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荣 孙国珍 彭洪菊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科常见的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分化阻滞于造血发育的早期阶段,原始细胞无控性增殖、聚集,使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和多种组织器官浸润等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周或数月[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非APL)发病率2/10万~4/10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1-2]。老年AML患者因机体器官功能退化或合并其他疾病对强烈的化疗往往难以耐受,因此,年龄问题也成为了导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2]。目前,CAG方案因其化疗药剂量小常用于治疗老年AML(非APL),但其疗效不尽人意,而在该方案中加入地西他滨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治疗的效果[3-5]。现在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AML(非APL)患者分组,以比较CAG治疗与联合地西他滨治疗的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分析。
1.1 临床资料 现在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成人白血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6例,女9 例,年龄60~69岁,平均年龄为(65.20±3.65)岁;观察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62~68岁,平均年龄为(65.27±3.50)岁。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诊断分型[6],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性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治疗相关AML;②全部患者均为自愿参加研究且其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病和肿瘤疾病的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②非自愿加入调查的患者;③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④合并器官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单一CAG方案治疗:阿糖胞苷(国药准字H23021805,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10 mg/m2每12 h 1次皮下注射,第1~14天;阿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060196,扬州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20 mg,每日1次,第1~4天;G-CSF(国药准字S20020007,安徽江中高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0 μg/(m2·d)皮下注射,第1~14天。外周血白细胞>20×109/L时,暂停使用G-CSF。
观察组患者使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具体如下。D-CAG:地西他滨(Janssen Pharmaceutica N.V.,H20080548)15 mg/m2,1次/日,第1~5天;阿糖胞苷(国药准字H23021805,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10 mg/m2,每12 h 1次,皮下注射,第3~9天;阿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060196,扬州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20 mg,每日1次,第3~6天;G-CSF(国药准字S20020007,安徽江中高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0 μg/(m2·d)皮下注射,第2~9天。外周血白细胞>20×109/L时,暂停使用G-CSF。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治疗效率包括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无效三种情形,疗效评价标准参见沈悌、赵永强主编第四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血制品输注情况及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血制品输注情况 观察组患者粒细胞缺少时间、PLT<20×109/L的时间较对照组较长(P<0.05),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数量较对照组较多(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发热、败血症发生率及发热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发热、败血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血制品输注情况()
表2 两组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血制品输注情况()
表3 两组发热、败血症发生率及发热持续时间比较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目前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目前老年AML患者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上常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主要作用机制如下:①G0期白血病细胞,在G-CSF作用下,可进到S期,从而增加幼稚细胞对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的敏感性。②G-CSF可以起到促进粒细胞的成熟和释放、减少骨髓抑制的时间、控制不良反应等作用。③阿克拉霉素作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可以抑制核酸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5-7]。而地西他滨为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是胞苷的脱氧核苷类似物。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作用,浓度低时可替代肿瘤内的胞嘧啶,使DNA甲基转移酶失活,有去甲基化作用,使抑癌基因重新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8]。在快速分裂的细胞(如白血病细胞)中,掺入DNA的地西他滨可与DNMT共价结合,从而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而非增殖期细胞则对地西他滨相对不敏感[9],这一点使得大多数人体正常细胞少受地西他滨影响。
通过此次试验研究可以看出,相比对照组虽然地西他滨联合CAG血液血毒性、感染持续时间较单纯CAG组高,但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下上述劣势可以克服、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可控,而该方案对于老年髓系白血病(非APL)疗效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