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出现和爆发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由武汉向全国和世界蔓延,发展成为世卫组织定义的"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的发展、生活、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新冠肺炎疫情扩大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迅速部署全国各地开展疫情防控和传染人员救治工作,甘肃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结合本省实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取得了突出成效,较早实现了区域病例零增长,治愈率名列各省级行政区划前列,显示了甘肃疫情防控救治的水平和能力,积累了防控和治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同时,甘肃在全国率先调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平衡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敢于担当负责的精神。甘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出成效和基本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扩展、提高和应用,促进甘肃经济快速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甘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突出成效
新冠肺炎病毒作为一种新的强致病性病毒,由于前期缺乏医学研究基础,疫情发源地地方政府在发现和传播初期防控出现漏洞,导致疫情迅速向全面蔓延传播,又恰逢中国传统春节前夕,人员大量流动,加剧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速率。到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到武汉后,才将新冠病毒人传人这一重要信息向全社会公布,由中央紧急采取强力措施,实行国家总动员,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即使如此,作为疫情重灾区的湖北,尤其是武汉出现数量巨大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整个城市陷入静止状态,医疗应急资源严重缺乏,在防控初期湖北出现严重的混乱状态,大量病人无法有效救治,疑似病人甚至确诊病人实行所谓的居家隔离,社会管控滞后,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和加剧。其他人员流动大的省份传染确诊病例大幅增加,社会出现紧张情绪,全国实行交通管制,城市工商业大多停止运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害。经过40多天的全国性防控,除湖北之外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蔓延态势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积极向好的局面已经形成,根据钟南山院士预测,全国疫情有望在4月底得到有效控制。作为西北欠发达省份的甘肃,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从措施到效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疫情发展蔓延势头遏制、传染病人治愈率、防疫和生产兼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充分展现了甘肃长期形成的历史积淀和近年来在治理能力方面的有效提升。
(一)较早控制了疫情发展蔓延势头
因各方面原因,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超过最初的预计,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蔓延至全国,感染人数一路上升。截至2月27日,全国确诊病例达到78962例,湖北省确诊病例超过6.5万余人,广东、河南、湖南、浙江感染确诊病例超过千人,安徽、山东、江苏等省从100多到900多例不等,且从公开的医疗数据来看,新冠病毒一般具有14天的潜伏期,存在无症状感染的情形,识别和防控难度大。甘肃省作为人口输出省份,在外务工人员在百万人以上,临近春节,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员流动频繁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压力。同时,甘肃城市化水平低,外出人员大量散居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流动人员量大面广给登记管控带来困难。面对种种不利因素,甘肃省从上到下,多措并举,在党政机关层面迅速制定传达落实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社会层面广泛动员,各方面主体力量联动联防联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较早地在地区范围内遏制了疫情的传播和蔓延,2月17日,出现一例北京输入性病例后,再无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截至2月28日,累计发现确诊病例91例。全省有酒泉、嘉峪关、武威等三个地级市零病例报告。从疫情防控的效果上看,也就是从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来看,甘肃是除青海和西藏之外,第三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省份,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效较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全省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实现了治愈率全国排名前列
新冠肺炎作为新型传染性疾病,在没有先例和现成的治疗方案、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因探索和实践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必然面临救治难题,导致治愈率低和死亡率高的问题。甘肃一方面较快遏制了蔓延传播态势,将传染确诊病例控制在了100以下,另一方面,甘肃通过建立科学的收治和治疗工作方案,全力治疗确诊患者,除青海、西藏外,截至2月28日,累计治愈82例,死亡2例,治愈率排名全国第一,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治疗效果与甘肃在一般人中的印象有所不同,除去感染人数较广东、浙江等省份少之外,甘肃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率也说明甘肃在医疗领域并不是如同有人认为的那样落后,特别是陇南、定西、天水、庆阳等地区,在治愈率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也说明这些在一般人看来经济落后的地区医疗也具有相当的能力。从此也可以看出,甘肃在自然条件处于完全劣势的情况下,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达到其他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为甘肃推动其他领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激励和借鉴。
(三)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的兼顾平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除少数抗击新冠肺炎的医疗行业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大型超市运转外,其他各行业各领域几近处于静止状态,工商、服务、旅游、餐饮、交通等陷入停滞。这当然是疫情防控所必需付出的代价,但是全国范围内疫情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控制,停工停产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给整个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经济收入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业而言,较长期的停产停工意味着失去基本的生活收入和营业收入,是难以承受之重。因此,根据疫情防控进展,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的疫情防控策略,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适时适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是解决疫情防控和人民生活之间矛盾的正确选择,也是将疫情产生的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理性选择。甘肃省在科学评估疫情防控形势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经省政府研究决定,2月21日,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自2020年2月21日14时起,将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应急响应,并印发《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省级三级应急响应防控指导意见》,实行差别划分等级疫情防控措施,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复工复产,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恢复的平衡兼顾。甘肃省是全国最先将疫情相应等级由一级降为三级的省份,体现了甘肃对疫情的科学判断和担当责任精神,一改以往缩手缩脚的保守做派,是甘肃走向敢为人先的标志,象征意义重大。特别是兰州新区,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又是甘肃最大的机场所在地,防控措施严密,未出现新冠病毒病例,自2月10日,就开始推动辖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生产防疫急需的消毒用品、防护服、口罩等紧缺物资,为甘肃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发挥了改革创新先锋模范作用,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定位开始凸显。
二、甘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挑战。甘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采取的措施和展现的担当精神,都是值得总结和进一步坚持的。在实现全面小康,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甘肃需要开拓创新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及能力,这真是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所展现的。因此,深刻总结甘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基本经验,对于发扬甘肃地方治理优势,弥补短板缺项,推进甘肃地方治理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是甘肃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快速反应和部署,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中展示了强有力的专业组织领导能力,甘肃结合省情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卫生健康政策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社会层面广泛的动员调动了社会不同参与疫情防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疫情防控的合力局面,对疫情有效控制提供了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转
根据卫生病学专家建议,新冠肺炎防控的主要方法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前提条件是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构和响应机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转,对于地方政府及其卫生应急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甘肃省之所以较快较好地实现了新冠肺炎病毒的有效防控,当然与输入省内的病例较少有关,但是更主要的是甘肃各级政府及其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转的结果。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甘肃省迅速传达和开展防控部署动员工作。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决定成立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从严防输入性病例发生、全面加强疫情监测和治疗工作、加强疫情防控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控、强化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舆情应对、加强组织领导等五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疫情防控形势,2020年1月25日14时起,甘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组长,全省各地迅速进入一级响应机制,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联动联控,全省城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机制措施高效运转,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化医疗卫生防控组织领导和科学有效的救治方案
甘肃省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在全国处于靠后的位置,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治愈率名列全国前列,展现了甘肃医疗救治的实力和水平。从甘肃具体的做法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重视,证明了甘肃结合省情,发展独具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道路是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首先,甘肃长期坚持符合省情的卫生医疗基础条件建设。甘肃省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是长期以来对群众生活、健康相关的医疗教育等方面高度重视,投入财力物力人力予以长期建设。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甘肃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得以体现。从三甲医院数量上看,甘肃拥有三甲医院19所,人均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医科类本科高校2所,开设医学教育的大学2所,其中兰州大学医学院是国家双一流高校,科研临床实力雄厚,同时,甘肃长期招收培养订单制医学生,向县级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专业人才,县级医院建设受到重视,具有较高的医疗救治能力,在疫情救治中,通渭等县级医院具备治愈新冠肺炎的能力。其次,甘肃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分级集中收治工作方案。甘肃省卫健委作为医疗卫生政府主管部门,在疫情救治中承担主要指导职责,与其他省份卫生健康系统主要领导缺乏专业知识不同,甘肃省卫健委主要领导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专家担任,在疫情防控中,表现了专业性,快速制定了总体性疫情救治方案和针对不同群体的治疗方案,对儿童和孕产妇新冠肺炎防控提出了专门方案,并强化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应用,从事实证明看,中医药在患者治愈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再次,甘肃中医药科学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医药科学并不是热门科学,也并不能带来特别大的经济发展利益,但是甘肃省长期以来坚持发展和应用中医药科学,将中医药作为甘肃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甘肃的中医药科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患者救治中,普遍采用了中医药的原理和药品,对于患者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受到了中央的肯定,在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加入中医药元素,收到了积极效果。
(三)社会治理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充分发挥
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致病性强的特点,疫情防控不是一地、一系统、一区域的事情,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实行全国各地方、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总动员,建立强有力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全面防控的格局,才能取得最大的实效。甘肃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实现了党政军民学工农兵学商全面动员,特别是社会主体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在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基层社会的联系和集体行动能力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范畴,社会资本是社会良善有效治理的基本要素。甘肃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甘肃基层组织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团结力充分发挥,在全省各地,从省会城市的高档小区,到十分偏僻边远的山里小村庄,都成立了专门的防控工作组织,全员参与,实行交通封控、人员查验登记、体温测量、人员隔离等工作,广大的基层群众和志愿者克服寒冷、感染风险等困难,严密细致地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措施,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第一道防线。
三、甘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治理启示
甘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效和经验给新时代甘肃推进全面现代化建设以重要的启示,总结甘肃经验,对于持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敢为人先是甘肃快速发展的基础
甘肃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重要战略位置,特别是对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肃多元文化汇聚也是中国大一统历史的重要见证。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在计划经济时代奠定了十分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但是在改革开放后,由于自身资源条件和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甘肃事实上在经济发展方面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国家全面现代化的总目标下,甘肃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首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突破保守僵化模式,树立敢为人先的理念,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意识,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创新,因地适宜、因势利导,探索甘肃全面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甘肃在思想和行动方面都初步体现了敢为人先的勇气,值得肯定和进一步发扬,对于建立在科学判断和规划的事项,要勇于推进和落实,不能瞻前顾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凡事都要看别人的行动,然后才亦步亦趋学别人,如此,甘肃可能将很难实现快速发展。在这方面,兰州新区的做法为甘肃敢为人先起到了模范作用,兰州新区最先开始行动实行全区域防控,最先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受到中央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全省各地应该学习兰州新区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切实的担当和勇气推进各地发展。
(二)加强干部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政策确定以后,干部起到决定性作用。其实,政策的制定中领导干部也起到决定作用。甘肃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相对滞后,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和能力不能适应形势发展也是重要原因。甘肃在新冠肺炎防控中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走到了全国前列,取得了重要的成效,是近年来甘肃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具体成果体现。同时,在其他方面,如陇南的电商产业、定西中药产业、河西风电产业和戈壁农业、甘南的垃圾治理革命,兰州新区的平地崛起,都充分体现了甘肃尝试走出一条自己发展道路的决心。但是毋庸讳言,目前甘肃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人员结构还与全面现代化建设不相匹配,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官僚作风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能力不足,工作平庸无为,部分领导干部缺乏谋划工作、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得过且过,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也存在民主性、群众公认性、专业匹配性等不足,干部任用派性问题、人身依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些地方不能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机会,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良好战略性发展政策不能得到切实正确的落实,制约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三)突发卫生事件治理基础工程建设需要久久为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突然爆发,全国迅速蔓延,各种防疫物资严重紧缺,一线医护人员的基本口罩都难以保障,反映了基本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缺乏,暴露了医疗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短板,作为与sars病毒同类的冠状病毒,在"非典"结束后并未持续进行研究,在疫情初期对病毒一无所知,导致防控和救治工作十分被动。由此可见,对于关系公共安全的各项社会治理工程,需要有长远规划,备之无患的心态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在专业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物资储备、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常备性的保障,不能突发事件来了仓促应战,疫情一过又无人过问。其中,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进行立法细化,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检讨检查,进一步根据实践经验进行修改完善,加强执法机构建设,保持常态化执法检查,切实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重要位置。甘肃基础工业和基础科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疫情发生后,兰州新区、平凉、张掖等地的相关企业迅速布置防疫需要的消毒、防控服、口罩、医疗器械等设备,展现了甘肃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底气,为甘肃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个特殊时期对甘肃重要国企进行改制的过程中,造成一大批重要的工业企业倒闭破产,是甘肃的重要损失,这也启示甘肃在新时代需要对自身既有优势进行挖掘,不能妄自菲薄,要重振甘肃制造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不能把甘肃工业制造企业当作负担,一关了之,关键时刻又追悔莫及。
(四)传统社会治理资源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从全国和甘肃疫情防控而言,民心即政治。基层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智慧经验,是社会治理的宝贵资源。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现了基层社会的无穷智慧,在网络空间、现实空间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防疫宣传材料,有视频、有顺口溜、有文艺作品等,通过微信、微博、网络自媒体的传播,对宣传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大农村,传播的"大喇叭"等宣传工具又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大喇叭",上至中央的政策,下到村社大事小情,都快速地让村民知道,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宣传功能。在农村村庄、在城市社区,数百万志愿者群众参加疫情防控,不计报酬、克服困难,确保了辖区外来人员逐一登记、进出人员体温测量、人员隔离等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力量。这也启示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对传统的社会治理资源进行继承和发扬,充分发挥其现代工具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