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以语文读本教材为基础的,但是仅从语文教材出发的阅读教学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群文阅读”的出现,直接挑战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位与阅读教育理念,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语文功底。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文是非常重要的一关,虽然好的选文不一定上出好的课,但是不好的选文一定上不出好的课,选文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群文阅读的选文,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单篇文本的选择和文本的组元。
一、单篇文本选择的标准
群文是由多个单篇文本所构成的,因此要做好群文的选择,首先必须做好单篇文本的选择。一般来说,群文阅读单篇文本的选择需要符合五个方面的标准。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上要达到文质兼美。不能选择离学生生活遥远,丝毫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文本,要富有儿童情趣。要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尽量能够落到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学家)所提倡的“最近发展区”。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精品,而非全是心灵鸡汤类的文本。所选择的文本最好能够与现行教材相关联,尤其要成为教材的有效拓展,这样教师用起来才更加顺手,对学生的发展也才更有效果。
二、群文的组元要求
如何进行多文本的组元,是群文阅读的关键和难点。一般来说,群文的组元要遵循三个方面的要求。议题要贯通。每一个文本的主要内容都内在地蕴含了议题,比如有教师选了一组文本,《风中的愿望》《水鬼》《好朋友》《一颗遗失的扣子》,老师拟定了一个议题,就是“朋友”。内在要有关联。群文是一组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在组元时,一定要找到各个文本内在的关联之处,然后以此为基础把这些文本放在一起。文本具有差异。多篇文本放在一起能够组成群,除了他们有相同、相连的地方之类,他们之间也一定要有差异,在组元要求上,目前也有一些偏差需要修正。诸如认为文本的差异性越大越好,实际上如果文本差异过大,关联不多,就无法成群;认为文本一定要是同一类型的,然而事实上,有些时候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文本放在一起,恰好可以相映成趣,形成很强的互文效果。
三、群文的组元方向
经过长期实践,群文阅读在选文上的一些规律也被提炼出来,对于刚刚尝试选文组元的教师而言很有价值。
(一)同主题选文。有着相同主题,同时主题范畴较小的多个文本往往可以组成群文。
(二)内容结构相似的选文。有些文本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他们在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可以拿来组建群文。
(三)形式结构相似的选文。有些文本内容不同,但是都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比如有教师选择一组具有“重复+大反转”结构的故事,每篇故事都有着类似普希金长诗《渔夫与金鱼》中那种“重复、重复、重复……大反转”的结构。
(四)大同小异的选文。比如一组以 “三个儿子故事多”为议题的选文,都写了三个儿子去做一件共同的事情,大儿子、二儿子失败了,三儿子成功了。然而内在又有一些不同,有些故事中,大儿子与二儿子是因为品行不好而失败,三儿子因为品行好而成功。另一些故事中,大儿子、二儿子也很好,但是好的程度没有三儿子那么高,所以三儿子成功了。前者是性质差异所造成的结果差异,后者是程度差异所造成的结果不同。
(五)“同文”选文。“同文”选文就是把同样内容不同版本的选文放在一起,形成组元。比如有教师把快板、京剧、评书、小说等不同形式的《武松打虎》放在一起,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有这些不同。
(六)“同书”选文。“同书”选文就是选择一本书中能够关联起来的片段作为选文,也能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
[2]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单位:定西市陇西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