可以促使他们对语文课堂教育中的国学知识抱有无限的期望,并将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全部消化吸收。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六年级的《两小儿辩日》以及《学弈》等文言文的学习中,在讲解故事类文言文的初期,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该类文言文的趣味性,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这类文言文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提高这类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国学的历史,并介绍国学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位置。接着,由于该类文言文通过阅读解析,从中心思想里可以总结出生活或人生哲理,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影音视频,通过动画讲解以及动态图像的展示,促进学生获知故事背后的大道理。由于文言文在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言简意赅,不同于现代文,因此,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做课堂拓展,寻找类似的文言文小故事,让学生试着独自解析文章句子含义,并总结其中蕴含的哲理。这不仅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分析进行思考,从中获得感受后,领悟到文言文的魅力。这一过程恰恰能够使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意识成功建立,并对国学有更深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拘泥于课堂,首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环境,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实现在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国学经典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国学经典之中华古诗词时,能接触很多有美好意境的诗句,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国学经典图画化,以画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让美好的诗句在学生笔下化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经典的感悟,也能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以及审美情趣。

再如在低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内容都离不开生字的学习。为此,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成功渗透国学教育,可以通过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汉字的起源本就与我们民族的文明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中华文明的根。而学习汉字的音意是枯燥乏味的,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并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趣味教学。汉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声字,另一类则是不含标音成分的表意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例如在学习汉字“日”与“月”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一句话:“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汉字当中的象形字,就是跟随物体的形状,将其描述出来,像汉字中的“日”与“月”就属于象形字。学生通过联想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再对比“日”字与“月”字的书写方式,能让汉字记忆更加容易。除此之外,如会意字“歪”“明”“男”等,教师都可以进行拓展式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国学知识,促使学生对国学及汉字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字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猜字谜也可以编字谜,锻炼自身发散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加汉字学习的兴趣,挖掘汉字背后的故事,也可以成功完成国学教育的渗透。

另外,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各种传统节日也是国学教育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将各个传统节日的相关风俗及来源、诗词、知识等,制成多媒体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视觉感受中了解传统节日;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身在传统文化节假日中的所见所闻,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国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定期举办趣味国学知识竞赛、亲子国学礼仪学习活动等。为了创建良好国学经典学习环境,课余时间教师还可让学生在教室“国学角”品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读国学经典的习惯。开展这些有趣、生动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国学经典的渗透教育更加有效。

三、加强国学经典诵读训练

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渗透离不开国学经典诵读,诵读能够有效开发记忆潜能,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有助于快速增加识字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和高尚道德情操。但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诵读的国学经典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使国学教育真正渗透到教学中去。例如小学阶段适合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等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如课前、饭后、排队,反复诵读这些经典,并且可以设置一些国学经典诵读实践课,用小舞台的方式来展现国学经典诵读之美,体验国学经典文化情感。

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可以将诵读歌声化,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可定期开展唱古诗文活动,学生在唱如《江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绝句》《鹿柴》等古诗词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消除对国学枯燥无味的印象,感受诵读经典的乐趣,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国学教育的渗透途径。教师可以开设经典阅读欣赏课,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唐之韵》等节目片段。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的创办宗旨就是通过赏诗词,找寻中华文化基因,进而品鉴生活的美。节目中的许多环节都能够将观众带入古诗词的美景意境当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利用经典阅读课还能够实现学生与专家学者的近距离接触,听取专家对古诗词句的点评,激发起学生对古诗词及经典名著的学习欲望。而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由于背诵古诗词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必要任务,为了加深诵读记忆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来做小小主编,将诵读的国学经典写上序言,内容配上插图制作成小册子,随身携带诵读。这个制作与读的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又能使学生的成就感、快乐感油然而生,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去。

四、加强对国学经典内容的交流与思考

如果在小学阶段国学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对经典国学的句段、故事没有展开深入了解,仅仅只是诵读,也将无法达到最终渗透的目的。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国学经典的渗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的内涵,教师需要以更为深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思考与交流,将国学经典印在心中。例如在学习《诗经》中的相关故事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趣味多媒体素材来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了解《诗经》诗歌中所含的会意字是后世诗作的来源,让学生明白读懂《诗经》的重要性。学生了解这些“背后的故事”,将对后期学习古诗词有事半功倍之效。同时,教师采用故事化的教学方式,还需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思其内涵,议其道理。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来理解文段意思: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同学友情是怎么来获取和维持的?在学习国学经典中的小故事时,通过交流与思考,可以体验经典之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俗话说,教师是学生之境,教师亦是学生之友。

另外,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堂布置的国学经典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作业,定期开展读书作业分享交流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多进图书馆、多读书,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国学经典,认真总结和体会其中的内涵。或者,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平时摘录下来的名言警句中,选出适合此次习作任务的句子,并分享给大家。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为了凑字数而记流水账,文章毫无新意,语句平淡。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累计的素材不够,同时阅读体验及阅读的见解也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则是除了做作业的时间,学生课外活动时间都被兴趣班、辅导班等占据,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外出实践,由于缺少亲身经历,所以在写作时才会无话可说。而摘录经典名句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相互分享则可以扩充学生的素材累积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学生阅读经典美文,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增长见识,丰富写作内容,这对于强化学生对于国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向“经典”取经,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国学学习兴趣,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开展多种趣味活动。同时,还要提高国学经典的渗透力,加强国学经典的朗读训练,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对经典国学的句段、故事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的作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猜你喜欢
经典国学文言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