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大脑

2020-12-30 07:06埃莲娜·桑斯
海外文摘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保尔同类神经元

埃莲娜·桑斯

别一个人待着啦!我们的大脑可有点“人来疯”呢!

人们在独处和与其他人聚在一起时的状态会有所不同,大脑灰质的状态也不同。法国科学家在大脑神经元中发现了大脑具有社会性的证据——部分神经元只在人处于群体中时才会被激活。所以专家认为,当环境中存在同类时,我们的大脑会改变它的工作方式。

| 大脑的社会属性 |

若这世上存在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熵的概念或庞加莱猜想更复杂、更难以理解的事物,那就是人类的大脑了。尽管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但我们总有办法来了解它里面正在发生的事情。

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瓦莱里娅·加萨洛表示,我们具备一项任何人工智能都无法模仿的能力,那就是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感知。尽管这听起来就像呼吸一样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这需要处理和比较从外部接收到的一切信息,并反馈到我们的情绪和感官系统。让人类引以为傲的高超智力、语言能力、绘画水平、文学造诣和登上月球的实力等,都远不如社会能力重要,因为如果人类不懂得相互合作,上述的所有就根本不会实现,所以社会能力才是人类的核心能力。

对大脑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发现,大脑神经元总是更关注我们的同类。2016年,德国神经科学家马丁·布鲁恩和同事发现,我们的大脑十分关心他人的日常行为,并会优先考虑这类信息。所以,就算网上的小动物视频再可爱,也无法完全吸引我们的注意,因为它们不是人类。

| 观察性学习和共情力 |

通常我们会将大脑神经系统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类。但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提出,我们忽略了第三种类别——社交类。社交大脑由独立的神经元回路支持,致力于侦察和我们同类有关的所有信息。

这种能力让我们总会有意或无意地花很多时间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专家称之为“观察性学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他人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有关应对危险处境的问题上,自己亲身经历的成本太高,学习他人的经验能为我们提供参考,带来一定的生存优势。这种“观察性学习”与我们从自身经历中汲取信息所使用的大脑回路,是不同且相互独立的。

社交大脑带来的另一种独特能力是共情力。当看见别人的尊严受到侮辱时,大脑皮质结构同样会被激活,使我们也感到尴尬和不知所措。正因为能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所以,我们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那当我们休息时,大脑在想些什么?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显示,即使在休息时,大脑也可能在进行社交学习。研究人员发现,在人们休息期间,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顶区域之间的联系会得到加强,这两个区域主要负责评估他人的性格、心理状态和意图,也就是说,大脑会利用休息时间来巩固社交信息。

| 社会促进效应 |

不过,同伴帶给我们的意义,远不止于社交学习和共情力。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神经科学家德里斯·保尔萨德曾举例说:“想象一下,你独自坐在教室里进行一场考试,这场考试对你的未来意义重大。周围安静得只能听见监考老师的脚步声,那声音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你身边。你能感受到老师正盯着你的一举一动,那么此时的你,是不是紧张得手心都冒汗了?”

据保尔萨德介绍,社会抑制效应使我们倾向于认为,个体会因他人在场而效率降低,所以上述情况会对个体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然而恰恰相反,在他人的陪伴下,我们往往能比独自一人时更好地完成考试和其他简单任务。这就是社会促进效应,也是为什么与独自一人时相比,和朋友们一起跑步或骑自行车会更容易坚持。

为了探究这种现象,保尔萨德用一组猴子做实验,让它们完成图像匹配任务。这项只涉及到大脑前额叶皮质的任务可用来观察猴子在独处和有同类陪伴时的差异。结果显示,这些灵长类动物在有同类陪伴下的表现会更好。

保尔萨德还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当你独自开车时,负责操控方向盘的神经元会处于活跃状态。若你在半路接了一个朋友上车,那么他的存在会让你在开车时,启用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神经元。也就是说,根据是独处还是有人陪伴的状态,大脑会启用不同的神经元来执行相同的任务。

甚至不需要直接产生交流,同类的存在本身就已足够对我们产生影响。无论是记事,还是做数学题,只要附近有人,就算没有任何互动,大脑的工作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保尔萨德认为,科学对大脑基础研究得还不够透彻,因为大多数相关科学实验都是由个人在僻静的房间里完成的,而大脑在社交环境下的工作模式,与在独处时完全不同。他还相信,人类在婴儿时期,甚至早在感觉器官形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时,大脑就可以检测到其他人的存在。

| 孤独有害健康 |

西班牙诗人古斯塔沃·阿道夫·贝克勒曾说:“孤独是十分美丽的,但只有当你对别人这样说时,它才会如此。”事实上,长时间的离群索居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2018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发现,在将实验小鼠孤立两周后,它们会对陌生小鼠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对环境刺激变得更加敏感。研究人员发现,这与它们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肽有关,这种神经肽干扰了各个神经元回路的正常功能。不过,这种症状有药可治,在给小鼠使用了相关抑制药物后,孤独给小鼠带来的负面效应减轻了,小鼠也变得正常了。这一发现验证了该神经肽就是“孤独症”的罪魁祸首,对于临床上治疗长期隔离引起的精神障碍有所帮助。

| 社交网络背后的孤独 |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人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为3小时。西班牙非政府组织Protégeles在互联网上进行的病理行为研究显示,欧洲有21.3%的青少年面临着沉迷社交网络和电子产品的风险,1.5%的青少年已经网络成瘾。这些网瘾者会花大量时间独自守在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前,以致忽视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而根据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花费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长,访问的次数越多,人们的孤独感就越强烈。与每周访问这些平台60次以上的受试者相比,访问少于10次的受试者经历孤独的可能性要低两倍。

专家表示,滥用手机和社交网络会影响婴儿期和青春期的大脑发育。让婴儿过早接触手机会影响他们在这一时期社交技能的学习,如合作和同理心,这些技能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

保尔萨德说:“我不太想考虑这个问题,但可以推测,如果不予以补救,将来的人会变得更像机器人,大脑将无法检测到其他人的存在,也不能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意图。一旦人类失去了这种人工智能唯一尚未成功仿效的社交能力,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

[编译自西班牙《真有趣》]

编辑:马果娜

猜你喜欢
保尔同类神经元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救朱赫来
精致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同类(共4则)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