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时而著
——高考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对策分析”

2020-12-30 02:25福建施仁港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青春文章

福建 施仁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意为诗文创作要贴近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作为应用文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讲,议论文存在的价值或写作的根本意图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写作过程中,针对某个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写作思维的角度来观照,这就是所谓的对策分析或措施分析。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试对对策分析的运用策略作粗浅的探讨。

一、对策分析的一体两面

对策分析是因果分析(因果思维)系统中的一种。马正平教授认为:“因果分析是对某种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原因、背景、功能的逻辑关系的分解、呈示,即解剖、追问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思维操作过程。”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因果分析适用于对现象进行深度剖析与有序梳理,以展示现象背后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因果关系,并根据现象的内在因果关系推测可能的结果与前景,最后再采用相应的对策,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目的。正因为如此,因果分析才成为矫治议论说理浅表化,让议论说理走向深刻的重要手段,而其中的对策分析,其功能正是呈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

就性质而言,常见的对策分析可分一“扬”一“抑”两种情形,不妨称之为对策分析的“一体两面”。“扬”对应的往往是某种正面因素产生的意义;而“抑”对应的往往是某种负面因素产生的危害。

“扬”的一面是催化,促成正面因素产生更好的正面作用,目的是对某种美好的理念、现象、事物加以倡导、弘扬。既然要倡导、弘扬正面因素,自然要诉之于必要的对策措施。在议论文写作中,阐述这些特定的对策措施的过程即为对策分析。比如,新时代如何弘扬、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呢?《青年报》的评论文章《以雷锋精神激荡新时代青年梦》认为,要“文明友善,做雷锋精神的倡导者”“诚信践约,做雷锋精神的示范者”“大爱无疆,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和“爱岗敬业,做雷锋精神的实践者”。这四条对策就是典型的“扬”,有助于雷锋精神这种“正面因素”“产生更好的正面作用”。

“抑”的一面是遏制、消除负面因素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其中,负面因素包括错误的理念、不良甚至丑恶的事物和现象等。既然要遏制、消除负面因素,自然也要诉之于必要的对策措施。在具体的行文中,这种对策分析往往紧随对负面因素产生原因的分析,即所谓“对症下药”,以增强针对性;或者紧随对负面因素产生的危害的分析(功能分析)——既然负面因素产生了危害,那自然就要想办法解决。

2016年全国卷Ⅰ的考场优秀作文《牛奶何必特仑苏》即是运用对策分析的典范之作。其逻辑结构框架如下:

开头部分

概述漫画内容后,提出中心论点:家长为何一定要“逼孩子成为最好”?犯错误应当被允许,过于苛刻地要求自己的孩子的做法不可取。

主体部分

具体阐述如何纠正家长苛求孩子、“逼孩子成为最好”的错误做法。

①牛奶何必特仑苏,孩子犯错误应当被家长允许。这个世界不存在不犯错误的人,家长为何要如此苛刻地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满分呢?

②牛奶何必特仑苏,孩子犯错误家长不应一味地惩罚,而是应找到错误的根源认真分析。没有错误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人人都很完美,没有了差异也没有了上进心,整个社会就会失去活力。

③牛奶何必特仑苏,孩子犯错误后,家长也不应只看到错误本身去惩罚,苛刻地要求他怎样做到完美,而应看到在发现错误后学到的经验。一个人只有在犯错误时,才能完善自我,才能有进步。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应一味地去惩罚,共同分析错误,说不定新的发现就隐藏其中,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能成为特仑苏的牛奶,可以成为比特仑苏更好的牛奶。

结尾部分

尼采曾说,错误是一切新发现的源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错误时偏激的态度。牛奶不必特仑苏,但一定要有的是一颗成为特仑苏的心和包容错误的态度。

特仑苏纯牛奶有一句广告词叫“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意为只有特仑苏牛奶才是独一无二的金牌牛奶,因为“特仑苏”在蒙语中是“金牌牛奶”之意。本文标题“牛奶何必特仑苏”反其意而用之,意为家长不必逼孩子成为最好,犯点错误应当被允许。标题即文章中心论点的形象呈现,显得俏皮别致,颇具意蕴。开篇针对文章的论述中心概述漫画内容,并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为典型的对策分析,分三层来阐述如何纠正家长苛求孩子并“逼孩子成为最好”的错误做法,且三点对策呈递进之势。结尾部分先引用尼采名言再总收全文。文章结构清晰严谨,看法独到,富有哲理。

除了“扬”和“抑”这两种常见的情形外,对策分析还有可能遇到第三种情况,即有的事物或现象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利弊兼有。这时,分析时就要利弊兼顾,一分为二,扬弃结合,扬利抑弊,以示思考之辩证,思维之缜密。

二、对策分析的构篇作用

因果分析与议论文读写教学中所强调的论证思维框架“是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分析问题)—怎么办(解决问题)”是高度契合的。对策分析是从怎么办的角度进行分析,属于问题的解决。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不管这种对策是属“扬”还是属“抑”,都可以在议论文的逻辑拓展和篇章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1.对策分析作为文章主体部分

何种情况下对策分析可以作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呢?一般而言,产生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原因和这种事物或现象的功能(价值、意义或危害、弊端)是不言而喻的,或者已经探讨清楚,或者暂时没有探讨的必要,或者文章没有将之作为讨论的重点。而文章的写作意图就是倡导、弘扬某种正面因素,或者遏制、消除某种负面因素,这时对策分析就可以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既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则完整的对策分析一般由若干个方面构成,因此,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主次顺序、详略结构和过渡衔接。

2019年全国卷Ⅰ的考场优秀作文《让劳动奉献成为青春底色》即以对策分析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请看其逻辑结构框架(其中开头和结尾部分为原文):

开头部分

哲人曾说:“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是一切物质财富的源泉。”古老的民族,年轻的国家,我们以热爱劳动为民族优秀传统。面向未来,我们仍需要以劳动奠基明天,书写青春。

主体部分

具体阐述怎样才能做到“以劳动奠基明天,书写青春”。

①坚守传统,立足实践,以劳动完善性格修养。“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坚持劳动奋斗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积极进取,乐于奉献,以劳动促进全面发展。面对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应该完善自我,提高动手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③尊重劳动,充盈人生,以劳动书写无悔青春。劳动精神蔚然成风,需要每一个青年学生的涓涓细流汇成社会进步的大海。

结尾部分

复兴之责不在他人,全在我青春之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青春之少年更应让劳动成为青春之底色,奉献青春之家园。

本文切合题意,立意高远,是从学生的青春视角来立意的考场佳作。标题“让劳动奉献成为青春底色”即为文章中心论点的浓缩,将“劳动”与青年的成长联系起来思考,涉及当代青年人格修养、全面发展和青春奋斗等根本性内容,表现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抒发了时代的最强音。开篇简要引用材料后即提出中心论点,符合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规范。文章主体部分并没有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具体论证,而是将重点放在对策分析上,从“人格修养”“全面发展”和“青春奋斗”三个层次有条不紊地展开阐述,将如何“让劳动奉献成为青春底色”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表现出了清晰的认知思路。结尾部分发出号召,同时也强化观点,强调“我”,契合演讲稿交际语境写作的要求。

2.对策分析作为文章主体部分的重要层次

因果分析及其各要素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组合运用,还可以与其他的说理手段如概念界定等结合运用。如果在对策分析之前已有较为详尽的原因分析或功能分析或其他重要的层次,那么,对策分析就只能作为文章主体部分的一个重要层次。既然如此,其篇幅和内容等自然与作为文章主体部分的情况有所区别。这时的对策应该选择要点进行阐述,从主而次,而且还要注意与上文原因分析或功能分析的对应关系。

请看深圳一考生的模考佳作《使自我常在》的逻辑结构框架(其中开头和结尾部分为原文):

开头部分

金庸大师笔下的黄东邪,顽皮,偶尔犯点小邪气,却为众人称赞、羡慕,为何?因为他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美丽小岛。其实,这座属于黄东邪的美丽小岛,不只是“岛”,更是一个强大的自我,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主体部分第一层

一个人为什么需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要使自我常在?文章举出仓央嘉措和台湾圣严法师的名言来论证“只有心灵世界安定而富足,才有可能不为外利所诱,不为外名所动,不为外象所惑,才有可能心如止水,从容恬静,处变不惊”。

主体部分第二层

那么,如何才能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

①要使自我常在,应当有一份美好坚韧的追求。追求是人生在世的不竭动力。追求可大可小,大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至为双亲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只要心怀纯正,都是无可厚非的。追求不必繁杂,拥有一个,常吟之颂之,牢记于心,便可使自我有明确的方向,而至于恬静、淡泊。

②要使自我常在,还应当有一份和而不同的仁爱。世间万物自有其来去,自有其精彩。生而为人,我们在为自己的灵性欣喜的同时,也要欣赏万物个性的存在。心怀和而不同的仁爱,便可视诸物于一家,宽容待万事。在领略众生百态之后,愈发坚定“自我”的存在。所以要使自我常在,必少不得这一份极致的仁爱。

结尾部分

发现自我,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而且有追求,有和而不同的仁爱,又何须为世俗所困,为金钱所累?为名利所诱?困惑时,迷茫时,不妨想想这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当此之际,何所及而不从容,何所往而不潇洒?

本文标题为文章中心论点的压缩。因题目为寓意型新材料作文题,所以作者在第一段简要引述试题材料,强调了“只属于他自己的美丽小岛”,紧接着阐明关键概念“岛”的内外两层内涵。这种概念的界定一方面为了扣合题意,另一方面为下文展开论证确立了恰当的切入点。主体部分先论“一个人为什么需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要使自我常在”,这是从“为什么”,即原因分析的角度来论述;再论“如何才能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这是从“怎么办”,即对策分析的角度来拓展。从原因到对策环环相扣,体现了层进式的思维品质。对策分析分两个方面:一为对内“应当有一份美好坚韧的追求”,一为对外“应当有一份和而不同的仁爱”,二者内外结合,相辅相成。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反问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睿智的独到见解确实能够启迪事理,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但正是巧妙运用了因果分析中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分析,才使得文章观点和论证说理呈现得如此严谨、清晰,富有逻辑推理的魅力。

3.对策分析作为文章的结论在结尾呈现

在前文充分分析(原因分析或功能分析等)、论证的基础上,对策分析在结尾作为文章的结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推导出来,并戛然而止,不展开具体论述,这是对策分析在篇章构建方面呈现出的第三种情形。这种情况下对策分析的文字虽然仍属于问题的解决,尽管有时其内容往往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但因为是作为结论推出,点到即止,不可能再展开充分阐述,在篇幅上一般是短小的。这种用法在学生作文中颇为常见。

例如我校学生的寓意型新材料作文《千里牛被杀的启示》一文即是如此,文章共五段,其逻辑结构如下(其中第一段和第五段为原文):

(第一段)千里牛之死和牛群的灭亡,正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古到今,多少天赋异禀的奇才受到一个团体乃至一个社会的埋没、排挤甚至迫害。这是天才们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第二段)人类社会的一大弱点就是对掌握真理的异己缺乏应有的包容。社会对他们的漠视鄙弃和压制迫害,无异于割腕自杀。

(第三、四段)打压“异端”的原因一是大众的集体麻木和无意识,亦即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二是大众思维的惰性,放弃思考和质疑,社会责任感缺乏。

(第五段)因此,我们若要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大的方面,我们要包容异端,承认差异,悦纳多元,营造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而在小的方面,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则应当从自我做起,增强社会责任感,拒绝盲从,理性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恶狼吞噬的牛群。

本文重点探讨精英(包括“先知先觉”者)遭受埋没、排挤甚至迫害的根源(原因分析)和危害(功能分析),呼吁社会要“包容异端”“悦纳多元,营造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同时,个人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拒绝盲从,理性思考”。文章剖析透彻,层层递进,章法谨严,逻辑严密,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本文将主旨上升到“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的高度,可谓立意高远,也极具现实意义。文章论述的重点在于第二至四段的“摆危害”和“挖根源”,第五段的对策分析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作为文章的结论自然推导出来的。从篇幅上讲,它确实不是重点,但从结构上讲,却是不可或缺的,何况这个结论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当然,至于具体怎样才能做到“悦纳多元”和“理性思考”并不是此文讨论的重点,属于另外一个问题了。

因果分析中的各因素是一个联系密切的系统,对策分析以背景分析、原因分析和功能分析为前提条件,其科学性和实效性自然与此三者的精准性和透彻性呈正相关。因此,考场写作时要作通盘考虑,确定写作重点,否则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很难做到分析深入,说理透彻。一般写作重点不宜超过两个,其他方面可不涉及或概括论述。当然,如果文思敏捷,积累丰富,在一个小时内可以写到1 000字左右则另当别论。

另外,重点的确定也有讲究。笔者认为,在切合或符合题意的前提下,首先应该考虑文章的现实意义,以最能给读者以启发为写作重点。其次应该考虑作者本身写作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能够掌控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因为考场作文有时间限制,不能查阅资料,不能进行充分的修改。所以限时写作时要兼顾以上两个方面。

对策分析同样会遇到写作重点的选择难题。如果有多项对策,而又限于时间和篇幅,则建议进行归类比较,从主而次,由大到小,先详后略,选择要点进行阐述。这样详略结合,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既可缩减文章篇幅,又可表现思考的全面和缜密,切忌面面俱到,逐条论述。那么,如何选择呢?其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对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写作者的操作性等方面去斟酌取舍。对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对策的生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青春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青春不打烊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