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是否契合发展?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统计分析

2020-12-29 08:13阎世平武可栋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耦合度中等职业规模

阎世平,武可栋

(广西大学 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一、引言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人才支撑,人才支撑的本质是高素质人才的供给,而教育特别是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的使命。然而,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举步维艰,有效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生源素质较低、中等职业院校招生困难。所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健全中等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优化配置国内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减少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是目前中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而,研究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等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

围绕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探讨和研究。Thodore W.Schultz(1961)[1]建立了人力资本理论,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教育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提出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Gemmell(1996)[2]对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和不同层次的教育进行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初等或中等教育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更大。Chapman&Adams(2002)[3]对教育质量和地区经济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并且强调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Simon McGrat h etal.(2016)[4]提出职业教育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为减少贫穷、不平等以及不公正做出了贡献。Y K Al-Y ousif(2008)[5]以教育支出为研究指标,利用修正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6个国家的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PeterDamlund K ouda h l(2010)[6]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可为劳动力市场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增强了教育与企业间的联系。George S. Mouzakitis(2010)[7]提出普通教育偏重理论,因而不能充分满足受教育对象的工作需求,而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更直接相关,所以更有助于经济增长。国内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周光礼(2014)[8]研究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于凌云(2008)[9]从非政府教育投入和政府教育投入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均衡条件下两类教育投入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张佳(2014)[10]对比研究了全国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问题。王伟等(2017)[11]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质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职业教育规模。隋建利等(2015)[12]运用非线性 MS(M)-VAR(p)模型,研究了中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王善迈等(2013)[13]认为教育发展主要包括数量、质量、结构和公平这四个方面,较高的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和教育机会水平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崔晓迪(2013)[14]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商海岩等(2019)[15]发现,教育支出能够对产业转型、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对于职业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当前对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ManKong(2018)[16]研究了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公平性问题;OmariIM(2018)[17]研究了发展中国家中等教育多样化和职业化的困境;崔晓迪等(2017)[18]分析了京津冀中等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匹配度;王毅(2017)[19]探讨了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赵枝琳(2017)[20]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空间分布与均衡发展;刘彦林和哈巍(2017)[21]评估了中等职业免学费政策实施效果;林克松(2018)[22]测度了中国省际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并对各省情况进行了比较;王叶军和周京奎(2019)[23]基于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城市经济增长问题。

此外,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研究的成果数量极少。张金英和冉云芳(2012)[24]基于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布局的现状与成效,提出了全面调整和优化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形成“需求驱动”专业结构模式的建议;赵崇铁等(2014)[25]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福建省各地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可见,学者们的研究范围要么为一个城市,要么为某一省份,缺少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情况的耦合度研究。本文以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为核心,从国家层面的实际数据出发,分三个维度对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教育提升策略。

三、分析框架

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应该是相互适应、彼此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从数量分析角度出发,中等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可以从二者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效益三方面进行评价,即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大小、结构情况、产出水平应该在国家综合管理调控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等实际情况,实现二者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将分别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中国经济规模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中国三大产业经济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效益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三部分展开,具体耦合协调度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文中计算分析的数据均来自2005—201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此外,为方便下文的讨论,这里给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分类,分别见表1和表2。

图1 耦合协调度分析框架

表1 耦合度分类

(一)规模耦合协调度

首先,考察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在规模上的耦合协调度。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作为衡量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指标,选择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规模的指标。上述指标在2004—2017年间全国层面数据的统计图,见图2和图3。

表2 协调度分类

从图中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情况,图2说明2004—2017年间中国GDP稳步增长,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在2004—2008年之间比较稳定,但在2009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随后几年也呈下降趋势;图3表明从2004—2010年中等职业在校生数量和招生数量呈增长趋势,在2010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而中等职业毕业生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与中国GDP的走势有较大的差异。

图2 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与GDP对比图

图3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与GDP对比图

表3 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规模耦合协调度

为了准确评价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在规模上的联系,利用上文数据,使用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公式,计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2004—2011年期间,规模耦合度从轻度失调逐渐变为优质协调,规模协调度从失调衰退类型改善到协调提升类型,说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协调;但从2013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度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GDP在平稳地增长,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的减少,引起在校生数量锐减,进一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变小,所以影响到了两者的协调度。

(二)结构耦合协调度

教育学科结构主要受经济产业结构的制约,因此,要判断教育学科结构是否合理,需要计算其与经济产业结构对于人才需求的耦合协调度。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主要是比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在第一、二、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情况与三大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并基于此计算结构耦合协调度。

首先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对整体结构情况有个直观的判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和三大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见图4、图5和图6,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在2005—2009年之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第一产业中的毕业生占比、招生占比、在校生占比与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差异较大,说明在这几年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第一产业上的规模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够协调,而2009年之后二者的协调程度有了改善,直到2016年协调的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第二,从2005—2016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第二产业中的毕业生占比、招生占比、在校生占比三者基本保持一致,但一直与中国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存在15%左右的差距,说明在第二产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不够协调。

图4 第一产业中各类指标占比情况

第三,类似地,2005—2016年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第三产业中的毕业生占比、招生占比、在校生占比三者相当接近,但明显比第三产业产值占中国GDP比重高出15%左右,反映出第三产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不够吻合的问题。

图5 第二产业中各类指标占比情况

图6 第三产业中各类指标占比情况

从数据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科结构与第二、三产业的结构不够协调。此外,2019年教育部职教所发布的《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同样指出,中国部分行业人才供求规模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比如在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中,运营管理专业富余毕业生高达5.8万人,超出需求的52.68%,而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则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缺口比例最高达到60%。

为了准确评价中等职业学校与经济的结构耦合协调度,利用熵值法,对三大产业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比情况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综合占比结果见表4。

表4 中等职业教育与GDP三大产业占比情况

使用表4的数据和熵值法,可以得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在三大产业中对应的耦合协调度,同时为了分析总体的耦合协调度,利用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对三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加权处理,结果见表5和表6。

从耦合度来看,2005—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在第一产业的耦合度呈增长趋势,2009年后逐年下降,而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耦合度维持较高的水平,大多数年份都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加权耦合度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基本处于高度耦合状态。

从协调度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在第一产业的协调度从2008年开始进入协调提升阶段,并逐渐进入中级协调状态,自2013年起退出中级协调状态,协调状态逐年变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在第二产业的协调度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在第三产业的协调度逐年上升,而综合的加权协调度相对平稳,大多数年份处于初级协调状态。

综合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在三大产业中的耦合度水平较高,说明中等教育系统和国家经济系统在结构方面相互作用的程度较强,但是由于协调度水平较低,基本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表明中等教育系统和国家经济系统在结构方面的协调发展水平不够。这与2019年《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中的结论一致,报告指出,随着行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职业院校目前设置的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结构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例如,目前中国职业院校渔业类专业中,经济管理和海洋渔业技术专业的设置还是空白,无法满足渔业产业链发展的实际需求;硅材料和光伏制备技术专业迫切需要增设硅材料设备设计与制造、工业控制与管理、产品检测与认证等专业,以满足硅产业生产的设计、管理和检测要求。

表5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耦合度

表6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协调度

(三)效益耦合协调度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出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来度量中等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的效益耦合协调度。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使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出指标,选择“专任教师数”“固定资产值”和“学校产权建筑面积”作为国家经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指标。

图7 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对比图

图8 中等职业教育固定资产值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对比图

图9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产权建筑面积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对比图

2005—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数、固定资产值、学校产权建筑面积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的统计图见图7、图8和图9。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从2005—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数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逐年增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12年之后均呈下降趋势;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固定资产值在2005—2016年一直稳步增长,说明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资金逐年增加;此外,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产权建筑面积从2005—2012年间逐渐增加,随后趋于平稳。

进一步,利用2005—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数量、固定资产值、学校产权建筑面积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数量,可以得到效益耦合协调度,见表7。由于数据无量纲化处理,造成2005年的效益耦合协调度为0,所以这里对2005年不做讨论。从效益耦合度来看,从2006—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出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处于高度耦合状态,这也印证了上文中图7、图8和图9得出的结论;从效益协调度来看,从2006—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产出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协调度不断增加,由2006年的濒临失调变为2012年的优质协调,随后的几年协调度有所下降,到2016年处于中级协调阶段。

表7 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上文计算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在规模、结构和效益三个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得到如下三个结论:

第一,2004—2017年间,中等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规模耦合度和规模协调度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最大值,随后逐年下降。并且近几年来,规模协调度从协调提升类型转化到中间过渡类型,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跟不上中国经济规模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

第二,中等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的结构耦合度在大多数年份都处于高度耦合状态,表明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结构的联系较强。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中等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的结构协调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科结构在第二、三产业与GDP产业结构极不协调,亟须改善。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的效益耦合度处于高度耦合状态,效益协调度于2012年达到最大值,进入优质协调状态,随后几年有所下降,虽然仍处于协调提升类型,但协调的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政策建议

面对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现状,围绕规模、结构和质量三个方面,提出未来发展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如下。

1.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要从经济和人口两个因素出发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首先,经济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经济越发达,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就越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就越快。目前,中国各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总体投入不足,并且存在地区间不平衡现象。所以,政府应充分发挥经济因素对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且根据各省实际财政情况,有区别地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标准。其次,近年来初中毕业生不断减少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扩大对其他生源的招生是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以河南省为例,自2009年起农民工可选择在省内任何一家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培训,并且短期培训免费。此外,选择学历职业教育者每年可获政府1 500元补贴。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要适应国家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供灵活的学习形式,多样化招生渠道,将农民工、下岗职工、谋职的转业军人、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士纳入生源范围,不断扩大规模。

2.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科结构与第二、三产业结构极不协调的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战略目标,加大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判,优化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结构。首先,引导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国内产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加大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布局,针对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形式,协调各专业人才培养比例,定期调整更新专业目录,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需要的匹配度,避免第二产业人才出现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其次,对于第三产业专业出现的“过热”现象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市场需要,引导学校科学设置相关专业,并合理控制规模,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在第三产业的规模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避免发生第三产业人才结构性过剩,并进一步引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最后,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加强政府、研究机构和学校三个部门的交流沟通,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政府通过提供所需专业的目录、资金等对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研究机构通过发布季度或年度报告来监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情况;学校则通过各专业的录取率、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等对学校的专业布局进行监控。

3.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的效益协调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倾向于选择优质教育,如果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即便子女上学有补贴,也会无人问津。所以,提高质量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内涵建设,全面培育学生的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与岗位素质,全面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强化工匠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奠定职业人才基础。其次,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知识和内容,更新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实施项目式教学,强调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融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技能的力度。

猜你喜欢
耦合度中等职业规模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