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培育研究

2020-12-29 17:4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门球功夫太极拳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0444)

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老年人群的妥善安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快速老龄化的今天,能有效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及有效吸纳老年人群的基层体育活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组织,仍然主要依赖原始的自组织方式(如广场舞等),遍及全国各地、名义上设置齐全的社区体育协会等组织实际的运作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为此,针对我国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本质内涵、运作机制、机构培育、成员发展等方面进行拓展性研究,借以扩大老年体育人口比例、提高老年人的锻炼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本质内涵

组织起源于人的积聚,组织产生的本意就是集中群体的力量完成自身目标。组织既有人为设计的组织,也有自然形成的组织。社区自发体育社团就是自然形成的一种组织,而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等既有自然形成的成份,也有人为设计的成份;或者说,有的体育协会组织始于自然形成,有的体育协会组织始于人为设计。人为设计的体育协会组织,一般都机构完整、制度严明、等级分明、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内部环境生硬、冷酷、死板,人性化不足;自然形成的体育社团组织,一般都结构松散、没有硬性制度规定、成员间平等相处、组织边界模糊开放,成员依靠信仰、情感、共识凝聚在一起,内部环境自由、轻松、友爱。

现行的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名为社会团体,实际是占着事业编制、享受公共拨款的政府职能部门与老年人基层体育组织之间的管理层级,保护老年人的功能弱化。也就是说,原本旨在大量吸纳老年人群参与的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老年体育协会,日常运作效率极其低下,不能有效吸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相反,近年来全国各地井喷式涌现的太极拳、广场舞、暴走族等大量自发性体育社团,“占各类社区体育组织的76.5%”,吸收了老年体育人口中大多数。显然,现行的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具有人为设计组织的多种特征,而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社区自发老年体育社团具有自然形成组织的各种特征。而且,两种形式的老年体育组织虽然在中国当下社会中的“待遇”明显不同,可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却反差巨大,一直以来这也是广大民众所不能满意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两者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处于一种“不协调”的共存状态。

太极拳、广场舞、暴走族等自发性体育社团,是在城市社区中自然而然、自发形成的一种具有开放松散结构、轻松自由氛围、友爱和谐人际关系的非正式组织,本质上,这种组织是情感属性的,是一种“由成员间自然而然的、不言而喻的共同理解而形成的温馨圈子”,即一种以本能的中意、自然的习惯和良好的记忆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体”,进入共同体的成员亲如兄弟般的“悠然自适,得其所哉”。对于城市社区的老年群体,特别是那些新近城市化的社区老年群体来讲,这种因共同的体育锻炼活动以及聊天交流而凝结成的共同体显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正因为这种情感属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保证了目前我国群众性锻炼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保证了我国老年锻炼人群的大量涌现。

因此,本研究认为,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本来就不应作形式上的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其形式的实质原本就是:成员间在认知交流上、情感上、关系上的一种紧密状态。无论是老年体育协会,还是自发老年体育社团,或者是两者的某种联合体,只要是因其成员间的这种 “紧密状态”而不断吸收老年人群持续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就是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一种良好运作形式。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运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吸收、容纳尽可能多的老年人群持续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来,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换句话说,不断壮大老年锻炼人群规模,持续提高老年人群的锻炼水平,就是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主要努力方向。这即是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本质内涵。

2、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培育——实验研究

围绕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本质内涵,本研究采用了实验法对其形式和内容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探索。其中,选择“市民社会”特质较强的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的老年体育组织作为典型实验对象,特别是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高东镇门球、太极拳/功夫扇、广场舞/交谊舞等3个自发性老年体育社团作为实验组,分别采取辅导、引导、感化、咨询等方式,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尝试性干预,以观察实验组成员在各体育组织间的流动和变化状况,以及实验组组织结构的变化、发展情况。

2.1、实验背景

门球运动虽然因其众多优点而使很多高东镇老年居民沉迷其中,然而,就门球的老年爱好者和参与者在高东镇总人口中的占比来说,仍然是偏低的,老年门球队伍及老年门球组织仍待继续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门球运动的火热并不排斥或妨碍高东镇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从事其它文体活动。比如,高东镇部分老年居民酷爱跑步,特别是早晚在高东公园、高东生态园(门球主题公园)、高东镇政府大院、沿河樱花园等处,可见到多个酷跑族(社团)的活动轨迹;再如,高东镇部分老年居民酷爱跳舞,早晚或平时在杨园体育公园、高东新路附近公共广场、高东镇政府大院、高东文广服务中心大院、各新村内公共广场等处,可见到广场舞/交谊舞社团的活动身影;另外,太极拳也是高东镇老年人热爱的运动之一,在高东公园、高东生态园(门球主题公园)、高东镇政府大院、高东镇文广服务中心大院、沿河樱花园等处,都可见到或大或小的多个太极拳社团(含老年人)在活动。

组织化程度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组织或社团的凝聚力水平,或者说,既反映了一个组织或社团对积聚零散民众的宣传、动员能力,也反映了一个组织或社团开展活动的质量与水平。理论上,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高东镇门球协会应具备这种凝聚力水平,分散于各小区的自发门球社团及一些零散的门球爱好者本该应紧密团结在高东门球协会的周围,服从于门球协会统一领导及其各种活动安排;而且,其它类体育活动因为场地不固定、活动群体不固定等原因而组织化特征不够明显,而门球运动本身则因为其固定规整的活动场地、规范严谨的活动规则而表现出其对零散人群的较高整合性,表面上一次门球活动或一场门球赛表现出很强的“组织性”。但是,根据本研究团队2013年初的观察和访问发现,高东镇各小区内的(老年)门球社团中的相当一部分其实与其它体育社团一样,大都处于自发、自愿、松散、随机组合的状态。而且,相当部分的门球活动者仅将门球运动作为闲暇时的一种消遣活动,随时去、随时打、随机遇到不固定的玩伴,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难以进一步的提高。对于组织化程度较高、热衷关注高水平竞赛的门球协会来说,这部分门球“低水平”参与者暂时还不在其关注和关心的视野范围。

2.2、实验组概况

(1)高东新村老年门球社团。

高东新村老年门球社团是以个人兴趣为媒介、每次活动人员不固定的随机聚合的一种组织形式,社团成员主要来自高东新村80岁以下的老年居民,常年的活动场地为高东新村 (旧)门球场(使用近15年,非常陈旧,对小区内居民免费开放,先到先得)。球场内早晚活动者一般保持在6-12人左右,日间活动及活动者则相对较少,但时常也会积聚一些老年人进行比赛或悠闲地练习着击球、过门、闪击等技术。观察发现,进入门球场内活动的老年人彼此之间都比较熟悉,寒暄、聊天、开玩笑、切磋技艺的情景都是他(她)们每次的“必修功课”。参加年度镇域联赛或春秋季大赛的高东新村两支代表队的队员,基本不出自常年活动于本场地的这些老年门球活动者。也就是说,本小区老年门球社团的活动水平似乎总停留于日常随机练习状态,对门球社团之外的其他老年人群的聚合力有限。正因为此,本研究选取了高东新村老年门球社团作为实验对象。

(2)高东文广中心大院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

常年在高东镇文广服务中心大院内活动的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每次活动参加的人数稳定在20人左右,人员较为固定,皆为女性;她们的年龄范围为55-75岁,一般都“身兼两职”,既是太极拳成员,又是功夫扇成员;她们的活动规律一般是:前半段活动太极拳,后半段活动功夫扇;或者是上午太极拳,下午功夫扇,由一位权威人士领头。

高东体育公园电影广场的定期集体排演活动,是集中了全镇各个社区的太极拳队伍和功夫扇队伍的一种联合集训活动,其中太极拳队共有180人、18支队伍,功夫扇队共有120人、12支队伍(不少人既是太极拳队员,也是功夫扇队员),都是来自高东镇各社区、各社团的太极拳/功夫扇的技术骨干或业务骨干。组织排演的总指挥是高东镇成人学校的太极拳/功夫扇主教练张阿姨(64岁),清瘦精干威严,为高东镇太极拳/功夫扇界的一位权威人物,浦东新区武术协会会员,说话很有号召力。展演前每周三、日上午(太极拳)和每周一、六上午(功夫扇)在体育公园电影广场上的集中排练活动属于大型群众性集会活动,涉及社会治安问题,一般由镇镇府统一管理,政府相应会给予张阿姨以少量的劳务补贴。

孙阿姨负责的带领文广中心大院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总体上隶属于张阿姨所领导的大集体,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社团其他成员很少有机会去参加体育公园的“大集体”活动,在她们眼里,自己小社团的活动就是个人体育锻炼的全部。孙阿姨可谓全能型体育爱好者,其门球技术水平也很高,目前是千秋佳苑门球队队员,一般早晚负责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活动,白天打门球,打球地点通常在镇门球场,因为那里是门球高手的汇集地。社团内的其他成员对门球运动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亲自去打门球的很少。

(3)高东体育公园电影广场老年广场舞/交谊舞社团。

一直活动于高东体育公园电影广场的老年广场舞/交谊舞社团,自产生时起至今存在了4-5个年头,社团规模已达到120多人,广场舞的活动人数维持在30-50人左右,交谊舞的活动人数维持在20-30人左右,活动成员的平均年龄60岁以上;社团活动时间为每周一、三、五的上午7:15-8:45跳广场舞,晚上18:30-21:00跳交谊舞,风雨无阻(因为广场主席台有跨度规模近200平方米的现代化雨棚)。社团成员们自筹资金购买了音响、拖车、优盘、充电器、电瓶、电源线、灯泡等。

问题是,像体育公园老年广场舞/交谊舞这样的基层体育社团,在高东镇总体上仍属于体育队伍里的“边缘群体”,镇政府里的支持政策很少能惠及到她(他)们。譬如,从来没有上级协会组织与两位负责人联系过;从来没有享受过镇政府下拨的活动经费;高东镇年度地区文化艺术节社区广场舞比赛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没有机会参加(只有5-6人代表所属居委会参加了比赛);每当遇到镇里组织的像太极拳/功夫扇队伍这样的在电影广场举办的大型集训或联演活动,老年广场舞/交谊舞社团都得临时让出地盘和时段等等。另外,该社团中只有极个别人参与打门球,门球场离她(他)们很近(因为与电影广场主席台邻近的就是两片标准灯光门球场,而且她(他)各自的小区也都有门球场,可以说,每天她(他)们都和门球照面),但门球离她(他)们很遥远(绝大多数广场舞社团成员不会打门球);或者可以说,她(他)们都有机会成为门球运动和门球组织的潜在参与者。

2.3、实验方法

选择高东镇具有代表性的高东新村老年门球社团、高东镇文广中心大院太极拳/功夫扇社团、高东镇体育公园电影广场老年广场舞/交谊舞社团等3个自发性老年体育社团作为实验组,分别采取“协会委派教练员辅导、社团负责人引导配合、参与大型活动、摄像拍照录音、访问咨询、情感沟通、物质激励”等条件变量对3个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尝试性干预和引导,以观察实验组的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实验组内部成员参与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的变动情况。具体导向:一是引导高东新村老年门球社团成员向高东镇门球协会靠拢,参与协会组织的活动;二是引导高东镇文广中心大院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成员向门球运动方向发展,参与门球社团的各种活动;三是引导高东镇体育公园电影广场老年广场舞/交谊舞社团成员向门球运动方向发展,参与门球社团的各种活动;四是引导高东镇文广中心大院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成员向体育公园电影广场太极拳/功夫扇定期性联训的 “大集体”靠拢,进而能与高东镇乃至浦东新区武术协会建立联系。

2.4、实验准备

(1)实验场所。

高东新村门球场(旧)、高东镇门球场、高东体育公园门球场(杨园社区门球场)、高东文广中心大院、高东体育公园电影广场

(2)负责干预或引导任务的承担人。

高东新村老年门球社团:周老师(镇/区/门球队队员、区门球协会会员、上海市门球单打冠军)。

高东文广中心大院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孙阿姨(镇太极拳/功夫扇表演队队员、社区门球队队员)、陆阿姨(镇太极拳/功夫扇表演队队员)、张阿姨(高东镇成人学校太极拳/功夫扇主教练)。

高东体育公园电影广场老年广场舞/交谊舞社团:陈阿姨(广场舞负责人)、老谢等人(杨园社区门球骨干)。

(3)时间安排。

高东新村门球场(旧) 高东镇门球场:

3-6月:每周二、四、六 3天,上午6:30-8:30,下午 16:00-18:00;

7-9月:每周二、四、六任意 3天,上午 6:30-8:30,下午 16:00-18:00;

高东文广中心大院 高东镇门球场:

3-6月:每周二、四、六 3天,上午6:30-8:30,下午 16:00-18:00;

7-9月:每周二、四、六任意 3天,上午 6:30-8:30,下午 16:00-18:00;

高东体育公园电影广场 高东体育公园门球场:

3-6月:每周一、三、五 3天,上午6:30-8:30,下午 16:00-18:00;

7-9月:每周一、三、五任意 3天,上午 6:30-8:30,下午 16:00-18:00;

高东文广中心大院 高东体育公园电影广场:

3-6月:根据竞赛和镇里展演需要,周二、四、六不定期活动,上午 6:30-8:30,下午 16:00-18:00;

7-9月:根据竞赛和镇里展演需要,周二、四、六不定期活动,上午 6:30-8:30,下午 16:00-18:00。

2.5、实验结果

第一实验组:高东新村老年门球社团绝大部分成员表示今后将经常去镇门球场打球。代表性的理由是:“与高水平的人一起打球,可以提高技、战术,蛮有收获”;

第二实验组:文广中心大院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参加门球技术学习的8名成员中,最终有6人表示将继续参加门球运动。代表性的理由是:“打门球蛮有意思”;“打门球即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动动脑筋,还可以比赛输赢”;

第三实验组:高东体育公园电影广场老年广场舞/交谊舞社团参加门球技术学习的20名成员中,最终有13名成员表示将继续参加门球学习。代表性的理由是:“门球蛮有趣的,好多东西还没学呢”;“家里人支持我打”;“多学一门东西是好事啊。”;

第四实验组:文广中心大院老年太极拳/功夫扇社团参加体育公园电影广场展演队“大集体”的8名成员中,全部表示愿意加入“大集体”的活动。代表性的理由是:“给我们提高、展示的机会,多好呀”;“能学到不少东西”;“对我们文广中心那边的活动影响不大,我两边都参加”。

3、结论

(1)实验结果表明,体育协会组织可以以协会会员及其运动水平作为媒介,通过“协会派人辅导、社团负责人引导配合、参与大型活动、摄像拍照录音、访问咨询、情感沟通、物质激励”等方式,广泛接触基层体育锻炼民众(含老年人群)和基层自发体育社团(含老年社团),帮助他(她)们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引导和吸引广大普通民众(含老年人群)参与到体育锻炼和体育社团活动中来,为体育协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打好基础;

(2)实验结果表明,基层老年体育社团可以通过“配合体育协会的相关导引帮扶工作”、“成员参与体育协会的相关活动”等方式,达到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社团的归属感和影响力、实现社团正规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实验结果表明,自发老年体育社团成员即使不能流动到体育协会阶层,也可以通过协会的帮助及个人的努力,提高自身运动技术水平,参与体育协会组织的相关活动,逐步向基层体育协会组织靠拢。

猜你喜欢
门球功夫太极拳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我的门球情结
功夫猪
功夫猪
我国门球运动的文献综述
——基于2010—2015年的文献分析
功夫猪
功夫猪
老年人试试打门球
老来打门球益智更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