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西华池小学 高 芳
通过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堂上没有书声是阅读教学的悲哀,而课堂上只有书声则是阅读教学的倒退。为了克服没有诵读、只有讲析的教学方法造成的失误和一味诵读带来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弊端,笔者就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意见。
童心、童趣的激活是以教师珍爱童心、激活童趣、尊重学生的发现为前提。人们常说:“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学生探求知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是教师是否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而,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使每一位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文本,使生命变得丰盈。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表情的变化,捕捉其思想动态。或旁敲侧击,或指点迷津,当鼓励时就鼓励,该讲解处就仔细讲解,尤其是学生未知的领域。在笔者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想问就问,想说就说。每节阅读课在笔者期待的目光里,在孩子热烈的掌声中,学生情绪高涨,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如果学生个个都聪明过人,不需要教师教,那就不需要教师职业的存在了。如果在课堂上把后进生置于角落,不闻不问,就会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扼杀学生的发展。笔者常告诉学生:“是木头,可以制成家具;是泥土,可以制成砖,烧成瓷器;是石头,可以铺路。你们有差异,但你们将来都是祖国的栋梁。”以这种方式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多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多了师生的掌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珍爱童心,便会拥有童心,拥有诗一般的教学艺术,拥有诗一般的教学境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重点在“读”,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尽量做到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体悟感情,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但只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上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读是不对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以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一般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进行。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初读课文后,便有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月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2)月食中月亮会怎样变化呢?有了问题,便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趁机引导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做做、练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提倡精思、动脑,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语文不是无情物,孩子才是情感的主角。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朗读技巧不高,阅读不熟练,对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准确,读不出文章中的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课堂上,笔者常采用对比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悟情。当一名学生读完后,我常会鼓励其他学生:“谁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高举小手,笔者放手让学生“读读、议议、比比”,看一看到底谁的朗读最有感情。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每一篇课文都能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每学完一篇课文,笔者总要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些拓展思维的训练题。如学了《妈妈的爱》这首诗后,笔者设计了这么两道题:(1)举例说说妈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2)说说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了《日月潭》一课,笔者又问学生:“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有了课外的延伸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得更淋漓尽致。通过长期训练,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可以很容易地与言语对象产生共鸣,与作者产生共鸣,会带着情感体验去读书悟情,有效提升了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教师就要引导得法,使学生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读出趣味,学生便会怡然自得,醉在其中。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应敢于冲破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桎梏,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实行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笔者经常根据课文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教学《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一课前,笔者让学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学生非常积极,有的还购买了有关雷锋的书籍,个别学生更是将雷锋的故事讲得真切感人,有的学生还将雷锋的日记烂熟于心。学完课文,笔者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雷锋”,学生非常踊跃,一个一个的“小雷锋”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笔者便借机鼓励学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已学到的知识,拓展了知识广度,而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根据兴趣选择,让学生爱学乐学。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是教师设计安排,按自然段逐一阅读、领悟,使学生的兴趣、意愿受到了制约,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先阅读哪个自然段由学生选定,先学习哪个自然段也由学生选定。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自然地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要开放。在阅读课教学中,笔者准备了一个带五角星的印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比赛,然后让学生评选出课堂优胜小组及“学习小标兵”,为其印上一颗五角星。对于后进生而言有点滴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为其印上五角星。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课堂评价方式要开放、内容要正确,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教学课堂应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构建开放课堂,培养学生更新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学生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有其不同的方式。教师要呵护、鼓励、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过程。在阅读课堂上的感知文本、领悟文本、内化文本、欣赏文本、超越文本等环节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启发学生的个性思维,笔者特别注重延时评价,期待学生生成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迸发更多的创新灵感。学完《动物过冬》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冬眠动物及其过冬的方式,学生谈了蝙蝠倒挂、熊藏在洞里、蛇成群结队冬眠等有趣的现象。当这一环节结束时,笔者又鼓励学生再谈一谈动物冬眠的方式,李昌霖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补充介绍了冰蛇有趣的冬眠过程,还介绍了当地人用冬眠的冰蛇做门帘。
阅读教学中要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设置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更加广阔的天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分层教学要求。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会根据知识储备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珍爱童心,激活童趣,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达到以读促悟,悟中生情。教师可以构建开放式的阅读课堂,冲破传统阅读课堂的束缚,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如此,新课标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会越来越精彩,焕发出新的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