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吕永海 吕娟娟
从诗歌的鉴赏角度来说,修辞手法属于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实际上就是通过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来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在高考中,古代诗歌阅读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解说;二是联系具体诗句说明其表达效果。这类试题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对比、对偶、夸张、借代、双关、顶针、设问、反问、互文、起兴等。而掌握了这些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构成要素,有利于学生分析其表达效果,准确作答。例如2017年浙江卷第20题:“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这道题要求从叙述和对比手法这两个方面来赏析诗歌的特色,实则要求学生掌握叙述与对比两种手法。叙述是指记述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分析叙述特点,应该先分析人物,如“采地黄者”的口吻;再分析事情发展过程,本诗以时间为顺序,客观叙述,但情感饱含在事件中。赏析对比手法就是回答诗歌中哪里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文中将农家、采地黄者与朱门、白面郎,采地黄者无食与马吃地黄等情况进行了对比。由此便可得出答案: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由此可见,如能熟练掌握常见的运用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学生便可准确作答,避免失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备考策略如下,以期就教于方家。
掌握常见的设题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答题思维以便灵活应对考试。笔者总结常见设题方式如下:
1.本诗(词)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词)简要赏析。
2.诗(词)的某句(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诗(词)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下面,笔者以某次课堂教学的诗歌阅读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桂 江
曹 松
未识佳人寻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
笋林次第添斑竹,雏鸟参差护锦囊。
乳洞此时连越井,石楼何日到仙乡。
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
设题:有人评论曹松的诗“风格似贾岛,工于炼字,意境深幽”。这首山水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桂江景色?试简要赏析。
曹松的这首诗描写了桂江绮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叹。在写景中,诗人重点描写了漓江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被称为“四绝”的奇美景致。石笋、石钟乳、钟乳石洞穴,也都是桂江特有的景致;峰峦耸秀、峭壁挺拔,则是桂江独有的特色。诗人在具体描写中,既抓住了特征,又显得错落有致,变化多姿。写景时,作者较少用平铺直叙的赋笔,而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石笋“次第”如“斑竹”(比喻),不仅贴切生动,而且新颖别致。钟乳石洞穴如“锦囊”(比喻)被“雏鸟”参差护着(拟人),“乳洞”之深可“越井”(夸张),“石楼”(山高如层楼)之高能到“仙乡”(天上)——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青壁”“如飞似堕”(比喻、想象),则生动地表现了它的动态。各种修辞手法交叉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景色之美。学生将这些语言进行整饬,即可得出答案。
学生掌握了常见的设题方式之后,便可据此总结整理具有普适性的答题步骤,总结答题方法。笔者总结答题思路如下:
1.明手法。先答出诗歌具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析修辞。再分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点效果。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手法有何效果,所表现出诗(词)人的什么情感(析效果)。
笔者以《折桂令·中秋》为例进行说明: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设题:曲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中秋月色?请结合作品分析。
该题是较为常规的分析作品题,学生可根据答题思路作答。先答出具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轮飞镜谁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照彻乾坤,印透山河”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再分析该修辞的作用,并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一轮飞镜谁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的圆满和明净。“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两句属于侧面描写:你看那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明亮。“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四句反问,面对眼前美景,作者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宁静美好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再点出运用该修辞手法有何效果,表现作者的什么情感(析效果)。主要是从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一轮飞镜谁磨”,排空而入,造语新奇。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何处突然飞来挂在天上的联想。正因为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谁磨”的惊问。“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两句没有直言月亮的光芒,而是侧面描绘它遍洒大地、河川、山林的效果,凸显月光的明亮、澄澈。最后四句运用反问,表达了作者月夜赏景时的澎湃激情。这首散曲通过运用比喻、反问、侧面描写等修辞手法,对澄澈的月光进行了反复渲染,营造了一种异常宁静的氛围,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所以说,这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这一题型时应注意:
一是要辨清异同。在掌握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还应该仔细辨别易混淆的修辞手法之间的异同,如排比与对偶的区别、对偶与对比的异同等,还应该了解其他非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如通感、回环、移用等,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明确作用。只有掌握了修辞手法的作用,才能适时、恰当、合理地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