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0-12-29 11:58陈松惠青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2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育

陈松 惠青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论断,这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校企协同创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基于此,文章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外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物流管理专业;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2.107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2-0-03

0     引 言

海南省肩负着落实中央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定位”,服务于我国高水平开放的大局,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现代物流业作为海南省重点支持产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做出全新的部署,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目前海南省的高职教育规模小、底子薄、发展慢、竞争力弱,与发达省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且海南物流管理高职教育与现代物流业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不仅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还严重制约了海南物流管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契机,建设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积极实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全面梳理和分析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办学过程中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面临的机会、威胁,进而为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理论依据与支撑

1.1   校企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实施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模式。首先,协同创新是一种制度性安排,一般由国家意志的引导实现,是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单元;其次,协同创新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种分享机制,促进不同的创新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最后,协同创新是一种开放式创新模式,各个创新主体具有共同的目标,能够突破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边界,形成创新合力。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这表明在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将更加多元化,校企协同育人、育训结合、多元办学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1.2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海因茨·韦里克教授提出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作为一个常用的策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境进行系统、全面、完整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SWOT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通过调查逐一列举研究对象自身的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与外部面临的主要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按照矩阵形式排列,并采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作为组织决策参考的依据。

2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专业历史悠久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随着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走过了15個年头,其始建于2005年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物流管理方向),并成立“物流管理教研室”;2006年11月,经海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专业,开始以物流管理专业的名义招生。经过15年的发展,2009年9月,物流管理专业被学院批准为“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专业,且在2013年被教育部验收;2016年,物流管理专业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17年,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海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专业;2019年,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2020年,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双高计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建设专业。另外,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海南省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唯一主任委员单位。

2.1.2   专业定位清晰

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立足海南省、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置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国际物流、国内物流4个专业方向,紧密对接产业,以“物流带动商流、商流反哺物流”为出发点,以“校企协同创新、产教融合”为核心,以“学校舒心、企业上心、社会放心”为目标,以“服务行业企业物流供给质量、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为己任,优化专业结构,为物流企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宽视野、会操作、善学习、懂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同时,结合海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产业人才支持,集“信息化、生态化、低碳化仓储、运输、配送为保障,产、储、运、销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为一体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特色专业。

2.1.3   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首先,科研成绩稳步提高。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共完成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10余部。其次,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5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2次,行业竞赛获奖10余次,专业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获奖10余次。最后,专业教学团队结构相对合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校外导师,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指导学生专业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2.2   劣势

2.2.1   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室目前有16名专任教师,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8人,助教3人,是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最多的专业之一。从学源的角度看,只有2位教师所学专业与物流紧密相关,大部分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缺乏具备系统物流理论知识、具有丰富企业经验、具备创新意识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能够参与企业物流系统规划、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的教师。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系统性、实操性强且综合了多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目前特别缺乏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仿真、物流园区规划的专业教师。非科班专业教师采用单纯的理论教学方式进行核心课程教学,导致变成“夹生饭”,学生既学不好理论知识又掌握不了技术技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快速融入工作中,最终无法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偏离了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2.2   校企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协同创新度低

一方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程度不高,尚未与行业企业建立起深度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合作形式主要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及校外导师、邀请企业高管来校开设讲座、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考察,而对于专业共建、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引企入校、科研项目合作、技术研发、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流于形式,并未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校企协同创新程度低,尚未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一體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少,并未建立起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的分享机制,无法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无法进行资源整合、无法实现优势互补,更不能推进技术应用、推广和落地。

2.2.3   “供需错位”问题突出

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以持续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产业演进呈现出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的显著趋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适应物流产业演进趋势与产业协调发展,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普遍对物流产业变革反应滞后、对行业前沿动态把握不足,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急需大量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技术日新月异、产业更迭周期缩短的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跟随物流行业更迭变迁的主动性不强、反应迟钝、阻力较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供给与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矛盾突出、供需不平衡,人才供给以学校为主导的“供给导向型”为主,忽视了以市场为主导的“需求导向型”人才供给模式。

2.2.4   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首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模式,课程内容落后于行业现实,且专业课之间的重合度较高,不同课程之间出现反复教授的情况。其次,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乏真实环境下的操作和技能训练。虽然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为1∶1,但以机房操作替代实践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最后,缺乏有效的“引企入校、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在校内外不成熟的实践教学环境中,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等不高,对其就业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3   机会

2.3.1   “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

作为我国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战略支点,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海南省正成为国际陆海贸易的新支点、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海开放的桥头堡。2019年,海南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近110个,占全部对外投资项目的64.7%,实际投资同比增长了69倍,投资主要集中在运输物流、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等服务业,占总投资的95.59%,提升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与投资合作水平。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提出:发挥政府引领、行业主导作用,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同时,还要支持指导本地教育系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助力做强本地教育。海口市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和北部湾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海口市,物流管理专业应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契机,在“教育互联互通合作、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丝路合作机制”的行动中积极进行教育深度合作、互学互鉴,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专业的影响力。

2.3.2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物流”机遇

目前,海南省进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其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6+1+4”系列制度安排,就是在构建一个现代产业体系的前提下,做好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4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6个方面的自由便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多次提及与物流相关的表述,从政策的角度提高海南现代物流业的红利。比如,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限制、在“中国洋浦港”建设国际船籍港、在“中国洋浦港”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境内建造船舶给予出口退税、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五和第七航权、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这些政策都需要物流管理专业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主动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打造“金”牌专业。

2.3.3   教育创新岛的“物流”机遇

2019年6月,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目前,海南省正逐渐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高地,且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健全开放办学机制、推进科教产协同发展、推进国际合作办学、推动“教育+”跨界融合、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等方面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2.4   威胁

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到现在,经过21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数量从几十所增加到1 430多所,已建立起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数量的快速递进导致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深刻领会校企协同创新并成功实践的学校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江浙”等发达地区。目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3方面的威胁:一是生源质量持续下降,高考录取分数线持续下降导致新生入学成绩逐年下降、新生报到率持续下降、在校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且学习兴趣不浓;二是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调查研究机制,缺乏校企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宏观层面的指导很难落实到微观操作层面上;三是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实质,围绕产业打造专业的动力不足,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校企协同创新缺乏内生动力。

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3.1   SO组合——增长型策略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抓住发展机会,并在现有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专业定位,紧紧依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校的建设成果,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紧跟“一带一路”、海南自由贸易港、教育创新岛的发展机遇,紧密联系产业服务产业,深入开展专业调研,以“双高校”建设为契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3.2   WO组合——改进型策略

要正视物流管理专业存在的短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改进。①通过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全球招聘并积极引进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依据《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站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候鸟工作站,充分发挥候鸟专家的智慧,推动专业发展。②针对校企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协同创新度低、供需错位等问题,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业作为海南重点支持产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教育创新岛的政策机遇,主动出击,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并付诸实践。③对于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教育创新岛的机遇,引进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并结合专业发展实际重构。

3.3   ST组合——改进型策略

①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屏蔽外部环境的威胁。物流管理专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招生宣传方面下功夫,学校要出台相关招生奖励政策,激发专任教师的招生热情。②大胆创新、科学决策,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制定相关制度推动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3.4   WT组合——防御型策略

物流管理专业要直面师资力量薄弱且结构不合理、校企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协同创新度低、供需错位、生源质量持续下降、校企协同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可以落地的可操作政策的现实,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在内部无法突破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外部发展路径,坚持开放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创新之路。

注:惠青,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丽,李明武,李璐.产业集聚视角下湖北省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J].物流技术,2015(14):182-184.

[2]王生雨,管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J].教育观察,2014(9):78-80.

[3]朱赛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SWOT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8(6):40-45.

[4]王滔.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原因及对策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2):85-87.

[5]尤子鹃.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6):5,8.

[6]张婧.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研究[J].科技經济导刊,2020(15):101-102.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育创新模式的探讨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工学交替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谈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