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组织保障是重要基础和支撑。2019年10月下旬,课题组赴陇南市武都区、康县和定西市渭源县、安定区的8个深度贫困乡镇和9个深度贫困村,采取访谈交流、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进村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市、县落实辖区内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情况,落实驻村制度情况,选优配强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优化“两委”班子、充实干部队伍、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情况,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培训情况,脱贫攻坚任务考核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总的看来,各级党委、各级干部坚持把推进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把加强党建作为引领,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强大动力,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基本情况
陇南市下辖武都区、康县、徽县、两当、文县、宕昌县、西和县、礼县、成县8县1区,共有19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167个行政村,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陇南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建档立卡时的83.94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8.43万人,5年减贫65.5万人,退出贫困村934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8%,两当县、成县、徽县整县脱贫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536元提高到7012元,年均增长14.7%。
定西市下辖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6县1区,均属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全部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通渭县、岷县、渭源县属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全市有119个乡镇,其中省定深度贫困乡镇6个,2013年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69个,2017年省上将232个非贫困村纳入深度贫困村进行管理,全市共有贫困村110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557个。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84.24万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23.9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7%下降到9.12%。
二、典型做法和经验
(一)坚持党政齐抓共管,着力靠实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陇南市和定西市以及所属县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履行抓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统筹做好系统谋划、资源调配、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陇南市和定西市以及所属县区党委和政
府主要领导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把主要精力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积极主动谋划、精心安排部署,经常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对重点任务细化安排,并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领导包抓机制、责任分解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认真落实“四个遍访”(一是遍访贫困群众,解决生活难题;二是遍访特殊群众,维护治安环境;三是遍访生产群众,了解产业情况;四是遍访威望群众,征求献策良方)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抓攻坚促清零”活动。陇南市和定西市主要领导带头,不打招呼、随机深入县乡村开展暗访督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二)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着力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领导力量
一是加强县区领导班子建设。陇南市坚持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强化措施,择优选配,选优配强了9个贫困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并根据脱贫攻坚大局需要,综合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对县区领导班子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定西市结合2018年度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及“大调研、大督查、大排查”,征求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建议380多条,并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工作需要,对县区党政班子进行适度补充调整。7县区共配备党政班子成员103名,其中县区委常委77名。二是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定期研判乡镇领导班子运行状况,将脱贫攻坚一线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培养锻炼的重要平台,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乡镇领导班子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引导乡镇领导班子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定西市2019年1月-10月中旬先后调整选配乡镇领导干部385名,对抓党建促脱贫不力、不能胜任现职的12名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进行了调整。陇南市2019年1月-10月中旬调整乡镇党政正职60名。三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扎实开展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对村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组织实施“能人治村”工程,拓宽村干部选任渠道,不断建强村干部队伍。陇南市实现“一肩挑”的村达到了688个,占比21.72%。全面推行村文书专职化试点工作,积极在本乡本村或邻近村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公开选聘村文书,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已选聘600多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文书。定西市全面推行“一选两聘”模式,选聘村党支部书记29人、村支部副书记5人、村文书239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全市404个村实现“一肩挑”,占行政村总数的21.41%(贫困村229个,占20.8%)。陇南市和定西市“一肩挑”工作按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三)坚持抓帮扶队伍建设,着力集聚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
一是选优用好第一书记。陇南市从严选优派强第一书记,严把人选条件,切实做到尽锐出战,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实现1707个贫困村全覆盖,增派补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065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达到5225人。充分运用考评结果,对优秀的给予表彰,对符合条件的提拔使用,推荐省级表彰驻村工作队9个、村第一书记和队员28名,市上表彰驻村工作队60个、选派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61名,2019年提拔重用优秀第一书记80多名。定西市按照省委“每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不少于3人”的要求,为1101个贫困村重新调整增派驻村帮扶队员3328名,其中帮扶队长兼第一书记1101名。将驻村帮扶工作生活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天100元,通信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市、县区领导对3328名驻村帮扶干部进行全覆盖走访慰问。二是锻造党员先锋。陇南和定西两市积极引导农村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大力推行党员责任区帮带、党员先行承包带动、党员能人结对帮带等模式,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农民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三是着力激发人才活力。突出抓好科技特派员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三支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定西市选派1153名科技特派员和2959名农口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重点贫困村和企业开展服务,带动辐射869个贫困村脱贫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定西市中医事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定西市中药产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定西市“双招双引、对标福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千人培训计划 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依托重点企业成立了19个高层次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促进脱贫产业发展。
(四)坚持抓村级组织建设,着力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一是围绕产业健全组织。陇南市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行“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模式,强化党支部引领作用,用好用活中央、省级财政和党费补助资金。定西市持续加大在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党组织组建力度,先后引导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办新型经营主体2168个,建立产业型党组织382个,其中贫困村237个,累计带动群众43万余人致富。二是典型引领促进提升。定西市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采取“点线建精、整片建强”的路径,确定18个示范乡镇先行先试。全面推进“1+7+3+N”层级管理模式(“1”是定西市级层面出台1个总方案;“7”是7个县区各制定1个子方案;“3”是各县区重点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打造“三链建设”升级版三个方面,在农村领域培育3个示范点;“N”是各县区分别在机关、社区、教育、卫健、国企,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至少培育1个示范点),按照“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思路,重点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方面,在各领域确定84个基层党支部开展“样板支部”培育创建。三是注重夯实基础强化保障。陇南市进一步整合扶贫资金、产业扶贫贷款以及农林水等项目,选好富民主导产业,创办专业合作社,着力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和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截至2019年10月中旬,创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279个,全市有集体经济的行政村3060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96.6%。定西市指导7县区81个村编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争取4050万元扶持资金立项到位。全市有村级集体经济的村1711个、占90.7%,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330个(贫困村271个)。
(五)坚持抓督查考核,着力健全脱贫攻坚的制度机制
陇南市组织专项督查暗访组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进一步传导了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政策要求和工作压力,有效促进了县乡两级履行监管职责,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队员到岗到位、认真工作,对驻村帮扶力量进行了全面督查暗访,向9个县区发送了《督查通报》,向28个市直单位发送了《督办函》,召回撤换不胜任、不尽职第一书记3人。定西市探索实行周提示、月结账、季通报制度,常态化推进明察暗访,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任务推进情况调度研判、跟踪问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按月对县区脱贫攻坚重点行业部门、乡镇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脱贫攻坚职责履行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排名,对第一次排名后三位的责任人进行约谈,对连续两次排名后三位的责任人诫勉谈话,对连续三次排名后三位的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已约谈相关责任人72人次。
三、主要问题
(一)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待遇低
乡镇干部处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和落实政策、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最前沿,任务重、压力大,“5+2”“白+黑”是家常便饭。陇南市和定西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周期长,脱贫结束后,受职数、年龄等方面限制,部分干部已不符合提拔担任上一级职务的资格条件,看不到提拔晋升的希望。另外,基层干部工资待遇也较低,乡镇包村干部,特别是大量的事业编制人员没有交通补助、没有生活补助,自己还要花上汽油钱,生活压力比较大。贫困村村干部报酬也相对较低,与外出打工相比差距很大。陇南定西二市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个月报酬普遍为2000元,他们如果外出务工,一个月报酬有4000~5000元甚至更多,就是在当地打工,每天也能挣到100多元。因此,一些村由于能人外出务工导致合适的村干部不好选。
(二)个别驻村帮扶干部帮扶作用发挥不够好
有的帮扶干部特别是新选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存在不擅做或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个别帮扶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下去驻村抱有顶人数、完任务思想,存在满足于到岗率而轻作用发挥的现象,帮扶作用发挥不够好。
(三)一些村级党组织带富能力不强
有的村级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问题,对全村党员和群众的组织引领能力不足。村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依然较弱,带领群众增收思路不广、办法不多。同时,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致富带富能力不强,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四)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
一些贫困户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等靠要”思想严重,极少数贫困户有这样的心态:“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少数贫困户对上门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脱贫是干部们的事,与自己无关。一些贫困户属于主观上缺乏脱贫动力的“精神贫困”,把贫困归咎于外因,脱贫致富困难很大。个别贫困户对党的扶贫政策麻木,不感谢党和政府反而闹访。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基层干部选任、激励力度,适当提高待遇水平
建议出台脱贫后贫困县区干部的选任政策,充分考虑脱贫周期、脱贫难度与干部年龄等方面的因素,对脱贫后贫困县区干部的选任条件适当放宽,让在脱贫攻坚一线做出贡献的干部有上升的空间,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让干部有盼头、有奔头、有干劲。建议完善贫困县区干部评价考核办法,在优秀比例上进一步向贫困县区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干部的表彰奖励力度,适时表彰奖励一批在脱贫攻坚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从2019年5月份开始,省、市、县区三级选派到村帮扶干部生活补助统一提高到了每人每天100元,通信补贴每人每月提高到了80元。乡镇包村干部与驻村帮扶队员一同工作,却没有相应补贴。建议在省级层面出台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参照省、市、县选派驻村帮扶干部标准,为乡镇包村干部兑现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各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
建议针对脱贫攻坚实际情况,分批分类加大对帮扶干部、村干部的培训。在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每年举办2至3期贫困县党政班子成员专题培训班,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和八种执政本领的提升。同时,建议上级党委通过党费列支、争取财政补助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和脱贫攻坚工作最新重要指示、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类扶贫政策、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畜牧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有效措施。在培训方式上,要把集体学习培训、现场教学培训、异地观摩培训相结合,特别是要走出去,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成绩突出、经验丰富的地区实地学习观摩,切实提高帮扶干部、村干部脱贫攻坚的素质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以扎实的党建工作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效果检验基层党建工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切实抓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持续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领导力量,全力从推动村级班子建设、加强帮扶力量管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各级干部锻炼培育等方面入手,强措施、解难题、抓成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并适当提高“一肩挑”人员的报酬,激励村干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积极稳妥开展“专职化”试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优秀的党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到乡镇或以上单位部门任职,打通村干部的职务上升渠道。建议财政为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提高村干部养老保险缴费额(目前大多数情况是村干部养老保险缴费与普通村民一样),进一步提高村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
(四)加大扶志扶智力度,深入推进精神扶贫
建议针对一些贫困户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的实际,发挥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作用,做足贫困群众情绪疏导工作,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后进赶先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由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新乡贤等社会人士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个别贫困户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推广参与式的扶贫模式,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劳动来增加收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推广“以德扶贫”经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强化子女赡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提倡勤俭节约的婚丧风俗,防止因婚、因丧致贫、返贫。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树立新的时代风尚,改变旧的乡风民俗。
本文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三进’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