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任务型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2020-12-30 12:53张艳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目标数学设计

张艳

摘    要

任务型学习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符合深度学习的特质。一个完整的任务型学习活动,包含五个要素:任务名称、任务目标、任务内容、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在进行任务型学习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遵循任务主题的趣味性和引领性、目标的层次性和综合性、内容的适切性和针对性、过程的活动性和参与性以及结果的落实性和有效性等原则,以达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任务型学习 设计原则

任务型学习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以任务为中心,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做中学”,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完成任务,即通过问题解决来掌握知识和技能[1]。小学数学任务型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任务型学习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运用。它是一种基于数学相关任务的研究,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历自主探索、操作实践、小组合作和交流展示等学习体验,形成学习能力并完成学习任务的新型学习方式。该方式明显的效果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学生在体验中自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并提升数学基本素养。课堂教学重心由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培养,实现课堂教学功能由单纯教书向全面育人的转型,其在教学理念上打破了常规教学和实际运用相分离的传统模式,其目标直接指向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将教师所依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结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并通过文本呈现出来,作为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其核心是体现教师依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一个完整的任务型学习活动,包含五个要素,即任务主题、任务目标、任务内容、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

顾明远教授指出,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 也是教育的客体[2]。主体性是人在学习或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等,也是人主动、能动、有目地进行活动的特质和特性。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任务型学习法,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我们从深度学习的特质出发,认为其主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具体来说,进行任务型学习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主题的趣味性和引领性、目标的层次性和综合性、内容的适切性和针对性、过程的活动性和参与性,以及结果的落实性和有效性。

一、任务主题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引领性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动、好学、好胜的天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呢?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从激发学习兴趣开始[3]。教师设计出活潑有趣的任务主题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好的任务主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引领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提高学习品质。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在导入时,教师一稿设计是先出示一幅古今世界名人图,接着提出“寻找数学家笛卡尔”的学习任务。围绕这一主任务还设计了4个相关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笛卡尔在图中的位置;引入数对(3,2),再让学生描述笛卡尔的位置;自主、合作学习研究(3,2)的含义;相机介绍数对发明者笛卡尔的故事,小结数对含义。通过对以上具有逻辑关系的若干问题的研究,学生知道了数对的由来,并理解了数对的作用和含义。但实际学习效果并不如设想那么理想,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对的发明者笛卡尔一无知晓,而且面对众多的名人头像,学生认得的也寥寥无几。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较大限制。在修改后的二稿中,任务主题是“寻找我的好朋友”,所用图像全是学生身边的人物,大家的学习兴趣一下子上来了,都积极踊跃地参加活动,课堂气氛也变得空前热烈,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在有效情境和主题明确的任务体验中,既经历了概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提升了完成任务的信心。

二、任务目标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综合性

这里的任务目标就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任务设计和成果评价等具有引领和定向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的数学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是课程基本理念的体现,对数学教学实践有具体的指导意义[4]。任务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一定的师生活动,加之数学素养的生成远非几节课或几个任务能够完成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层次性和综合性,它与生成情境、生成过程和生成方式等因素紧密链接。同时,任务目标要兼顾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特别要强化能力培养的目标设计。而且,任务型学习目标的制定还应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过程;过易或过难的任务目标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目标的达成效果[5]。还是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在“寻找我的好朋友”的任务中,其4个活动的目标指向分别是:活动一的目标是理解数对的作用和意义;活动二的目标是通过对(3,2)的研究,理解数对的规则和含义;活动三的目标是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活动四的目标则是训练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如此设计,活动预设与目标定位一一对应,增强了任务型学习的目标导向性,在难易程度上逐步递进、趋向学科本质;整体上是由知识目标向素养目标过渡,再向能力目标提升。这样的任务目标设计,既能使学习者动机强度稳定地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还能在前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自主合作和创造性等综合学习能力。

三、任务内容设计要凸显适切性和针对性

这里任务内容设计的适切性和针对性是指用教材教,课程内容只有部分地成为教学内容才是用教材教,教师要有清晰的目标,就要先把教科书的目标变成教学目标,并把“教材内容”变为“任务内容”[6],也就是说内容的选择要与任务目标相对应。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除了部分的课程内容外,还要做到适应学情、结合具体的情景等,有针对性地规划,如素材的趣味性、形式的生动性、难度的适当性、参与的便利性等,设计中坚决反对“教教材”,坚决纠正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之类的现象,这才能体现学科教学的深度,并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如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一课,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知道了“整时”“半时”和“几时刚过”等说法。那么教师就可以直接提出第一课时学习任务:解开钟面之谜。课前,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可以进行自学。课中,各个小组根据成员分工和研究成果,作交流汇报。有一个4人小组表现如下:他们充分利用了手里的资源,先安排一位同学用自制钟面学具,带领其他人认识三个指针;接着一位同学教大家数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然后由一位同学示范教学整时的读写方法;同时,小组长是汇报的灵魂人物,他适时补充,并进行最后的总结。当他们汇报结束后,班级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无不佩服其合作的默契、表达的流畅。因而,数学教学内容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开放而多变的系统,既要考虑学习目标的可达成度,又要照顾学生的可接受度。教师站在学生立场,根据学情灵活地设计任务内容,更有利于以学生认知为起点,建构学习目标的生命化、教学素材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生动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四、实施过程设计要强化活动性和参与性

课堂学习时间是宝贵的,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时间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每位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任务实施的过程设计要具体、细化,要兼顾方方面面,重点是考虑怎样有效地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要多采用活动化的学习方式设计,活动的覆盖面首先要涉及每一位学生,一般采取先全体后个体的方式。但在一些公开课中,为了让数学课显得精彩、丰富,一些教师费尽心思,实际上很难给学生思维带来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角度,深层理解教材,通过整合学习任务,设计简捷自然、精炼优化的学习路径,强化学生的活动性和参与性,使教学过程突出主干和重难点;同时,围绕关键知識点,在最近发展区上下足功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教师在创设水结成冰的情境后,提出学习任务:探究水的奇妙变化。原题是,当盆里45立方厘米的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加,约为50立方厘米,问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大约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一任务的展示使很多学生产生了好奇,进而引发了探究的欲望;其实,教师并不需要给予过多指导,学生基于科学课中水的三态变化知识,再通过独立自学、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完全可以明白其中奥秘,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因而,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探究过程使学习的内驱力得以凸显,促进学习者在思维上发生矛盾碰撞,在思考辩证的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内化。而且,关注每一位学生活动的过程设计,在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的同时,又使课堂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五、任务结果评价要强调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程度如何,普遍在新知学习之后设计相关检测题,作为这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基础。而任务型学习强调善始善终,也就是每一项任务的设计和完成都要有及时的评价环节,以确保任务完成的高效率,这就是任务结果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它包括任务目标是否达成、活动是否落实、学生是否学会和能力是否得到训练等。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一课为例,任务一是“我会用太阳辨别方向”,教案设计(如表1)一改过去备课只备教师行为,只设计老师怎么做的做法,增加了预设学生的活动情况及完成结果的评价。一线教师不仅要提高把“教材内容”变为“教学内容”的能力,真正理解课改的理念不仅是改课、改教材,还要改学习方式与教学评价,并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一起设计出来。这种设计才是教师为解决学生学习的真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方式的研究,才真正体现了注重学习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只有解决好学生的知识需要与习得的确定评价相匹配问题,他们所学知识、技能才能真正化为学科素养。

总之,任务型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为了发展每位学生的理解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数学综合能力,是教师所应遵循的备课原则。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具体情况,合理兼顾、综合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这样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玲.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混合课堂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8).

[2] 曲春艳.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08).

[3] 吴康宁.情境教育是什么,从哪里来,往哪里去[J].人民教育,2019(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冯晓英,王瑞雪.“互联网+”时代核心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9(07).

[6] 吴秋月,杨骞.数学教学内容别论[J].数学教育学报,2005(04).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目标数学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
错在哪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