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

2020-12-30 20:00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
亚太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气温生活化情境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 侯 森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了一次革新,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应该联系社会生活,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但是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体现出新时代教学的艺术性优点,从教学导入、新课理解、课后实践这三方面进行有效应用。

一、生活化情境在导入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生活化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种先入为主、开门见山的教学方法,直接在最开始的课程导入阶段将生活化情境引入其中,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对生活情境展开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初步地概括本节课的知识主题,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头脑中主动联系和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

例如,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节的知识时,笔者在新课前向学生展示了近一个月的天气预报情况,学生发现在临近11 月份时,不同时期的气温变化较大,有的时候今天下雨非常寒冷,但是到了第二天气温又开始回升出现了太阳,同样在9 月份和10 月份的气温也是具有一定的差异。像这种不同的月和不同的天的气温都不一样,我们在本节中将会用专有名词对其进行表示。随后再展示10 月底海南地区的气温和哈尔滨地区的气温,学生发现两地的气温截然不同,又进一步地向学生展示生活情境,以此导入新知识。通过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情况,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情景,学生这时候就会进行想象,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是否可以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进行解释呢?

在讲授“人口与人种”这节课时,教师询问学生:大家见过外国人吗?大部分学生在电视上见过,并从肤色、发色、眼睛等特点描述了外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差异。难道只有不同国家的人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吗?为了否定这个猜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我国南北方人的身高差异,新疆维吾尔族人和汉族人在鼻梁、眼睛和头发上的差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的差异性,渐渐地在心中内化人种这个概念。关于人口的概念,教师在导入环节展示的情境是欧洲高度发达国家瑞士,学生发现瑞士的街道非常畅通,特别是在宽阔的马路上车流量非常的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回答:人口少。教师再展示了印度这个国家的人口情况,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街道上出现车辆超载的现象非常普遍,公共设施的使用率也非常的高,特别是一些集会活动中人口非常密集。针对这种现象,学生说出了来学校路上和放学回家路上堵车的现象,以及乡村人口数量过少的现象,这说明我国城市的人口数量非常多,农村人口少,出现了城乡人口分布不均匀现象。基于此,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了关于人口的概念。在学习这节课时,教师将学生熟悉的不同肤色的外国人、不同地区人口的数量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关于人种和人口数量的概念,对下一阶段新课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二、生活化情境在新课讲授中的实践应用

地理虽然是初中文科科目,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学生只需要课后拿着书本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到高分,实际上课堂理解和消化才是掌握知识的金钥匙。要利用好这把金钥匙,就需要教师对新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挖掘新知识中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地方,同时教师也很有必要联系生活,对新知识来一个深度扩充。

例如,在讲授“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课时,本节课的新知识主要包括聚落的概念、聚落的形成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聚落的形态特征、世界上与聚落相关的自然文化遗产。但是初中生知识面狭窄,见过的东西比较少,让他们跟着书本文字去理解聚落,他们会觉得非常的枯燥。所以笔者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首先,向学生展示的是城市人群聚集、乡村人口聚集的图片,让学生理解聚落包括了城市和乡村;其次,向学生展示的是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图片,从图片中学生可以发现,那些资源丰富的地方人类的活动就越频繁;最后,再向学生展示平原、沿海、沿河以及呈带状的山谷,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地方交通较发达,资源较为丰富,因此也会产生聚落。教室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居住的环境中,有哪些是适合聚落出现的特征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谚语、生活化材料作为教学的主要素材。将新知识的重要知识点内容进行分层,对每一个层次的新知识进行探索分析,并将生活化情境引入知识之中,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地回忆相关的生活场景,从而更为高效地理解聚落的概念、聚落与自然环境、聚落的分布。

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这一节知识时,教师以“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等一些成语来启发学生,这些成语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联系生活学生可以知道,这些成语告诉了我们,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任何旧事物都将会发生变化,也终将会被新的事物所代替。教师展示世界地图询问学生:在几亿年前,地球是这个样子的吗?各大洲在那个时候是否存在呢?再过一亿年,地球是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进行大胆推测,提出不同的意见。随后教师展示一些考古的成果,比如我国科考队在东海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痕迹、荷兰某个小镇的海拔永远低于海平面等。学生受到启发,联系实际生活回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地球上的各大洲在不断运动,推测的依据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地震事件,实际上就是地球板块运动和碰撞的结果。教师分发给每一位学生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细心地按照地图上的轮廓,将各大洲剪下来,发现各大洲板块能够完美无瑕地拼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操作更是证明了学生的猜想。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关于“板块运动”的知识,告诉学生生活中的火山爆发、地震产生的地带就是处在板块的交界处。在学习“海陆变迁”时,将生活中常用到的成语和新课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推测。在学习板块运动时,教师借助生活化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贯彻了陶行知的“做中学”教育思想。因此生活化情境应用在新课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分析情境和实践操作来习得知识。

三、生活化情境在课后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后提升学习效率,因为在课后学生会较广泛地接触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生同样也是需要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意识,让学生将零碎化知识应用起来,从而可以节省学生大量的复习巩固时间。

例如,在讲授“交通运输”这一节知识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去调查本市近些年来,在工业生产中的主要交通运输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随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去走访了工业区不同的企业,通过口头询问和资料收集的方式,认识并了解这些年来企业运输和进出口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在20 世纪90 年代仍然还是以火车和大货车的运输为主,那时候火车的运行速度慢、时间长。到了21 世纪初,大部分企业开始使用空运的方式来进行运输,大大提高了运输的效率。通过设置一个课后学习主题,让学生在课后根据主题的要求,收集资料或者走访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初中地理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认同。

教师同样可以在课后设置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后打造第二课堂,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情境来自主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美国”这一课时,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在脑海中对美国的印象就是经济发达、人种特殊。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收集材料,来说明美国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美国无论在地理环境还是在自然资源上,都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美国在工业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学生主要收集生活中的报纸、书籍资料、新闻报道来开展自主学习。比如,收集美国某个州的天气变化情况,来证明该州非常适合种植某种农作物;收集美国生产的苹果手机资料,资料展示了每年苹果手机都能够更新换代,并且在科技上能够做到不断更新改进,可以看出美国在电子科技领域已经非常的发达。第二天新课时,教师可要求每一组派出一位组员将自己课后自主学习的结果展示出来。

初中地理知识虽然层次不深,所研究的问题也是非常的浅显,但是知识的涉及面非常的广,很多初中地理知识都是直接将生活中常见的话题作为学习的资料。所以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要有创新思想,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探索初中地理教学新路径,让初中地理教学与时代接轨,与学生心理特征相契合,以此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猜你喜欢
气温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