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波利斯·文森布格
近年来,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以清洁、环保的特性深受喜爱,但也因充电时间长、续航不足、售价高等缺点令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德国《明星》周刊组织了一场为期两周的电动汽车测试活动。测试结束后,十名试驾者会愿意购买电动汽车吗?
“我变得更加冷静,能更好地规划行程,不再开快车。”约尔格·朗格对自己的改变感到吃惊,“这就是此次试驾对我的最大影响。”
朗格几乎每天都开着他那辆奥迪A6通勤,他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每年驾驶总里程达7万到8万公里,行李箱里常常还放着几百公斤重的材料样品,怎么看都似乎并不适合将燃油车换成需要很长充电时间的电动汽车。
“第一周简直是灾难,电动汽车和我的日程完全不搭,第二周才渐渐好转。”朗格回忆道。为提升他试驾的全电动奔驰EQC汽车的续航里程,他降低了车速,并尝试利用停车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我会在充电桩边打电话、写邮件,”他说,“有两次还去散步了。我经常和其他车主交谈,打个招呼后就开始谈天说地。”
| 从小巧到奢华 |
《明星》杂志发起的这个项目,是用自己的汽车换一辆电动汽车试驾两周,有300多人申请参加,最后入选的是约尔格·朗格和其他九名读者。他们于8月29日从杂志办公楼开车前往汉堡,将自己的车停在那里的地下车库,然后开走一辆电动汽车,从小巧的雷诺Zoe到奢华的保时捷Taycan,覆盖目前德国电动汽车市场上的所有畅销车型。
但这次测试的目的并非评出哪辆车最棒,毕竟聚焦车速、舒适性和加速能力的传统汽车测试已经够多了。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第一次接触电动汽车的司机该如何适应。
试驾者们最后需要回答:换辆电动汽车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吗?这也是接下来数年摆在数百万潜在购车者面前的问题。当然,德国大力鼓励开电动汽车。目前,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获9500欧元的补贴,但这样就能打消我们对电动汽车的顾虑吗?续航不足、充电时间长、售价高、操作生疏……在汉堡坐上电动汽车前,试驾者们这样描述他们的担忧。
接下来两周,他们开着这十辆试驾车一共行驶了3万公里,将自己的冒险经历以视频日记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还口述了令人窝火的违规停车司机、烦人的导航系统和提示充电桩坏掉的手写纸条等细节。
在电动汽车的世界,需适应的新鲜元素很多,可改进的空间不小,这并不让人感到吃惊,毕竟电力真正发展为可以替代内燃机的汽车动力,不过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早在20世纪初汽车时代开启之时,电力曾短暂地成为最受欢迎的动力类型。那时候,驾车是一种城市现象。城里的电力虽仍是令人兴奋的新鲜事物,却已唾手可得。尽管那时车上常用低效的重型铅电池,行驶效率却仍可算颇具竞争力:第一辆时速达100公里的汽车就是一辆法国电动汽车。
一战期间,作战需求促使内燃机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电力动力的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直到特斯拉获得商业成功,电动汽车才重回主流产品行列。这家加州公司的股价曾一度超过所有德国车企,业内渐渐纷纷效仿其做法。此外,人们对内燃机无法达成环保目标的事实也已达成广泛共识。
| 优劣势并存 |
电动汽车新技术多方面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比如汽车噪音大大降低。“有一次,我开车行驶在一名路人身后,奇怪她怎么不知道让道。”试驾欧宝可赛电动汽车的梅尔勒·里佩尔特说,“后来我才发现,那是因为她根本就没听到车的声音。”两周的测试时间让里佩尔特这样的新手成为了真正的专家,熟识充电App、汽车导航和电池指示,大部分时候都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现在,我有点像电动汽车专家了。”试驾者马尔科·罗勒夫也说。这位20岁的学徒平时开着一辆车龄22年的老大众Polo汽车,每天驱车70公里去他的培训地。“我有些担心续航里程短的问题。”从汉堡出发时,他说。罗勒夫试驾的是一辆大众E-Up,这是一款在原燃油版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小型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约260公里,能满足日常需求;新技术也很容易上手,仍需将笨重的钥匙插入锁孔,通过短暂的旋转唤醒电力技术,就像以前燃油车打火一样。“变化并不大。”罗勒夫说。他一共开了2200公里。
交回试驾的特斯拉Model 3时,汉斯–约尔格·菲尔比克说:“我开车行驶在浅色混凝土路面的高速路上,突然看到一块深色的沥青路段。我的车显然将之认成了另一辆车,紧急刹车了。”幸运的是并没有产生什么后果。其他特斯拉司机也经历过这种“幽灵刹车”。加州的这家车企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移动网络为汽车提供软件更新,不断增加新功能,完善现有功能,确保老汽车也总能拥有最新的技术,但这也意味着,汽车到达顾客手中时并非所有功能都已开发完善。
特斯拉公司希望司机乐意接受监控。汉斯–约尔格·菲尔比克认为,电动汽车电子部件太多,却并未达到百分百的成熟。作为“轮子上的计算机”,电动汽车的高性能电池由计算机管理,导航系统和数字工具都有标准规范,充电桩App的使用几乎不可避免。“电动汽车司机必须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60岁的雷诺Zoe试驾者蕾娜·霍尔茨科夫说,“我想说,我们是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这种新事物的最老的一代人了。”
一些电动汽车厂商总在吹嘘其数字化优势:幾乎所有车型都提供数不胜数的屏幕菜单,有图像、曲线和表格,可进行最精细的设置调整,就连通风之类的简单操作也披上了科学的外衣。以前可以盲眼摸索着旋钮进行的各种调整,如今必须盯着触摸屏操作。试驾者约阿希姆·沃格尔认为这样的“累赘”毫无必要。但他愿意更深入地了解那些让电动汽车动起来、甚至还能在刹车时赢回能量的技术。“第一次明白余热利用原理时,我十分兴奋。”他说。
节约的施瓦本人沃格尔试驾的是一辆现代Kona Elektro,来自韩国的一款轻便SUV,日常续航里程约为400公里。“电动汽车最大的劣势莫过于,大概每隔一个半小时就必须停下来充电。”沃格尔说。他和妻子在两周内开车约3300公里,还出去旅游了一次。“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遥远的车程一般一年最多也就一两次。”他讨厌长时间充电,但这也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自身弱点。“充电时,我不得不消磨时间,总是控制不住吃快餐,因为那里也没有其他选择。”他抱怨道。这也是其他电动汽车司机需要面对的问题。
就充电本身来说,德国有数百家不同的充电桩供应商。他们的结算系统不兼容,有时要用当地电力供应商的充电卡付账,有些必须通过App付款或凭手机短信充电。而且,价格完全不透明,定价一般不会标明在充电桩上。这样,很有可能在供应商Ionity的充电桩上每度电只需29欧分,旁边的充电桩却需要79欧分。此外,还有三种不同的连接线插头类型。
在给试驾的奥迪E-Tron充电时,菲利普·科恩尼西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占用充电车位的燃油车司机。“一次堵车后,在高速公路旁的一家餐馆,燃油车停满了所有充电车位,我需要劝说那些我根本不想认识的人把车开走。在充电的20分钟中,我们被刀子般的目光凝视着。这都什么事儿啊!”科恩尼西无奈地说。
迄今为止,德国道路上电动汽车仍占少数,充电车位大多空置,但这一切正在迅速发生改变:今年一月到八月,电动汽车销量上涨了84%,如果加上同样会涌进公共充电站的混合动力汽车,增长率甚至达到了274%。
从经济上来说,换辆电动汽车很有意义:新车虽价高,但好在有国家补贴,使用成本也明显更低。如果在家充电,能源花费只有汽油车、柴油车的一半。维修费用也更低,因为燃油车可能气门嘎嘎作响、活塞腐蚀、连杆故障、万向节断裂,而电力驱动活动部分很少,故障率低,也不需要换机油或离合器圆盘、火花塞等零件,在谨慎驾驶的情况下,刹车也不会有什么磨损。有数据显示,电动汽车的维修支出只有燃油车的1/3。
| 6:2 |
试驾者们的结论大多积极正面。最后,十人中有六人愿意接受电动汽车,有两人反对,还有两人未作决定,表示希望再等上一两年,待充电条件得到改善再作打算。关键是基础设施建设,而非汽车本身——这是这次测试传递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号。
愿意买电动汽车
雷诺Twingo雷诺Zoe雷娜·霍尔茨科夫
“我们计划买辆新车,而且由于不愿意接受续航不足的缺陷,之前实际上已经决定不考虑电动汽车了。我们住在北海岸边,那里除了校车就没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了,汽车对我们来说并非什么地位的象征,纯粹只是出行工具。我们有四个孩子,很注重环保,想尽量少给地球造成负担。就这方面来说,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更佳。这次测试打消了我对续航里程的顾虑,因此拒绝购买电动汽车的理由不复存在了。这两周,我们并没觉得受到了续航里程的束缚。如果知道一天需要跑多远,就可提前安排好行程。”
日产X-trail日产Leaf克里斯蒂安娜·魏德曼
“从汉堡开到我们居住的格罗斯贝特林根(译注:位于斯图加特附近)足足有700公里,对于第一次开电动汽车的我们而言真是不近。刚开始,我内心十分忐忑,作为有40年驾龄的燃油车司机,我十分怀疑电动汽车的性能。路上,我们在一片鱼塘边的私人插座上充了电,之后在一个公共充电站待了四小时,还两次遇到坏掉的充电桩。屏幕上写着‘维修中,我们拨通了服务号码,对方却根本不知道出了问题。但总体来说,这辆车还是说服了我们。斯图加特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得还不错,很明显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也是目前很多城市的发展趋势。”
保时捷911 保时捷Taycan丹妮埃拉·萨克斯–罗尔曼
“我一想到要将它还回去就有些难过。这14天太棒了!我之前從未开过电动汽车,只骑过电动自行车。这辆500马力、能在4秒内加速至100公里/时的汽车值得一试!只需在快速充电站待半小时就能充满电,这尤其让我感到欣喜,也让我看到了电动汽车的潜力。但有些方面我还不太满意,比如定位充电站的软件和导航系统还不够成熟。”
沃尔沃XC90 奥迪E-Tron菲利普·科恩尼西
“我现在无论如何都想买下这辆车了,但还得说服妻子,因为她还不太确定。我经常骑自行车,比较少开车出门,但这次测试中我还是开了约3000公里,甚至还是唯一一个去了德国东部地区的,那边的充电公共设施更不完善。但令我吃惊的是,一切都很顺利,也是因为这辆奥迪电动汽车快充功率达150千瓦,充起电来几乎和特斯拉、保时捷一样快。”
现代IX35 现代Kona Elektro约阿希姆·沃格尔
“我开着电动汽车从汉堡返回时,一路狂堵,在距家约70公里的地方,司机侧车门还被一辆车给撞了,人没事,车却坏了。所以接下来的测试,我们用的是一辆备用车。我和妻子每天都要开这辆车,曾驱车约3300公里穿过普法尔茨森林,穿越施瓦本山脉,开到海边。我本以为会遇上很多充电方面的问题,但除了有两次没有很快找到充电桩,一切都很棒。”
大众Polo大众E-Up马尔科·罗勒夫
“我很愿意买辆E-Up,前提是能在公司充电。在测试中,我去过一次埃德湖,行程242公里,到家时剩余电量还能行驶20公里。我感到很满意!我也遇到过坏掉的充电桩。我想,得再等一两年,充电网络才能完善,那时开电动汽车就完全OK了。”
不愿意买电动汽车
奥迪Avant 奔驰EQC约尔格·朗格
“电动汽车不适合我的工作。我得保持弹性灵活,没法儿对何时何地充电进行规划。我常常要开车500多公里,如果目的地是在大城市自然非常好,而一旦去了农村,就常常会出现电量不足10%的情况,我会变得非常紧张。有些充电桩上贴着手写的纸条,提示司机这个充电桩坏了。电动汽车要在德国发展起来,真的还需要很多努力。私家车买个电动的可能还可以,但我肯定不会选高档车型。”
捷豹XJ 特斯拉Model 3汉斯–约尔格·菲尔比克
“我经常在路上,每年要驾车8万公里。我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才适应了电动汽车。充满电只需45分钟,导航也很快,从来不会断网或是给出错误指令。但是,有好几次,汽车都毫无预警地自动刹车了。我也不喜欢所有功能都在一块大显示屏上进行操控的设计。”
未作决定
西雅特伊比萨 欧宝可赛梅尔勒·里佩尔特
“我住在农村,每天驱车七八十公里上下班。这辆欧宝可赛主要被我用于通勤和近距离出行。我开着它搬过一次家,去过一次波罗的海,大概180公里,出发前我给电动汽车充满了电,对行程距离和停靠地点进行了规划,甚至还在新明斯特免费给车充上了电。平时,我一般在公司给车充电,总有同事对此发出好奇的疑问,老板都过来看我的车了。电动汽车更加环保洁净,这也让我满意。但我暂时还不想买电动汽车。在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差,通勤距离远,都是可怕的劣势,但两三年后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奔驰C-Klasse 宝马i3弗洛伦斯·巴德克尔–格奥格斯
“我们夫妻俩意见不一致。从汉堡回到我们居住的法国需要开800公里,160公里的续航里程真的太小了。i3不适合跑长途,但非常适合市内出行。考虑到休假便利,我的丈夫想继续开燃油车,我则更倾向于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