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园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以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为视角

2020-12-30 16:0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特长生校园体育

(1.辽宁科技大学体育部 辽宁 鞍山 114051;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 广东 广州 510225)

1、前言

2018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一下简称《通知》)。这两个文件通知中均涉及到关于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相关内容,一时间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同时也让校园体育成为了众矢之的。

一方面,“国家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同时“继续清除和规范中、高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从2018年起全面开始执行”。标志着高考中的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从此成为了历史,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实现教育的公平化;

另一方面,“逐步压缩体育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取消体育特长生政策将会在2020年全面完成,到时候在青少年体育教育培养方面将会出现积极的影响和益处,对校园体育生优化可持续发展、保障体育人才培养的建立和实施起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校园为媒介,及时正确引导学生家长对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严格管控因体育特长生加分、招生等环节存在的腐败、造假等现象,及时避免造成教育机会特殊化的出现,逐渐实现追求教育的公平性。

2、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影响

2.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对家长、学生的影响

在中国,家长们有可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发现在体育方面有某些天赋,将来有可能借助一些加分政策实现理想的目标,才支持孩子向此方向注入汗水和努力,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体育特长加分而参加体育锻炼。

而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出台,有的家长认为既然没有加分得政策,孩子在竞争过程中就没有了任何优势,那么就没有必要在此投入太多金钱和精力;相反,家长们会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文化课补习当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时间大量被占用,各种文化课提升班、强化班层出不穷,学生课业更加繁重,使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要为学生减负成为了镜花水月。学生迫于文化课的压力,不得不奔走于各种科目的补习班,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磨灭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动的天性,触发了一系列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身体素质、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等现象。一些像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的“富贵病”趋于早龄化,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也成为了影响学生深心健康因素之一。

而在美国学生的家长更喜欢让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参加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在美国的体育文化中大多数人认为,孩子的天性应该得到释放,身体素质应该得到锻炼和发展,而这些观念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入人心,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美国人的心里。人们对体育运动的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美国人无论男女多数喜欢黑美,你的皮肤越是黝黑,证明你参加的户外运动越多,受到的太阳光照射的时间越长,这也可能跟美国的教育有关或者是教育理念有关系,同时跟美国的国情有关。

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来说学校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这些学生平稳的度过这一时期,而是放任不管,使学生心理上、思想上都感到迷茫,找不到自身前进的动力,影响这些原本有体育特长学生未来的发展,在短时间会暂时出现体育特长生的缺乏。然而,近些年因学生身体原因发生的意外,让很多学校面对一些体育项目和活动望而生畏。再加上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影响,学校体育活动较少,学生们的主观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得不到满足,家长与校方的双重压力下,将原本就匮乏的体育活动变得雪上加霜,学生的身体状况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别谈什么少年强啦。这也是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

2.2、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对学校的影响

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手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政策惯性”冲击,学校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降低,在家长的心目中学校体育已经名存实亡,在一些初高中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升学率,经常占用学生的体育课、体活课现象屡屡发生。体育锻炼设施器材陈旧单一,学生活动的场地不够,达不到国家标准。有些学校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要求较低,甚至由非体育专业的教师代替,体育教师团队结构极度不平衡,体育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上课积极性,缺少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养式”教学普遍,学生很难在体育课上达到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不仅如此,现在全面从上而下的取消体育特长生,对于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校园运动团队梯队的建设有着根源性的改变,学校运动队会因体育特长生的减少,无法达到以前的运动水平,校园体育运动队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重新规划校园体育可持续发展方向,“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回归体育教育的功能。”如何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的过度时期平稳的过度好。

在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张玉清的提案 《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力促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提到要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锻炼情况以及体育特长等过程性指标纳入学业水平考核评价范围,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智慧化、常态化、多样化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学校的最终初衷是让学生们真正意义上动起来。然而,“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并不表示取消体育特长生。”取消加20分的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政策,并非要让体育特长生无处安放,而是要让那些有势力有歪脑筋的邪气无处安放,无路可走。对真正意义上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来说影响并不大,他们依然可以通过体育教育类招生、运动训练单独招生、高水平特招等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高考体育政策在近几年没有大的变化,体育特长生入学的通道还是存在的,减弱了校园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的建设和实施效果。

2.3、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对社会影响

学校体育是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体育也会因取消体育特长生的加分而受到影响。开始从单一的体育精英教育向体育大众化、全民化转变。以全国篮球青训营来讲,据不完全统计政策出台后,主要的生源已经开始减少,生源主要多为中、小学生为主,而初高中生的比例成下降趋势,对体育培训方面的影响较大,即使他们对体育品牌及一系列体育产业认知度较高,但迫于政策和学业的压力,无法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在体育项目培训上投入太多,这样一来会影响周边体育产业的发展,影响到体育文化的传播,阻碍了大型体育赛事对本地区的影响力。

在面对社会舆论以及网络、自媒体对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各种误读、误解下,弄虚作假等一些影响教育公平的弊端被放大,因此,在教育深化改革过程中,就需要国家教育部门端正态度、加强监控力度,利用社会舆论和网络媒体等手段正确引导。在当今时代,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教育改革到达怎样的程度,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体育仍将在社会体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交通工具的运用,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从事无论是何种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都会大大减少,加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生存环境不断改变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人们越来越需要寻求通过体育运动手段来缓解压力、提高健康程度、舒缓和放松身心。社会体育作为媒介,很好的帮助和满足了社会人群的需求。

3、相关对策分析

(1)对于专业体育人才培养需要专业体育相关部门(机构)体育院校做好人才选拔、培养及时发掘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体育人才的工作,构建青少年科学化、合理化的训练模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体育人才,扩大市场内、外或专业领域对体育人才需求的范围。与此同时政府相关体育部门做好监督、监管工作,定期抽查、调查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有利保障专业体育人才后继发展,为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2)加强对国务院政策正确的理解,国家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并不是轻视体育锻炼、体育人才的培养。

①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增强校园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增加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引导体育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强化中小学体育教育,规范其教学内容,不占用、有组织、有效果。增加体育教学配套设施器材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专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专业或业余体育俱乐部教练都要注意和发展青少年的成长、正确引导其运动方向,发掘体育专项人才。政府大力扶植专业体育院校建设,加大监管力度,鼓励多引入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促进辽宁省体育人才后继工作。同时,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人才的职业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保证职业体育人才的就业和后续发展;

③从社会角度讲,政府可以利用全国各地独特地理优势多举办组织大型的体育赛事(马拉松、定向越野、拓展、自行车等),加强宣传管理力度,促进全民健身,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提高市民体育文化素养,扩大和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以及利用体育赛事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④建立大众体育活动中心,让社会体育得到释放,分担社会人群因工作、科研所产生的工作压力,缓解人们紧张工作状态,让体育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把体育运动真正扎根于基层,让更多的上班族、学生、退休中老年人受益。

4、保障校园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4.1、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

加强体育教师团队建设,培养青年体育教师骨干,遵循教师是办校之本,严守师德底线。为人师者,学以渊,表以率。做好传帮带,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教师积极备课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优质课堂和教学氛围,组织教师技能大赛,为教师搭建有展现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

4.2、保证校园体育教学常态化

2014年12月7部门联合颁布的 《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计划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体育课时,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要保证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效性,就要保证校园体育教学常态化。校领导时刻关注体育教育,时常来到教学第一线了解一线教学教师的思想,积极为教师提供舒适的可以发挥专长的平台,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把体育教学作为工作重点,让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真正扎根校园,创造校园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常态化、多样化,为广大学生服务。

(1)发挥校园体育教学的导向功能,通过学校体育宣传提高体育项目的知名度,扩大我国优势体育项目的讲演与观赛,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国家的强盛不仅仅要看经济实力,还有体育的强盛,人们都说:“少年一代的强盛,才是真正的强盛”;

(2)校园体育的凝聚力。校园是学生的摇篮,是宣扬自由,放飞自我的催化剂,校体育的凝聚力归根结底,是将学生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将它们聚集起来统一形成体育的真谛,让学生自由的结识更多的朋友,缔结更多的美好羁绊;

(3)校园体育的育人功能。“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全校师生员工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们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馆年和体育意识,同时它也是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体育中育人,在育人中体育,实实在在将教育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将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4.3、增加校园体育比赛,选拔、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加大校园体育比赛的宣传力度,以体育比赛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以扩大校园体育影响匡正对体育的认知、体育功能的认知。建立以校为单位选拔体系,做好基层体育人才选拔工作,同时增设教练员责任、竞聘上岗积制度,促进新陈代谢,积极引导,科学训练,努力建立健全培养体育优秀人才机制,以学校体育为媒介,为培养体育人才推荐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4.4、建立特色体育项目

以打造特色体育项目为目标,以特色体育项目带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打造“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体育项目,以特色体育项目引领运动时尚,以特色体育运动带动校园体育运动氛围,以特色体育运动打造校园运动品牌。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体育运动训练的监管力度,避免意外的发生,组织学生够买统一保险,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督促学生做好比赛准备活动,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规范性,安全性。

4.5、建立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库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学习的主阵地,应保证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参与身体锻炼的习惯,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跟踪与测试,以及掌握学生实际身体状况,建立学生身体素质监测数据库,分类管理设置运动手机APP,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不足,督促其加强身体锻炼。还可以通过定期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把提高学生体质与学校体育开展、体育教师职称评比联系起来,将实际问题落到实处。校园体育运动不因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的冲击而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活力,相反,我们将以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监管机制来应对政策的改变,使校园内的体育特长生可以平稳健康的度过,继续充当校园体育文化的引领者。

5、结论建议

(1)在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新要求的背景下,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一个学习成绩普通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相比较,后者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通常期望依靠体育特长升学的学生即使想以体育作为跳板,因为政策的改变,也不得不将重点转移到学习提高文化课成绩上,实现了对高水平体育人才基础框架的建设;

(2)从体育人才培养角度上讲,一般大多数体育项目训练的黄金年龄为10-16岁,这恰恰是小学到初中的成长阶段,多数家长依然会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这正体现了体育的本意,让更多的孩子懂得竞争和合作的意义,通过体育运动塑造人的性格,使学生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发展、运动能力不断提高,才是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3)“体教结合”是建立让竞技体育回归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加强高校体育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对中小学体育的正确引导,建立积极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管理机制和奖励机制,在校园举办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人才的发掘、选拔和培养,强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校园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4)开展校园体育,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建设一条从小学到大学有中国特色体育特长生培养新途径,要求相关部门积极调研,拓宽优秀体育特长生发展道路,抓住本质和政策初衷,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科学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使更多个性鲜明、运动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异的体育特长生得以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特长生校园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校园的早晨
我们的“体育梦”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消除体育特长生考前过度心理焦虑策略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