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 李臣学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担负着教育的职责,同时也需要肩负起社会赋予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一直以来,高校都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教育重点,但是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纳入高校的教育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推动新型国家建设。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将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结合在一起,而是需要高校注重创新和创业的有机结合,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现状与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有所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目的是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对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反思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全面,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意义的深入理解,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通常情况下,高校会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致力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却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深入理解。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掌握不足,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力、财力资源等普遍不足,难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专业人才教育结合在一起。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仅仅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将创新创业工作落实到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方合作,落实科研项目的孵化。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经过反思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科研项目孵化上流于形式,无法将多方合作落实到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缺少对自身各方面情况的全方位掌握和分析,与各个行业、企业的合作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缺少强有力的多方合作,导致基于创新创业的科研项目难以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孵化方面流于形式表面,多方合作难以落实到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缺少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高校和政府、企业孵化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缺少紧密有机的联系,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合力不足,难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尚未构建完善,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不成熟,缺少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的教学成效较差,难以培养出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例如,在部分高校中,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每个课程之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不足,课程内容浅显、单一。通常是以理论课的教学为主,缺少实践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在理论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缺少对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被限制在理论课程的教育框架内,导致实践能力不足,缺少创新创业的综合实践能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反思中,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新构建和创新探索,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把握,形成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知。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高校自身具备的优势资源等多项条件,立足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构建科学的科研项目孵化模式,拓展导师科研项目的覆盖范围。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的学生到科研项目中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探索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加强对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树立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的积极观念。高校将对应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转化,丰富多样化的创业机会,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展开深入合作,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高校作为关键主体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探索,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强化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能力,逐渐走进创新创业的环境中,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的孵化中成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
多方指的是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高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积极的反思和进一步的创新探索,构建多方合作模式,借力多方合作主体的有效作用,提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高校应将自身作为核心主体,在实践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相关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通过整合和运用优势资源,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创新创业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高校应积极地获取来自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通过金融机构的调研评估,获取创业项目资金,与孵化机构等展开服务,为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和一定的创业服务。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辅导,结合真正的创业项目,由企业通过运用自身的多方面资源优势,构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实现多方合力构成,在统一协调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构建教育合力,展示多方教育合力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在知识、资金、信息的相互作用下,强化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积累更多的创新创业经验,真正将“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落实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可以构建校内基地、实习实训室等,与相关企业保持稳定合作的关系,通过让学生组建团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效率。在多样化的实践训练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深化发展,为后续的实际创新创业活动夯实了基础。
目前,由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完善,缺少对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积极探索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落实专业实践教学。高校可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工作项目,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到企业进行实践合作,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例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和开展模拟企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加入模拟企业的实践操作中,对创业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在模拟企业的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竞争力的培养与教育。不仅如此,高校还可以在科研项目上积极地帮助学生落实技术指导,从校外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形成深刻的认知,积极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举办的创业比赛,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成效。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现代化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推动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型人才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