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以箫的发展制作和演奏技巧为例

2020-12-30 21:08辽东学院代云鹏
亚太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尺八传统大学生

辽东学院 代云鹏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史从未间断的历史古国,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革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音乐美术、伦理道德、典籍文章、哲学思想等皆属传统文化之范畴,它不但包含甚广,且对中华民族影响极深。造纸术的发明得以让先辈们的智慧流传后代,精美绝伦的瓷器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人文主义思想,儒道思想为人们追求理想和对待生活提供了准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仅要依靠发达的经济,还需要灿烂的文化作为支撑。自鸦片战争始,中国为了探索一条民族复兴之路,曾不惜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片面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时代的伤痕至今仍未完全修复。当下,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世界俨然成为一个整体,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正借助新的手段对我们进行着新一轮的侵袭,传统文化再一次受到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大学生身心均未成熟,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缺乏足够的觉悟和抵制能力。因此,如何让青年大学生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中国传统音乐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考古学表明距今七千多年的“骨哨”是它的前身。箫维系着数千年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并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用箫将男欢女爱、离别之苦等中国传统题材演绎得淋漓尽致,箫声已成为中国人内心深处极具代表性的情感意象,这也使得箫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箫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能给予什么启示呢?

一、要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传承情怀

乐曲平静、淡定,既无忽缓忽急节奏,也没跌宕 起伏的旋律,只有风吹竹林之声,轻盈而又神秘;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尺八是箫的一种,为五孔乐器,前四后一,因其一尺八寸长,故称尺八。据传尺八发源于东汉,唐朝时趋于鼎盛,尤其在宫廷乐队中盛行,因此又称“唐音尺八”。最早记录尺八的文字《新唐书·吕才传》载:“贞观时……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徵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但如此“国之重器”最终于南宋失传,流入日本,现已成为日本民族乐器。虽说闽南、台湾一带民间流传着近似尺八的“南箫”,但那终究不是尺八。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对尺八的失传倍感痛惜,对于尺八所代表的盛唐之音颇为怀恋,经多方交流,研究考察史料,甚至东赴日本学习制作及演奏技巧,终于让流失了八百余年的尺八重新回流中国,再一次出现在中华儿女的眼前。

近百余年来,传统文化的丧失体现在方方面面,单以民族乐器为例,据统计,已有百余件失传,还有彝族的“三胡”、蒙古族的“潮尔”、云南傈僳族的“其奔”等正面临着失传的境遇。究其原因,有些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譬如“战争导致唯一的继承人去世”,但根本原因是人们情怀的丧失。这种现象在当代青年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以韩国娱乐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为例,据调查,70.32%的大学生迷恋韩国明星,66.13%的大学生喜欢观看韩国影视剧。除此之外,几乎每个女性大学生包里都会携带韩国化妆品,更令人惊奇的是,韩国化妆品在男性大学生中的销量呈上升趋势。反观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据调查,45.23%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大多属于糟粕,51.49%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下价值不大。

因此,青年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出发,深刻认识到沉淀了数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丢弃不得的,况且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青年大学生应该自觉担起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情怀。在生活中遵循传统文化礼仪,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学习中要懂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学习道理,不轻言放弃,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除此之外,青年大学生还要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在街角茶肆间寻找即将丢失的传统文化,并尽自己所能保护它们。

二、要具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

箫是竹制乐器,汉武帝时期庶人丘仲的《辞》曾载:“剡其上孔通洞之,截以当簻便宜持。”以素箫为例,一支箫除了精选竹材,开口通节外,还需事先经自然阴干、火烤矫直、打磨内膛、抛光钻孔、修孔调音等步骤才能制作而成,其工艺之烦琐,对技术要求之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谓严苛。另外,箫的保养难度极高,夏需防霉变,冬要防开裂,稍有不慎,一支价值成百上千乃至上万元的箫便会报废。千百年来,制箫者与习箫者为解决这些难题,绞尽脑汁。扎线上漆、内壁涂蜡等工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类情况的发生,但最终是治标不治本。好在科技的进步为箫的制作与保养带来了曙光。制箫者经多次试验后发现,树脂塑料、有机玻璃、金属管等材料质地紧密、外形美观,并且可以通过浇铸模具的方式降低数据误差,进而提高制作效率。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新型材料坚固耐用,易于清洁,这也为习箫者送去了福音。

传统文化是一项宝贵的财富,虽然时代正在飞速发展,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未消失,在当下反倒显得愈加重要。让传统文化以一种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下去,需要创新精神的支持。

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能力强,可利用专业知识,在不同领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进行改进创新。譬如,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工作中,山水纹、花鸟虫鱼纹、祥云瑞兽纹等可为服装设计带来灵感,木制家具、榫卯结构、飞檐琉璃可让现代建筑别具一格,古色古香;音乐系大学生可改良传统古乐,用西洋乐器演奏出来;文学类大学生则可创办文学社,定期出版杂志报纸,将传统文化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教育类大学生不仅可以创新教育方式,以情境式教学法引出传统文化,还可以创新教育对象,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向校内留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理工类大学生可开发一款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软件,将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囊括其中,让想要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人可随时随地查缺补漏,收获新知。

三、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常态化传承精神

苏轼在其《赤壁赋》中赞美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李白也曾用“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来形容箫的音色。但箫这种穿云裂石、低沉浑厚之声需要充沛的气息作为支撑,传统的胸式呼吸显然满足不了,唯有腹式呼吸才能胜任。即通过加大横膈膜的活动,减少胸腔运动,从而使得吸入的气息更加充足,呼出的气息更加和缓,满足箫的演奏需求。但这种反常态的呼吸方式无疑给习箫者出了一个难题,因为人类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由腹式呼吸转为胸式呼吸,想要逆着人的生理发展脚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这就要求习箫者焚膏继晷、夜以继日,每日不厌其烦地吹长音,练习呼气、吸气,才能适应腹式呼吸。这个过程贯穿习箫者一生,不可有一日懈怠。

同样,青年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时要有持久的恒心,绝不能三分钟热度,一时心血来潮,将传承传统文化作为标新立异的一种方式,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需要时视若珍宝,不需要时弃之如敝屣。近年来汉服掀起一股热潮,不少爱美大学生对此趋之若鹜,纷纷加入汉服大军,但一时锦绣罗裳、珠冠玉带只能粉饰内心的无知,一时的头脑发热不是传承。想要真正传承传统文化,一定要将传统文化落实到每日每时的生活中,即常态化。基于此,第一,青年大学生要养成每日阅读诗词歌赋的习惯,吟唱品味经典,在感受中华传统字句之美的同时,提升自身修养和个人气质;第二,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为贫困山区儿童捐赠书籍衣物,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下去;第三,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以端午佳节为例),可以利用手边的材料做一个艾草荷包,编一根五彩绳,包一个红枣糯米粽,还可以组织龙舟比赛、纪念屈原等活动。

箫在传统音乐文化长河中已经发展了数千年,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笔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它不仅为中国传统音乐增添了奇光异彩,其发展历程及演奏技巧也值得我们借鉴。青年大学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在今天所遇到的窘境,自觉迎难而上,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情怀,将传统文化带到日常生活中,勿以事小而不为,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尺八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奏华夏之独韵
——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将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