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高考默写三招

2020-12-29 23:25福建徐万宝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阿房宫赋赤壁赋沧海

福建 徐万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要求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逐步形成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构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的“附录1”中附有72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72篇背诵篇目则是新高考默写题的背诵范围。高考指定的背诵篇目是64篇时,学生的默写题尚且难以获得高分,更何况是72篇?为了有效提高学生高考语文默写题的得分率,笔者在《课程标准》“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多年来高中语文背诵默写的教学实践经验,整理出三种提分策略。

一、字形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对“六书”作了阐释:“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其中的“会意”等造字方法与字形密切相关。我们可用“会意”“象形”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识记难写易错的字形,如:

例1.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一句:“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其中的“爨”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学生经常写不对。笔者利用该字“会意”“象形”的特点进行结构分析:“中间的秃宝盖是家里的灶面,灶面上的左右两边构成一口锅,中间的同字是一个饭桶,表示锅中放着饭桶;秃宝盖下面的林、大、火三字,表示用木柴烧火做饭。”

例2.《项脊轩志》中有一句:“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有一句:“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这两句中都有“啄”字,学生在默写时,经常把撇上的点写丢了。笔者根据“啄”字的笔画特点进行分析:“口是啄木鸟的长嘴,横是啄木鸟的头部,撇是啄木鸟的腹部与脚,最下面的勾是啄木鸟的尾巴,右边的点和捺是啄木鸟张开的翅膀,撇上的点则代表啄木鸟吃在肚子里的虫子。”

再如李商隐《锦瑟》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字,右半部分的“罔”可以看作一张脸;李白《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中的“巉”字,可以看作龟兔赛跑,“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中的“砯”字,可以看作水拍打岸边的礁石,飞起了浪花;苏轼《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嫠”字,可以理解为工厂里“没有文化”的女工;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惠”字可以理解为“一点心意”。借助汉字的“会意”“象形”,可以让我们准确识记汉字的字形。

二、字数法

在默写过程中,学生通常都已经会背诵指定的篇目了,但经常会把许多同音字、形近字默写错。记忆的数量规律告诉我们,一次记忆的材料数量越多,记忆的难度越大,记忆的效果也随之减小。反之,数量越少,记忆就越容易,效果就越好。因此,在默写易错的同音字、形近字时,只要记住数量少的字就可以了,如:

例1.返与反:在《课程标准》指定的72篇背诵篇目里,只有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和钟嵘《诗品序》中“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两句是“返”字,其余都是“反”字,如韩愈《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等都是“反”字。

例2.做与作:在默写中,经常会有学生把“作”写成“做”,其实,在72篇背诵篇目里没有“做”字,全部是“作”。只要记住这一点,就不会再写错了。

例3.钩、勾与沟、构:默写时,学生常常会把“钩”写成“勾”“沟”“构”。在72篇背诵篇目里,只有杜牧《阿房宫赋》的“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一句是“构”字,其余都不是;而且在72篇背诵篇目中并没有“勾”和“沟”字,多为“钩”字,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和贾谊《过秦论》中的“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均为“钩”字。

例4.粟和栗:在72篇背诵篇目里,只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一句有“栗”字,其余都是“粟”字,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等,均为“粟”字。

例5.籍和藉:只有苏轼《赤壁赋》中的“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是“藉”字,其余都是“籍”,如苏轼《赤壁赋》中的“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曹丕《典论·论文》中的“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等,均为“籍”字。

例6.暧与暖:在《课程标准》指定的72篇背诵篇目中,只有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暧”,其余都是“暖”,如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三处,均为“暖”字。

例7.尤和犹:苏轼《石钟山记》中的“然是说也,余尤疑之”,《老子》八章中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李密《陈情表》中的“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四处是“尤”字,其余都是“犹”字。在72篇里,李密《陈情表》中的“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韩愈《师说》中的“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等几十处,均为“犹”字。

例8.晏和宴:在72篇背诵篇目中,其实没有“晏”字,均为“宴”字,如李白《将进酒》中的“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和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等。

三、字境法

教育学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促使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达成。因此,用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所在的语境来引导学生辨记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如:

例1.至与致:在荀子《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至”,后面都紧跟“千里”,有些学生容易记混。笔者这样教学生辨别:“‘无以至千里’一句有‘无’字,是没有之意,本句的‘至’就没有反文旁。”学生认为这样的记法很有趣,记住了正确的写法。

例2.仓、苍和沧: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是讲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结果失败,因而本句中是“仓”字;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的“仓”字也可以这样理解;在默写时,只要遇见“沧海”“沧浪”自然都是带有三点水的“沧”,如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与地域有关的普遍用“苍”字,如苏轼《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姚鼐《登泰山记》中的“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两处是与山川有关,用的是“苍”。再如高适《燕歌行》中的“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其中,“绝域”意为“极远之地”,故也用“苍”。

例3.娥、蛾和峨:“娥”有“美女”之意,一般用于人名,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蛾”本身是一种昆虫,常与“眉”组词,来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如温庭筠《菩萨蛮》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峨”字常与“眉”组词,是名山,如李白《蜀道难》中的“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例4.尊和樽:“尊”有“敬重、尊崇”之意,默写时结合文意,即可准确辨别,如贾谊《过秦论》中的“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樽”指古代的盛酒器具,较易辨别,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猜你喜欢
阿房宫赋赤壁赋沧海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沧海点兵 挑战深蓝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赤壁赋
草书赤壁赋卷(局部)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沧海浮萍
浅析赋、比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