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芹艳
摘 要: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对孩子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对孩子后续的学习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必须要进行探索和改革,找出这些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在进入一年级之后,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变革,不同阶段的教育水平都呈现出了一种上升的趋势。在教育领域中,分为好几个阶段,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衔接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进入小学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进行教学的创新,弥补幼小衔接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够快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可以积极投身到日常学习中。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幼小衔接方式不正确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少有学习的压力,所接受的知识较为简单,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课堂内容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游戏进行,长期处于这种模式下,使得很多学生习惯了这样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进入小学之后,会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再加上突然加重的学习负担以及教师较高的学习要求,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教师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小学生活,一部分学生甚至会產生厌学心理。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方式过于松散,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进入小学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不合理的幼小衔接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
2.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这一个阶段具有很强的过渡意义,学生将会面临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需要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幼儿园教师以及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影响不大,这样的思想是十分可怕的。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很多一年级的教师只是熟悉小学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模式,对于幼儿园的了解少之又少,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后,教师只会给学生讲解规则以及需要完成的事情,很少给学生留出适应的时间。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对教师说的很多内容根本就不理解,心理素质普遍较差,面对高标准、严要求的学习,学生很可能会感到迷茫,不愿意学习。
二、解决幼小衔接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建立有效的幼小衔接机制
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体系之上。当前学生所学的教材无法适应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对现阶段的教材进行改编,在改编的时候,需要适当提升幼儿园大班教材的难度,相应加大学生的学习强度,还需要降低学生刚开始进入一年级时的学习难度和强度,给学生留出一点适应的时间。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幼儿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过渡,慢慢加大教学难度,让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可以有一个心理准备。小学一年级的教师需要放缓教学的节奏,给学生留出一点适应时间,在学生习惯了学习强度之后,再缓慢地提升教学速度,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学生进入一年级之后,离开了熟悉的老师和朋友,可能会感到孤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快速适应一年级的生活。
2.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决定幼小衔接工作能否有序开展的关键。为了确保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为教师讲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还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进行交流,让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在后续的教学中选择科学的方法。在很多人眼中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与小学的关联甚微,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必须要加强这两者之间的交流,才能够实现有效的幼小衔接。我们处于一个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双方之间能够了解彼此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进行改进,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确保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够快速投入学习中。
综上所述,进行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调整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情况,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小学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适应,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小衔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若溪.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39-41.
[2]孙明珠.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