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 昕
主题班会是为了解决班级公共事务或学生共性问题,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由班级成员集体讨论和班主任教育引导达成共识或价值认同的一种班级活动,因其对个体或集体有道德教育的价值而开设。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正在成为班主任技能的核心内容,班主任普遍认同主题班会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理应具有浓郁的学校德育专业意蕴。
尽管班主任在意识上重视主题班会,但基于班会功能定位模糊、评价标准缺失、专业指导不足等原因,主题班会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题随意、选题陈旧,缺乏时代性;二是过分表演、注重形式,缺少思想性;三是脱离生活、灌输说教,缺失情感性。因此,要提升主题班会的专业品质,需在时代热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这三个维度上下功夫,凸显班会作为学校德育课程实施载体的应有之义。
主题班会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彰显时代性。班主任要主动将现代生活元素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入班会,选择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主题,使主题班会成为联系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纽带和桥梁,引导儿童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互动交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爱国是人们对祖国天然、质朴的情感。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爱国主义教育理应成为班会的重要主题。在班会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空洞的说教无疑是没有效果的,可以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在班会中营造具体、微观的教育情境,促使儿童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事例中,亲身体验、感知、领悟并释放自然流露的爱国情感。[1]“以小见大”要求班主任有观察的敏锐性,善于发现学生的身边事,并通过这些身边事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挖掘并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例如,在《疫无情,人有爱》主题班会中,班主任选取了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家长、捐出压岁钱支持抗击疫情的小学生等身边人物当作素材,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
责任感是儿童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培养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人格,是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责任感教育不仅要注重认知教育,让学生知道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更要注重行为引导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负责、学会关心。责任感教育可以采用“大中见小”的方式进行。“大中见小”要求班主任有新闻的敏锐性,善于运用重大事件、热点事件挖掘主题,引导学生辨析思考、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例如,疫情肆虐时曾谣言漫天,班主任开展《抗疫成长礼:独立之行》主题班会,培育学生独立思考与辨析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做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人。
德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遵从某种具体的道德准则,而是让学生掌握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和习惯。主题班会可以追求认知上的提高,也可以追求视野上的开阔,更可以追求情感上的共鸣,但所有这些都不应该离开思想上的深刻。当然,这并不是说一节班会课就不需要节目表演、游戏互动等环节,形式丰富些当然是好的,但关键看是否符合学情,是否围绕目标,是否生成德性。由于班会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固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和评价方式,教师对待班会的态度和形式也不一样。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班会,都需要注重班会的思想性,因为体现思想深度的班会才能更大程度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成长。[2]
班会的实施环节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回应学生关切。我们倡导在班会中多问“真问题”,也就是师生以平等的求知者身份去共同探究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少问“假问题”,也就是教师在提问之前已经清楚知道答案的问题,或是大而化之、抽象空泛、无法回答的问题。要想避免明知故问的“假问题”和流于形式的“伪合作”,就需要班主任恰到好处地设计问题情境,选取学生关注的现实话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对话和互动与他人和世界产生联结。
例如在六年级《责任教育》主题班会中,教师播放了当地大学生在疫情肆虐时期,千里迢迢奔赴武汉做志愿者的新闻视频素材后,没有笼统地要求学生向他学习,而是通过“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在最危险的时刻做出了逆行”“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志愿者行动与他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密切关联”“这对我们当下的学习有什么启示”等具体化、层次化的问题,促进学生分析思考,并反观自我,从而坚定理想,立足当下。
主题班会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结构性的意识和逻辑递进关系,这样才能由表及里,逐步达成知情意行的教育目标。各环节之间要逻辑自洽、内在关联、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思考透视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深度理解的目的。例如,五年级主题班会《抗疫成长礼:独立之行》设置了“行为独立,从容面对生活风雨”“精神独立,坚定人生前进方向”“人格独立,保持正确价值导向”和“独立之行,始于脚下”四个环节。班主任结合具体事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行为、精神和人格三个层面的独立意义,最后联系实际,畅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培养独立能力的方法。以上层次性的班会结构由知导行,在不断深入的师生对话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的和谐统一。
主题班会的层次性不仅体现在一节课的设计上,还体现在班会课程的系列化整体设计上。随着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以及道德认知能力、体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逐渐提升,主题班会要理性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层次地设定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现螺旋上升的渐进性。例如,“诚信教育”主题在不同年级的班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可以从低到高分解为“不撒谎,讲真话”“说话算数,一诺千金”“个人诚信和社会诚信”三个层次的班会目标。
道德教育若要真正成为一种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就一定要诉诸情感。[3]主题班会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班主任要用“水到渠成”的方式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慕,激活那些被忽略的情感。主题班会诉诸情感,需要班主任营造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教育的“常温”,激发情感共鸣。这不是被动“受教育”,而是主动“去获取”。
释放情感温度的主题班会一定会密切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班会过程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而是努力让学生做出自主辨析和选择——“为什么”“我可以怎么做”。面对价值观的多元冲突,学生不仅要知道对错,还要有抉择的能力,需要有认识、辨析和不断选择的过程。[4]班主任通过创设道德情境,将真实生活进行重组,重新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思考,对道德规范发生切己的理解和体悟,直至将外在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例如,在五年级主题班会《起绰号》中,班主任设置了“追溯绰号历史、我的绰号故事、欣赏绰号和设计绰号”等环节,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感受、角色扮演体验他人情绪。班主任摒弃围堵的做法,用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绰号”的内涵,引导学生懂得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使“绰号”由低俗向高雅转变。由于主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师生互动中产生信任,在生生合作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释放情感温度的班会需要借助真实、具体、鲜活的素材来呈现主题。这些素材包括人物故事、新闻事件等,包含着无限的教育能量和教育支点。
用好人物故事素材,可以感染人、打动人。例如,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选择了三组人物故事素材,一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等抗疫英雄,二是疫情期间敢于逆行武汉的当地大学生等青春力量,三是为抗击疫情出力的同学等身边榜样。三组人物故事素材由远及近、情理交融,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平凡的中国人在国家有难时,敢于担当,闪耀着不平凡的人性光辉。
用好新闻事件素材,可以触动人、引导人。依然以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为例,教师用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建设展现中国速度;用白衣天使请战疫区、志愿者奉献爱心、海外华侨关心祖国等行动展现中国力量。同时,请学生评析疫情期间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隐瞒个人行踪、不戴口罩等违法违规行为。学生思考并回应这些真实的新闻事件,升华了生命认知,形成了敬畏生命的意识,并彰显生命价值。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从传递热度、挖掘深度、释放温度三个维度上下功夫,让主题班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相结合,更好地发挥班会的价值导向、自我教育和文化建设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