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怡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广西行政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党以及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绿色发展是以和谐、良性、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方式,明确了“要什么样的发展、依靠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理论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城市群发展的主基调,随之而来的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调整将成为新时代北部湾城市群实现绿色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北部湾城市群①注:本文所指北部湾城市群是国务院于2017年1月20日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覆盖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绿色发展基础得天独厚,但同时也应注意局部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加之经济基础薄弱、生态投入不足以及城市间产业分工不合理等因素掣肘了城市群绿色转型升级的步伐。北部湾城市群要实现绿色崛起,就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北部湾城市群是经国务院2017年1月批准建设的涵盖广西、广东和海南三省(区)15个市县的国家级城市群。国务院批复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把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充满活力、生态品质优良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地处欠发达地区,是中国沿海经济发展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虽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生态脆弱问题突出。破解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
1.跨省域府际协作治理困境
首先,由于北部湾城市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城市所具备的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其在面临合作机会时各方的思考角度与行为方式会产生分歧,在成本与利益的分配上难以协调,不同程度阻碍或影响区域合作项目的推进。例如合浦高铁“开工不施工”问题的形成本质上是由于桂粤双方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所致。其次,涉及不同政府主体的合作易产生沟通与监督等交易成本,当一方交易成本过大,甚至大于合作所带来的利益时,政府之间的合作就难以为继。此外,当前北部湾城市群尚未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大量非正式的合作以不具有约束力的书面或非书面形式达成,缺乏有力的合作约束机制,导致双方在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时,容易引发违约风险。这些原因共同构成了北部湾城市群跨省协作的阻碍,大大降低了城市群区域沟通和资源互补的效率。
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是城市群跨省府际协作所面临的又一重大难题。北部湾城市群的生态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着生态网络连接不到位、参与协同治理的力量过于薄弱、协同治理机构缺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北部湾城市群协同治理的进程。北部湾城市群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努力打破“行政分割”的发展模式与治理模式。
2.第二产业惯性重化和第三产业动能不足
通过分析北部湾城市群近几年的产业结构如表1所示,发现尽管其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二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直到2018年,城市群内绝大部分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仍未达到50%,第三产业占比唯一超过50%的海口市也是由于总产值不高以及滨海旅游业的拉动,而诸如临高、东方等地区同一时期的占比甚至低于30%。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的特征说明北部湾城市群目前尚处于并将继续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经验在该阶段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以及大规模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因此造成环境污染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与此同时,北部湾城市群第二产业总体上存在重化发展倾向,这又加大了城市群实现绿色发展的难度。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城市为例,优势产业皆为石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等临海重化工业;而广东湛江、阳江、茂名则主要布局大型钢铁项目、原油加工和石油炼化等优势产业;海南东方和儋州长久以来都是海南的重工业城市。
表1 北部湾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表2 北部湾城市群代表性城市2018年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结构
在第三产业发展上,通过分析各市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结构如表2所示,发现尽管不同城市在不同类别的投资占比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出高度相似性:即北部湾城市群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金融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严重过低,而房地产业的投资则具有相当高的占比,总体而言,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足。
3.节能减排空间逐渐缩小
与许多欠发达地区发展规律相似,北部湾城市群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双重压力。城市群以环境、资源、物质消耗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方式并未根本性改变,并且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经济总量的增大,使得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与此同时,通过“十二五”“十三五”间实行的大规模节能减排,如表3所示,北部湾城市群内各城市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但空间逐渐缩小,具体而言:2011年是各城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最高的一年,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的幅度越小,至2018年,各城市的单位GDP能耗的下降率出现明显放缓,甚至有个别城市又呈现出能耗增加的趋势。这表明,淘汰落后产能的改革下,能使用的污染减排设备都已经投入大部分高耗能产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能快速取得成效的措施也都纷纷施行,剩下的都是一些难以解决的“硬骨头”。节能减排空间的收窄,给城市群绿色发展之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摆脱这个困境,实现北部湾城市群的绿色发展,要更深入地挖掘赋有长效性、结构性、技术性的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机制。
表3 北部湾城市群不同年份单位GDP能耗变化率
“绿色”是城市群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至今,桂粤琼三省区通过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合作机制,签署年度合作重点工作协议,完善城市群生态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共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一系列实质性举措,不断巩固和提升既有生态优势,并且在培育和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强化环境治理制度和法律约束,取得了积极成效[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
1.北部湾城市群政策优势
北部湾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在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和沿海省域海洋生态保护等问题,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实地考察桂粤琼三省(区)部分城市,对北部湾城市群如何释放“海”的潜力,打造向海经济做出了很多重要指示和批示,倾注了大量心血。“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发展战略为北部湾城市群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赋予北部湾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享受国家赋予的外交权、土地使用权、政策制度权和金融创新权。此外,北部湾城市群在编制规划、体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行政设置等方面均享有国家给予先行先试政策。
2.北部湾城市群绿色转型优势
北部湾城市群要实现绿色转型,就要求改变原有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高污染和高排放。有北部湾城市群批复以来,城市群内各城市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在逐年放缓(如右表4所示),绝大多数城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意味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城市群内各城市正逐步探索更为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方式。
3.北部湾城市群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优势
实践经验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世界级海湾的重要竞争力。高质量经济和高品质生活是城市群对人才、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形成吸引的必要条件。自《规划》实施以来,北部湾城市群的各城市积极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如下表5所示,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对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的投资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城市群内城市的绿地覆盖面积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表4 北部湾城市群内城市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
表5 北部湾城市群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情况
绿色发展强调的是生态优先的发展方式,追求的是效率、和谐、持续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城市群绿色发展所必须面临的规律问题。生态价值核算将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化,是当前城市绿色发展容量的主要测度方式。此外,通过对城市群城市的生态价值的核算与测度,让各城市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认识到生态资源量化价值,能够衡量地区绿色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目前,生态价值核算大致分为两类:基于单位服务功能价格的方法和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方法。由于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的数量和功能量的单位价格得到总价值,该方法具有输入参数较多,计算较为复杂的特征。而当量因子法相对而言,较为直观且指标需求较少,特别适用于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生态价值核算评估,因此,北部湾城市群生态价值核算的估算以谢高地等①谢高地,肖玉,甄霖,等.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3):10-13.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表为基础,结合临近地江修正后的当量因子做出调整,最终,北部湾城市群当量因子②注释:生态产品的当量因子是指不同生态系统的所产生的生态产品服务的相对贡献大小的能力。一般以1公顷全国平均产量的农田每年自然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为基准,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相对于农田粮食产量的贡献大小,对各种生态产品价值核心权重赋值,进而得到各种生态产品价值的当量因子。表如下所示(表6):
表6 北部湾城市群当量因子表
以农田生态系统为当量因子经济价值为研究基准的计算模型如下:
上式中:ESV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i为生态系统类型,j表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eij是第i种生态系统的第j种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相对于耕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经济价值的当量因子;VE为单位耕地面积每年粮食自然产量的经济价值(元/公顷);Si为第i种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
借鉴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确定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相当于研究区域平均粮食产量价值的七分之一,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VE为单位耕地面积每年粮食自然产量的经济价值(元/公顷)。qi为研究区域第i种粮食作物的产量(千克);yi为研究区域第i中粮食作物的面积(公顷);pi表示第i中粮食作物的平均价格(元/千克)。
本研究的研究区域为北部湾城市群,主要选用稻谷、玉米、大豆、薯类为主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的平均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而粮食作物的面积、产量等数据均来源于各省市的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通过计算,最终得到北部湾城市群2018年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为1 579.98元。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2018年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如表7所示)。将以上城市的生态价值核算进行加总可得到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 188.98亿元。其中,北部湾城市群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最高,为1 490.55亿元,林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次之。由于建设用地会对城市的气候保持和水土涵养等生态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为负。
表7 北部湾城市群城市各生态价值核算(亿元)
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学术界对于绿色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在绿色发展的评价及效率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2-6],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综观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群,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绿色发展实证研究尚缺少对城市群自上而下的统筹设计,亟须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与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建设的新特点、新动向相结合,形成指导实践的针对性研究。
根据《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0年左右,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到2030年,北部湾城市群将达到国际一流品质,届时城市群内综合产业竞争力、绿色发展优势以及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等将得到全面提升。因此,有必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构建科学有效、层次分析、联系紧密、结构完整的新时代城市群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图1 “经济—生态—社会”三圈互动评价体系内在逻辑
本研究根据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借鉴DP SI R模型,将新时代城市群绿色发展归纳为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城市群绿色发展目标。其中,生态系统环境呈现出的压力,反映了城市群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负荷;而城市群的经济系统则表现为状态与动力,形成了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与此同时也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绿色增长状态;而响应的主体则是社会,表现为绿色发展对社会和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政府为此采取的措施。
以“经济—生态—社会”三圈互动评价体系为内核,构建新时代城市群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明细评价指标。其中,“绿色增长”指标下设4个三级指标,“绿色产业”下设6个三级指标,“创新驱动”下设1个三级指标,“生态保护”下设3个三级指标,“环境压力”下设3个三级指标,“环境治理”下设2个三级指标,“社会环境与影响”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别下设3个三级指标(详见表8)。
有必要对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在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系统综合评价分析,一方面从宏观视角出发,构建区域的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指数,直观分析和判断在同一时点上不同城市和同一城市不同时点的综合得分动态演变情况,另一方面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构成综合评价的各子系统的综合得分情况,针对指标内部的各子系统进行协调性的分析。
1.熵值法
通过对熵值法、IDW反距离权重法、TOPSIS等方法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笔者决定采用熵值法来完成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测算。
在熵值法的运用中,其熵值可以用于判定指标自身的离散程度,指标对综合得分的影响程度随着其离散程度的增大而增加,换言之,权重越大,其熵值就越小。因此,在进行指数测算与评价时直接利用指标数值矩阵所给出的信息进行权重计算,该分析方法不会受个人的臆想和主观判断的影响,是一种更为客观的赋权方法。熵值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表8 新时代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①指标选取与处理:首先要根据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选取n个地区和m个指标,则Xij可以用于表示i地区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n;j=1,2……,m)。其次,由于在收集原始的数据时,不同的指标数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同,即指标的属性存在差异,正向指标对评价结果产生正向的影响,而负向指标则表现为越低越优,加之各项指标之间的无常量纲也不尽相同,且最终都将放在同一维度上进行比较和分析。因此需要对不同属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在计算综合指数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达到异质指标同质化的目的。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
正向指标处理:
负向指标处理:
②计算地区所占指标的比重:
式中,Pij表示第j项指标下第i个地区占该指标的比重;Xij表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
③计算熵值Ej,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Ej为第j项指标的熵值,且,满足Ej>0或Ejj=0;结合上式,Xij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而pj则表示为第j个指标下第i个地区占该指标的比重。随后,根据已求得的熵值来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式(5)中,Dj表示信息熵冗余度,Ej为第j项指标的熵值。
④各项指标权值计算:
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Dj为信息熵冗余度。
最后,根据已知的指标权值和和指标所占比重计算出地区绿色发展指数的综合得分:
Si为第i个地区的绿色发展指数综合得分;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Pij表示第j项指标下第i个地区占该指标的比重。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海南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已包括相关各城市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公报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3.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北部湾城市群虽然在2017年才正式批复建立,然而其前身——北部湾经济区早在2008年就已经成立,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分析其中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演化过程,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研究需要,本研究选用的时间跨度为2010—2018年,以4年为一个时间节点,分别计算和分析北部湾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状况。三级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详见下表(表9)。
此外,二级指标权重由三级指标权重对应加总而得(详见表10)。
1.新时代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综合评价
对北部湾城市群三个年度的各项指标综合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对其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建设等不同领域的综合表现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11)。
表9 三级指标权重
表10 二级指标权重
可知,就整体而言,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还较为薄弱,且呈下降趋势,说明近年来北部湾在绿色转型和资源集约化利用中仍处于被动实践状态,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开发的能力不足,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整体实力偏弱,仍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瓶颈之中。尤其可以看到,经济绿色发展指标提升微弱,说明这一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效果不佳,尚未形成带动与示范效应,而环境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指标则连年降低,说明生态环境需求、社会公共需求缺口较大,离城市群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尚有一段距离。
表11 北部湾城市群绿色水平发展各项指标综合得分
2.新时代北部湾城市群内各市(县)绿色发展综合评价
由已知的各指标权重结合原始数据可得北部湾城市群内各市(县)绿色发展综合水平以及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建设等不同领域的得分和相应的排名(见表12、表13、表14、表15)。
分析表中结果可知,南宁和海口市在考察的三个时间节点内,排名均在前3名,而防城港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较快,在2018年已经跃升为群内综合得分第一名。综合分析这三个城市可知,南宁市虽绿色水平一直较高,排名靠前,但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绿色增长上,并未发挥其示范领先地位;反观海口,在经济绿色增长中连年保持群内第一的领先地位,但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仅处于中游水平;防城港市则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上连年提升,但经济绿色发展效应尚未显现。而钦州市、湛江市、东方市在这三个时间节点表现持续下滑,处于城市群内绿色发展水平的末位。综合来看,北部湾城市群内绿色崛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绿色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与统一指导,核心城市的综合示范带动效应尚未显现,重点城市的系统支撑与协调带动也尚未形成,城市绿色发展呈现碎片化趋势,整体协同优势仍未发挥,绿色崛起之路仍任重道远。
表12 北部湾城市群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
表13 北部湾城市群城市经济绿色增长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
表14 北部湾城市群城市资源环境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表15 北部湾城市群城市社会和谐发展水平评价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至今,桂粤琼三省区通过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合作机制、签署年度合作重点工作协议、完善城市群生态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共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一系列实质性举措,不断巩固和提升既有生态优势,培育和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强化环境治理制度和法律约束,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北部湾城市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生态环境局部脆弱的问题依然突出,通过计算,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仅为1 579.98元,远低于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北部湾城市群在2010年、2014年、2018年三个时间节点的绿色发展水平可知,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偏低且呈连年下降趋势,南宁市、海口市的示范引领效应尚未显现,城市群内各市(县)呈离散形态,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动能不足,绿色崛起任重道远。
新时代北部湾城市群要实现绿色崛起,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引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重要要求,提升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靶向性,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发挥城市群绿色协同效应,形成城市群“核心城市绿色示范+重点城市绿色支撑”的绿色发展新路。
1.立足省情区情,因地制宜。新时代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精准施策,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角度推动北部湾城市群的绿色转型。存量方面,积极推动现有产业绿色化转型和改造;增量方面,适当提高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城市群产业的生态门槛,同时加快发展和培育本土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新兴绿色产业,此外还要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等,打造全国绿色产业基地。
2.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新时代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的落脚点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在于“引导”,即制定发展规划、形成激励政策、维护发展秩序以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剩余的应当交还给市场。要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深化绿色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绿色要素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造宽松舒适的外部环境。
3.创新驱动,生态优先。北部湾城市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只有坚持选择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培育绿色技术创新,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才能打通产业与绿色技术之间的通道,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扩散和产业化,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绿色技术支撑,形成城市群绿色综合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实现路径,最终达到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发展目标。
4.跨行政区域治理,协同推进[7]。新时代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发展要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协同推进和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省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跨省域合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探索构建“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平台,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以实现国土建设、规划以及资源管理等信息的跨省域共享,不断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联动和协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