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迁精神与体育精神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2020-12-29 17:43:3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西迁体育精神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49)

1955年,为了适应当时国际形势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学校布局不合理状况,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西安。2005年12月6日经校党委常委会议审议批准,交大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2017年12月,习近平给西迁老教授回信,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 “西迁精神”,2018年新年贺词再提“西迁”。2018年1月18日和 1月21日,随着《新闻联播》的再次报道,“西迁精神”又一次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交大人的“西迁精神”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大学精神。它既具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普遍属性,又具有大局意识、历史担当、重义轻利、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特定属性。因此,“西迁精神”已经超越西交大校园,是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共同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危机与挑战。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看出,一方面研究生在没有体育课的情况下,缺少系统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指导,体质和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浪潮的侵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关系紧张;缺乏科学研究中求真求实、拼搏进取、探索创新的精神,学术道德失范等现象,这些有悖于当代大学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体育因为其在社会文化领域起到的正面作用,其魅力已经远远超越其本身,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体育最为核心的就是:宣扬公平公正、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以人为本等,这正是现在大学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纵览全球知名大学的发展历程,体育运动已经作为其精神与意志的载体,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比如,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之间,在泰晤士河上延续百年的赛艇对抗赛。从我国著名大学的发展过程来看,体育运动也促进了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凝聚,如“清华精神”、“北大精神”、“浙大精神”、“南开精神”;这些极富影响力的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这一载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大力推动西迁精神与体育精神的融合发展,倡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弘扬和发展西迁精神,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1、西迁精神与体育精神的一致性和内在契合性

60年沧桑风雨,西迁过来的交大师生们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克服重重困难、挥洒青春与汗水,在黄土高原上建设了一所饮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这一过程中典型呈现和生动演绎的“西迁精神”总结为16个字的内涵:“胸怀大局”“、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体育精神作为体育运动的核心,经过几千年发展,形成了某种文化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人类几乎所有的积极意识,如奋斗、拼搏、团结、进取等。其内涵主要表现为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拼搏进取、团队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运动家风范、探索创新等。体育精神是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经过漫长的积累、总结、升华而来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在它积累升华的过程中,不但对体育运动本身的完善,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道德和文化价值,而且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具有相当高的社会价值。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从名称以及承载对象等方面来看有差异,但这两种精神的核心与实质基本相通。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映射到大学校园中就都归属于大学精神,具有内在契合性以及一致性。

1.1、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都强调爱国

西迁是交大人服从国家的重大决策,响应党和国家支援西部建设的号召,热爱国家,服从祖国安排的爱国行为。在西迁中交大人排除万难,自己动手创造建设校园,以及数以千计的教学设备搬运,全校师生举家西迁的壮举,无不反映出交大人忘我的工作热情及崇高的爱国情怀。西迁精神是交通大学师生们顾全大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自觉响应国家工业救国的思想,为了西部的发展为了祖国的繁荣艰苦奋斗奉献自己的革命精神。

在体育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全世界的盛会,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追求公平竞争与竞赛规则,全部在奥运会中体现出来。同时,观众在回味运动会中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之余,深感新时代体育的发展,始终与国家荣誉、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201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充分展示了我国体育健儿强大的正能量,这正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爱国精神。

1.2、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都强调拼搏

西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创举,是一大批优秀的交大师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夙怀四方志,在长安城东郊的田野上,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起一所规模宏大、设备齐全、教学科研质量一流的国家重点大学。交通大学的成功西迁,正是交大师生发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精神的集中体现。

体育精神中的拼搏,不单指运动员不断突破身体极限,超越自身或者前人纪录,还指运动员在突破身体极限的过程中,忍受痛苦与磨练,意志得到升华。体育精神正是指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勇于超越他人,超越自己,达到自身极限的拼搏精神。正如奥林匹克格言所述“更高、更快、更强”。

1.3、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都强调协作

团结协作精神也是西迁精神的集中表现。原交大彭康校长曾向全校提出,“知识分子问题,主要是团结合作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他们有职有权,敢说话,敢负责”。团结协作精神是作为西迁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西迁精神的集中表现。这种团结协作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而是贯穿于西迁整个过程及西交大后来的发展。

以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典型代表,其追求参与者之间相互理解、增进友谊、互助团结。体育精神蕴含着探求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人类追求和谐美好的不懈努力。体育精神所倡导的宽容理解、互助关爱、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伦理观念、广泛参与的合作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有独到的贡献。因此,由于体育运动参与者的群体性和广泛性,以及互助、关爱、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的影响范围较其他社会活动更为深远。

1.4、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都强调创新

西安交大是首批进入我国“211”和“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现如今,交大人在西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稳步前行,发起成立“新丝绸之路联盟”、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诸多举措。交大人正以顽强的拼搏精神,深度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奋力完成交大二次创业,使学校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引领者和核心力量。在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新阶段,交大人必将凝心聚气,将西迁精神薪火相传,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体育,无论是古希腊借助于竞技体育所表现出来的 “竞技精神”,抑或中世纪“骑士精神”在其历史背景下所具备的影响力,以及由顾拜旦创造的并延续至今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都是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与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大环境相结合所形成的“概念”。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体育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体育精神与西迁精神的弘扬与发展

体育是一项很重要的育人载体,具有广泛的延伸性,具有其他文化课程无法达到的育人作用,尤其是品德、精神毅力的培养。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就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他将体育精神放在了人格修养的首位,不具备合格的体育素质和精神,就不能成为一个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那个需要每位国人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年代,清华大学蒋南翔先生号召学生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他将体育作为为祖国发展奉献身体和思想基础。

西迁精神也同样是西安交大的体育精神。西迁完成之后,校领导们就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的展开。西安交通大学曾发出“人人上操场,个个都锻炼”的口号,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加强,身体健康受到保障,西交大进入了全校健康时代。重视体育活动不但是西交大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的一项严格规章制度,体育不及格,不允许毕业。在进入了21世纪后,西安交大将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视为一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一种严谨的生活态度,作为这一代年轻人健康发展、成材的必要条件。

2.1、以体育活动为平台,强化研究生的奉献精神、角色意识,弘扬西迁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繁荣,社会上出现了攀比之风和腐败现象,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研究生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到冲击和影响,导致了当代一部分研究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缺乏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随着研究生年龄的增长,就业压力的增大,学校的教育片面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实践,却对包含奉献精神在内的道德素质培养不足,导致奉献精神的缺失。

体育活动对研究生个体的群体意识启蒙,奉献精神的培养,以及主人翁意识的塑造有着独特的作用,不可替代。

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等,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以及团队分工。在集体项目中,有需要个人依靠其独属技能完成的部分,也有需要集体合作完成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与集体的力量交迭整合,个人分工与集体合作交相辉映,达成目标取得胜利。通过参与这样的体育活动,学生能够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角色与分工的意义。在合作与分工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如何通过奉献自己为团队做出贡献,增强了角色精神与群体意识。这些在体育活动中的收获的,正是现阶段社会与高校所需要、所倡导的精神与品格。新时代开展研究生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的教育,不仅是社会倡导和弘扬积极价值观的迫切要求,更是学生创造美好生活和出彩人生的内在需要,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传承力量的客观要求。

2.2、以培养体育精神为契机,树立研究生高尚的学术道德,弘扬西迁精神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出现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道德失范现象。在如今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以及各种诱惑的影响下,大学精神产生了畸变。学术与理论研究趋于功利化。学术成果成为学生炫耀获利,甚至出名的资本。唯文章论导致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频发,学术腐败层出不穷。

体育精神因其天生所具有的规则基础,以及竞争核心,导致其在健康人格塑造,以及道德培养方面有积极且独特的意义和效果,是进行人格教育的良好载体。在体育活动中“公平”是前提,“竞争”是核心,公平中竞争正是体育精神最为吸引和打动人的特征。因此体育活动的参与者,都会自主维护其公平核心,极力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研究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在体育竞争活动中,很自然的形成遵守规则,实事求是,反对营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的人格特点及道德素养。同时在活动形成的体育精神,会部分映射影响到到学生的科研学习生活工作之中,直接或间接地使他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提高道德素养。新时代开展研究生西迁精神和体育精神教育,培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醒自觉,胸怀天下、以小我成就大我的高尚情操,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优良学风,勤劳敬业、精益求精的劳动观念,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

2.3、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和谐研究生的师生关系,弘扬西迁精神

研究生教育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最高层次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浪潮的侵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师生之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甚至发生了冲突事件,导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出现了异化,研究生把导师称为“老板”成为了普遍现象。师生关系由“教”与“学”的关系变为从属关系、雇佣关系、利益关系,师生之间关系淡漠,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以及情感的交融等等现象,这种异化现象严重影响着教育质量。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种异化现象,缓和改变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或尖锐或疏远或割裂的人际关系。学校应该通过体育活动这一载体,将其作为师生关系的“润滑油”、“万能胶”,深入利用体育运动参与者的群体性和广泛性,以及体育精神所倡导的公平竞争,互助关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伦理观念、广泛参与的合作精神,人类社会平等、团结、友谊、和平等思想的内核,将导师和学生紧紧粘合在一块,彻底改变异化以及割裂的师生关系。因此学校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指导、监督、鼓励以及领头作用,鼓励他们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团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发扬体育精神和西迁精神,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和谐的师生氛围。

2.4、以体育竞赛为杠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弘扬西迁精神

随着当前时代不断地更迭与进步,创新型人才这一推动时代发展关键助力的缺口越来越大,各行各业尤其体育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唤与日俱增。旺盛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坚实的知识与理论基础、崇高的道德品质、拼搏进取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都是创新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素质。在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作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其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以及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了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

3、总结

“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瑰宝。交大人这60多年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起一所规模宏大、设备齐全、教学科研质量一流的国家重点大学,西迁精神正是这一过程的浓缩也是一代代交大儿女精神与意志的传承及升华。通过体育活动,西迁精神与体育乃至奥林匹克精神产生融合与碰撞,焕发了活力,使得导师与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了两种精神的内涵,弘扬了体育精神,也使得西迁精神更加完善,具体的传承下去。将老交大人与新交大人穿越60年时空牢牢联系在一起。

猜你喜欢
西迁体育精神研究生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20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新阅读(2018年5期)2018-09-10 05:04:15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美术界(2017年6期)2017-07-05 01:15:38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