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王 根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医学院校是以医药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任。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独特之处。
第一,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从修业年限、课程门数、总学时数、实习要求等方面来看,医学生课业负担要比其他专业学生重,他们一般会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课程学习,学习过程十分艰苦。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医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非专业课抱着“混学分”的心态,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方法上,由于每一门专业课都包含大量记忆内容,医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方法就是记忆,通过记忆法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忽略课程实践性特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学习倦怠,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业压力、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迷惘等。
第二,教学内容的独特要求。医学生是未来担负救死扶伤重任的医务工作者,加强医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医学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可见,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医药卫生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医学院校除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职业教育等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外,还强调将医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见习和实习中,尤其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医德教育。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德育课程,是从整体上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覆盖本专科所有专业,受众面广。总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利用这一“关键课程”强大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首要目标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和实践性”[2]等特点和优势。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根据医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而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将基本理论与现实社会、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阅读和分析案例资料,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到总结案例这些环节,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索,自然由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变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4]。
第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能力水平要求较高,教师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外,还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课堂能力、启发学生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在精选案例、设计教学等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医学生实际需求,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动态,恰当选择案例并设计教学。在案例具体实施阶段,教师需要适时引入案例,有效引导学生研读案例、分析案例,最后总结归纳案例内容、反思教学效果。经过多次实践和锻炼,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第三,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医德教育的开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的有机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直接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而设立的课程,具有直接德育作用[3]。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医学生道德品质的确立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案例教学能够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医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案例教学能够针对医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具有医学元素的案例,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医学生积极思考医德问题,进而培养高尚的医德品质,提升医学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思想道德和医德同步发展的效果。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展案例教学,既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也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医学专业的总体情况以及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具体专业的特点。在开展案例教学时,选择能够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的案例,更易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医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和思想动态。例如,学生因“医闹”事件频发而对未来职业选择感到焦虑、沮丧,那么就可以把学生关注的问题、思想上的困惑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医德教育的基本过程包括医学道德认识、医学道德情感、医学道德意志、医学道德信念、医学道德行为和习惯[5]5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人生观、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对立统一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民生、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作为切入点,加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医学伦理、医务作风、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医学生不断提高医学道德认识能力,逐步形成稳定的医学道德情感,在将来的医务实践中自觉锤炼坚强的医学道德意志,树立坚定的医学道德信念,最终养成良好的医学道德行为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医学生将自身发展进步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立志做一名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6]。要通过案例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需要从医学院校自身特点出发,深入挖掘具有医学元素的案例。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产生共鸣,更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理论观点,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可以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医药领域典型人物和事件、医学史以及医务实践中挖掘相关案例资料。如有关医学道德和法律的问题,反映医药卫生行业发展动态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问题,涉及医学伦理和医务责任感、医务作风的问题等。为了更好地展示案例,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上述案例资料进行编写、整理,最后形成一系列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教学案例,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累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