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体育部 北京 1026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健康的重要性更是深入人心。田径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运动,与全民健身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极大丰富了普通民众的休闲健身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田径项目在全民健身中变得日益流行,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田径运动自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内涵,拓宽外延,满足全民健身的运动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2019年7月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将全民健身行动作为一个单独的主要指标,并在重大行动中对全民健身行动的相关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更加强烈。美好生活包括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的体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全民健康水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9年国民体质现状与调查分析中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除速度素质水平下降较小之外,其他素质均明显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25-49岁之间的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小。这一年龄段处于人生事业的黄金时间,也是身体转折最关键的年龄段,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经实施25年,但是全民健康水平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田径是最古老的一项运动,从人类诞生之初就伴随着人日常行为的各方面,是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练就的生存技能。现代田径运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走、跑、跳、掷,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有与人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人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进行着田径运动。田径项目众多,部分项目有简便易行,容易上手的特点,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运动水平的人参与。田径运动还有易于操作的特点,方便灵活开展,不受场地的限制,小到居家的体能训练,户外空地的跳绳运动,大到万人参与的马拉松长跑,都可以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运动形式,提高了全民健身的便利性。田径运动的这些特点使得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中有着天然的优势。
田径运动因其多样性和便利性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运动的年龄跨度大,运动量灵活可变,个性化程度高,成为很多人健身的首选方式。比如,目前在城市中广泛开展的群众健步走、马拉松长跑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健身形式。在健身场所的选择方面,研究表明,市民选择健身活动场所时,主要是体育馆、广场、小区和家庭住宅等不付费的场所,而较少选择健身俱乐部、健身馆等收费场所。田径运动中有大量的运动仅在户外的空旷场地,或辅以简单的器械就可以进行,这种便利性大大地提高了全民健身的普及程度。
国家体育总局在对国民体质进行调查时,将不同人群按照年龄分成了七类,每一类都包含了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三个层面进行评价。长期的实践证明,坚持田径运动在对于人体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维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例如,较长时间的快走或者慢跑等有氧训练可以有效降低锻炼者的体脂,改善身体形态。户外徒步或者定向越野等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运动者的心肺机能,提高机体的供氧能力。100m、跳高等项目可以有效提高运动者的肌肉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形态、机能、素质三者各不相同却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个人身体素质的总和。通过田径运动,可以有效地将三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促进人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调查发现业余时间进行足、篮球等剧烈运动的人大多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运动知识,但是这部分人只占总人数很小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大多数民众虽然有一定的锻炼意识,但是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对运动风险的判断不够,运动损伤的事情时有发生。而田径有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受众面最广的运动,例如,健步走。在这项运动之前进行充分拉伸,之后进行简单的放松,不仅有利于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以拉伸和放松这些简单易学的动作作为切入口,使民众了解运动知识,习得运动技能,逐步养成正确的运动理念,从而引领大众科学健身。
习近平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里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人长时间心理状态的反应,受到内外环境综合因素的影响。现代人因为受到外界的各种压力而容易产生迷茫、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造成心理不健康的状态。科学研究发现,适量的运动能够刺激人大脑,让大脑皮层分泌出一种内啡肽物质,内啡肽可以刺激大脑皮层,让人感觉愉快,从而改善大众的心理健康水平。
田径运动主要是在室外,通过走、跑、跳等简单动作的组合,进行开放式的运动。利用开阔的场地,亲近大自然的环境,使人们在运动时更加贴近原生态,感受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感觉运动带来的纯粹和快乐,从而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
全民健身是指对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提高全体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人从出生开始,除去短暂的婴幼儿时期,可以分为上学期间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活动和工作以后的自发性开展体育活动。因此要提升全民健身的效果,必须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方面入手,将青少年儿童和成人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学生时期学习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进入社会以后,利用政策、市场化等进行充分引导,为群众创立良好的运动环境,这样才能将终身体育的习惯落在实处,长久地提升国民体质。
体育课堂是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形式,要增强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培养运动兴趣,必须要重视体育课的质量。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观念为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授课形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各项课程实施环节以达到目标的要求。改变以往技能为主单一的考试模式,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将学生自己进步的纵向对比纳入到考核中去,丰富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体育成绩。鼓励学生更加自发参的与体育运动。同时丰富课余体育生活,通过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节,促进体育社团发展,打造校园运动之星等形式,丰富学生第二体育课堂内容。
传统的田径教学存在简单重复,枯燥乏味的现象,部分教师还采用延续了十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思想陈旧、缺乏创新,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田径运动具有丰富的内涵,要利用年轻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创造性的将跑、跳、投、掷等要素灵活的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去,如,设置穿越障碍比赛,小型接力运动会、追逐游戏等;可以利用已有环境,开展校园定向等活动;还可以引入信息化手段,借用运动手环,智能秤等设备,让学生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机能,感受到运动给身体带来的有益变化,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民身体健康的效果。
通过日常教学发现,在过于注重单一技能考核的教学中,学生更加注重成绩的好坏,很少在意技术的掌握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凭借天生身体素质的优势,动作不是很标准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有的学生因为自身成绩不理想产生消极情绪,自然也无法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这些因素都是学生在日后的长期自主健身时的隐患,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或无法长期坚持锻炼。田径运动最接近人类运动的本源,有必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动作,通过日常练习,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提高身体协调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同时,田径教学还应该引导学生科学健身。通过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建立正确的运动理念并加以实践。例如,一周运动多少时间为宜,不同的需求应该采用什么强度的练习,练习前后的拉伸动作有哪些,分别可以伸展身体的哪些部位,在不同的运动情景下应该注重拉伸哪些部分。通过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方式,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常识,使学生知道、学到、用到。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最终实现终生体育的目标。
田径运动分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竞技体育赛项设置多、运动员表现出色,充满不确定因素,其中还不乏优秀的中国运动员参赛,因此极具观赏性。世界顶尖的田径比赛有世界田径锦标赛、奥运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等。应充分扩大这些大赛的影响力,加大宣传,使更多的民众通过欣赏高水平比赛感受到田径运动的魅力,进而激发起强烈的运动热情。
与在学校体育中的传统田径教学不同,社会团体和公司举行的商业活动极大拓宽了田径运动的形式,这部分方式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例如,近年来非常流行的户外穿越、城市徒步、迷你马拉松、趣味运动会、斯巴达勇士挑战赛等,都是田径运动的延伸,这些活动以其新颖的形式,独特的体验,成为众多公司和社会团体进行员工团建和户外运动的首选。当前这种形式在一、二线城市开展的较为成熟,其他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发挥这些运动本身的魅力,借助体育市场经济,放大活力,提高影响力。打造日益成熟的全民健身新路径。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无形中加大了大众身体和精神的压力,很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全民健康的发展和体育强国道路的建设。田径运动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田径运动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广泛,运动场地灵活等特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群众参加度。长期进行田径运动对人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方面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田径在实现全民健身的过程中,应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方面开展。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手段,培养科学的运动方法,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为长期体质提高奠定基础。同时,田径运动还应不断优化和创新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运动形式,充分利用好体育强国的政策导向,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进行推广普及,建立长效的全民健身机制。扩大国际赛事影响力,促进全民运动的开展,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健康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