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 薛雪梅 凌 旭
建设法治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经之路,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战略方针,积极提高自身法治意识,加强自身法治修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职责所在。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是我国民族复兴的希望。因此,高校应从大学生角度出发,以教育环节入手,大力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其成为知行兼备、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应用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高校学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接班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奠基石。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法治素养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高校学生的法治素养现状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由于高校法律教育不足,限制了学生法律观念的养成,使其缺乏正确的法律认知。尤其是近几年,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高校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或违法事件频发。二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用法能力不足现象。多数学生缺乏法治意识,对法律呈现出消极淡漠的态度,当其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选择社会方式解决问题,比如“校园裸贷”事件的发生。三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守法能力较差。由于外部环境存在复杂多样的诱惑,部分学生功利心较重,存在逆反心理,肆意挑战法律的权威,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归属,不同法治教育程度的家庭对孩子法治意识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家庭所带来的影响极为重要,贯穿人的一生。个别家长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往往也会忽视对孩子进行法律、人格的疏导,或者是自身的错误行为对孩子形成了负面影响,并且未加以纠正,进行正确引导。在这样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非常容易造成违法乱纪等不良后果。
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金钱至上”“官场贪污勾结”各种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悖的负能量事件,对公众产生了负面影响,让公众失去了对法律和社会公信力的信心。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法治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学校本该是学生的避风港,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承担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义务。而个别学校的部分教育者由于自身法治素质不健全,造成了伤害学生的事件发生,师德师风的败坏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负面影响。部分高校未形成稳定、专业、高质量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产生了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会出现缺失。
大学生的法治素养首先与高校的法治氛围密切相关,因此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首先应依法治校。通过加强高校管理者的法治思想,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公平公正地设置合理的行为规范、奖惩制度,尊重学生及教师的权利。另外,对入职教师进行法治教育,建立严格的法治考试程序,对教师的法治素养严格把控,使教师队伍具备优良的师德师风。高校应强化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利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主阵地,在课堂上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完善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抓住大一、大二的黄金教育时期,对学生进行基础法治教育。首先,通过设置思想政治课程,强化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通过设置法律专业课教授专业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以及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知法、懂法、敬法、守法的优秀大学生。
培养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法治思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已具有法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大学生,还应对其进行法治实践训练。高校可以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法治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现有资源平台,大力创办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创新性,拓宽法律实践渠道。例如可以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法治案件辩论赛、法治模拟小品、“三下乡”实践活动等。高校法治实践活动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积极进行法治专题宣传,让学生与社会接轨,深入社会宣传法治观念,例如以参观走访、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公众了解专题相关的具体法律知识,让“法”走向千家万户,倡导全民法治理念,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贡献一份力量。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网络媒体的便捷性、普及性、多样性为法治宣传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媒体,通过建立学校网站、公众号、微博等多种形式,保证校园法治文化宣传全方位覆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立校园消息收集站,对于校园舆论动态及学生突发事件予以整理收集,并给予积极响应和处理。高校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前提,组织学生观看法治节目、法治电影。另外,针对当今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过大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应由辅导员、心理教师、学生工作处定期设置学生生活辅助扶持服务、心理辅助咨询服务以及学生安全监管服务,维护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保证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全面性和人性化。
高校法治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高校可以整合社会的优质法治教育资源,提高法治教育水准。高校可以联合相关司法部门设置保卫处快捷通道,一旦校内有意外案件发生立刻联系司法部门,予以调查,保证校内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可以联合司法部门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1)参观监狱,倾听罪犯的忏悔报告,让大学生意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起到警示作用;(2)带领学生采用旁听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的形式,了解案件审判过程,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社会一线专业法律从业者,例如检察官、律师、法官等,为学生开设法律讲座,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以及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紧扣宪法和法律,提供实践指导建议。高校还可以举行司法实践活动,通过设立案件、还原案件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开庭审判模拟活动,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想,有效、合理地解决法治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的矛盾。理论结合实际,让大学生真正明白法治的内在意义以及尊法、守法的价值所在,以法为纲,让大学生懂得捍卫法律的权威。
随着社会进步,法治不仅成为社会信仰,也是每个人必备的知识,是构成我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法治教育的环境对其法治思想的培育至关重要。因此,应构建以高校法治基础教育为中心,结合法治实践、网络教育、司法部门及法律专业精英的多种方式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法治氛围和良好的法治环境,让专业知识与法治相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