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视角下庆阳能源产业再发展之建议

2020-12-29 00:00:00武恒孝付明佳张义勤
发展 2020年3期

一、庆阳能源产业基本情况

庆阳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富集。全市2.7万平方公里区域内,2万平方公里同时具有油煤气三种资源。其中石油资源总量60亿吨,已探明地质储量18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40%。2019年又发现了一10亿吨级的油田——庆城油田,相当于77.66亿桶产量;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已探明资源量215亿吨,占全省的94%;天然气预测储量1.83万亿立方米,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10%;油气预测储量相当于延安的1.7倍、榆林的6.7倍、宁东地区的80倍左右。煤层气预测储量1.4万亿立方米,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30%;页岩气预测地质储量1.81万亿立方米,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36%;风能资源量约550万千瓦,具备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条件。

二、能源产业的经济税源特性

(一)能源产业规模大,税收占比高。能源产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其税费收入规模大、占比高,2018年收入达到106.07亿元,占全市税费收入的71.6%,占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的67.26%,占全市GDP的15%。

(二)能源行业税源集中度高,行业特点显著。能源行业纳税人48户,占全市纳税人4.6万户的千分之一。虽比例小,但产业聚集度高,呈现“百千万”聚集现象,即占比百分之一的百万元户税收贡献率1.84%,占比千分之0.4的千万元户税收贡献率3.72%,占比万分之1.4 的亿元户税收贡献率达到86.99 %。同时,县域经济存在总量较小,税源高度集中的特点。2018年县区税收收入100.9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71.1%,仅能源税收占各县区税收收入总和的96%以上。石化行业年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纳税额占同行业税收的99.9%,反映出庆阳市能源行业被少数大型能源企业控制。

(三)能源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地位凸显,石化行业尤为突出。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0∶50.2∶39.8。第二产业占比最高,而能源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发挥着支柱作用。2014年至2018年,税收占GDP比重年均20%左右,能源行业税收占税收收入总额比重年均70%左右。其中:石化行业不仅在能源产业而且在第二产业中地位凸显,2018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税收收入97.48亿元,占能源行业比重达到99.87%,占第二产业税收总额的84.2%。

(四)单位产值实现税收多,地方经济对其依存度大。依据当前数据实际测算,每生产1万吨原油会实现500多万元的税收收入(按现有最新价格3182元/吨测算),每加工1万吨原油可实现1783万元的税收收入(增值税355万元/万吨;消费税1225万元/万吨,其他税收158万元/万吨),每销售1万吨成品油品会实现80万元的税收收入(按照地方级税收收入测算),由此可见,能源产业实现的税收远大于其他行业。同时,庆阳境内八县一区均有能源分布,长庆油田公司、长庆勘探局、庆阳石化、玉门油田、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等多户企业参与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地方经济对其依存度大。陇东能源对全省税收贡献率为58%,仅庆阳石化和长庆油田两家企业对庆阳税收贡献率就达到了68.4%。其中:中油长庆油田公司2018年上缴税款37亿元,较2010年增收23.4亿元,增长1.72倍,税收贡献率26.1%;庆阳石化公司上缴税款60亿元,较2010年增收47.5亿元,增长3.8倍,税收贡献率42.3%。

三、税收视角下能源产业再发展建议

(一)围绕煤产业做文章,挖掘全市经济新增长点。要把开发清洁高效能源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重点发展绿色矿业,通过加大资金投放、大力引进人才和技术支持,以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生态损害为目标,坚持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产环境生态化,引导全市煤电、煤化工等企业调整生产结构,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向高科技、规模化、环保型方向发展,加快矿井、电厂、煤化工和煤层气开发等“煤电化冶材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集风、光、电、热、气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打造风、光等新能源与煤炭原位流态化清洁能源一体化开发模式。

(二)延伸油产业链条,提升支柱产业竞争力。成品油加工对庆阳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显著,在现有成品油加工量远远落后于原油产量的现状下,应积极争取成品油加工扩容立项审批,尽快实现原油加工量600万吨/年扩容目标,最终建设成千亿吨级大型石化基地。逐步丰富原油加工产品线,力争石化产业由成品油初级加工向有机化工原料、聚合物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加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建设,努力打造石油炼化“千亿级产业链”,实现石油资源的就地消纳,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把庆阳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富民兴市的经济优势。

(三)抢抓老区振兴政策机遇,助力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庆阳要“构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等两大基地以及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和具有陇东特色的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等四大示范(试点)区,打造庆阳西部油城,陇上煤都。”针对这一战略部署,庆阳各级部门要争取有利于发挥革命老区资源禀赋优势的具体优惠政策,努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基金,积极学习延安、山西等地的经验,在提高资源税率、石油开发费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以及原油收益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争取更多的支持。及时调整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及矿产资源补偿费等方面的分成比例,力争向资源地所在的市县(区)倾斜。征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补偿费和资源价格调节基金。同时建议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协调发达省份,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设立资源枯竭地的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以专项基金的形式对资源枯竭地给予“反哺”,助其早日调结构、见成效。

(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多元主导型产业。庆阳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10∶50.2∶39.8,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单一的经济税源结构,导致税收依赖性强,收入稳定性差,容易受国际原油市场行情、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生产销售等因素影响,目前“二、三、一”产业结构布局,必须进行调整。要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当地独特资源和地域优势,主动对接《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千方百计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开发绿色生态产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还要大力引导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人力资源、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要优化第二产业的发展,按照国家去产能的规定,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科学、合理保持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支柱地位,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环保、高新尖端制造业,使之成为二产中的主导力量。还要优化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环保农业的发展,保持其基础地位。只有第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庆阳才能尽快从经济发展、地方财力洼地跃出,真正迈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才能散发出新的活力。

(五)适当开发能源领域,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4年庆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石油、电力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庆阳非公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在能源领域,非公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低,要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利用资源、能源优势,进一步打破能源垄断格局,放宽能源投资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市内油气、煤炭、电力资源勘探开发、加工转化和批发零售业务,形成一批围绕石油、煤炭等能源发展的产业集聚群,建设一批煤炭、矿石、石油等资源产品和建材、化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区域性物流中心,带动当地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提升非公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六)打造专业服务团队,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减少政府微观管理、直接干预,从政务服务“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微观服务入手,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彻底解决阻碍市场活力、妨碍公平竞争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围绕能源产业搭建服务平台,以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主,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从法律政务、融资担保、金融信贷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科学的经济服务,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一批民营企业涉足能源领域制造加工行业,解决能源产业配套设施和产品本土化不足的问题。

(作者单位:庆阳市税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