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琪蒋美茹
(1.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 北京 100084;2.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94)
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对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相关人士都在不断的努力探索,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积极的进展。但是学校体育相比其他教育事业,依然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并且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未有所提升,反而依然是学生整体素质中的明显的短板。由于我国的体制、育才观念的相对陈旧等问题,学校体育的开展依然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对此,便有提案建议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到中高考考试的科目中。在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仅要注重青少年的文化学习,还要关注体育锻炼,要将两者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备受重视。“体教融合”也是一直以来的热点话题,新时期提出的“体教融合”旨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对于“体育”和“教育”的融合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从“体教融合”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国体育界就率先提出了“体教结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来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体教结合”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迄今为止,虽然国家的职能部门没有对其下一个权威的定义,但是学者们对于“体教结合”概念的研究也是比比皆是。“体教结合”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微观层面,“体”是指运动训练,“教”是指文化课学习;其次是中观层面,“体”是指竞技体育,“教”是指各类学校;最后是宏观层面,“体”是指体育管理部门,而“教”是指教育管理部门。“体教结合”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说明了,我国“体育”与“教育”不仅是运动员和各个学校不断进步与发展,更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两者的不断结合发展,而不是孤立的两个部门各自发展。虽然“体教结合”的提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由于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没有真正的结合起来,依然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学训矛盾、体育制度建设的不够完善等等。“体教结合”并没有达到当时预设的目标。
萨马兰奇说过:“奥林匹克是将身心和精神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得到全面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能达到崇高的目标。”卢元镇学者曾在研究中提到过,大教育观是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进一步“融合”的发展思路,体教融合是文明发展的潮流。新时期的“体教融合”与之前“体教融合”关注的着眼点和侧重点都有所区别,不仅仅关乎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关注了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体教融合”不仅仅是将竞技体育融入在教育系统中,解决学训矛盾,从而带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融入在学校体育中,作为一种培养手段在学校中培养后备人才,从而带动学生体质乃至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在学校体育中贯彻融入“体教融合”的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体教融合”是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它的提出并不是对原来“体教结合”的推翻与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吸取“体教结合”的优点,找到其不足并加以改正,并且进一步的深度发展。
“体教结合”的发展依旧是两个主体来培养各自的人才,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展,并且“体教融合”的主要培养对象是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也就是运动员,其次才是学生,这就违背了教育与体育培养人才的初衷。在“体教结合”的大背景下,各个学校的教练员都是靠着自己以往的执教经验去对学生进行培养,虽然为竞技体育培养了人才,但是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一般,并没有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运动员。“体教融合”是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理念和观念都有所更新。在面对主要的培养对象的时候,“体教融合”旨在培养的先是学生,再是学生运动员,是学生运动员,而不是运动员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运动员。在培养时,也注意对科研人员以及高水平的教练进行培养和引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动员的培养质量,还可以为我国在培养方面提供一些理论指导与参考依据。
在“体教融合”带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面临这许多的制约因素,如果不能将这些制约因素很好的解决,那么体教之间就不能进行深度的融合,就不能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是人口大国,不论哪个阶段的竞争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这在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是改变命运的人生大考。在面对这学习的重重压力的时候,父母一般会把重心全部放在学习上面,认为学习文化知识才是学生的全部,更有我国的“应试教育”让家长和老师认为只有学习好才会成功。面对体育,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有成绩差的才会练体育等思想观念,在学校里,体育课更是每个老师都可以随意占课的选择,以上这些观念,无不制约着“体教融合”的发展,无不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无不制约着终身体育的发展。学生体质的下降,并不是在中招体育之前多加锻炼就可以提升上来的,学校中屡见不鲜的小胖墩更不是靠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这些变化的最初都是需要人们观念的有所转变。
应全方位的转变对于学生的育才观念,不仅要扭转老师和家长唯成绩的观念,同时也要扭转各行各业唯名牌高校、唯学历文凭的倾向,要做到关注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全面发展。国家政府要加强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以及加强对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让学生均衡发展,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制度上的不完善,也会造成不利于“体教融合”发展的局面。起初,我国的“举国体制”为国家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方位的培养有运动天赋的优秀运动员参加国际体育赛事,为国争光添彩。“举国体制”的提出,使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快速崛起,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举国体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专业的国家队运动员早就脱离了校园生活,没有了学校学习的氛围,这就致使了我国后备人才更加注重的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而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这就出现了体育独自发展,但却忽略了学校的“教”。
而在学校体育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完善,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全面发展;体育课可以被随时替代的现象也应加以注意和重视。这就要求国家政府应该完善评价体育并且建立多元考核制度。不仅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实行多元化和全方位的考核,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亦是如此,不能只重视升学率,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有所规定,体育课和早操、课间操不能随便被替代,要确保“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在保证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体制健康问题。
由此可见,国家不仅要注重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在体育中的发展,体育和教育有机结合,共同促进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教融合”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主要是全面加强青少年的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的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后备人才。但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始终是两个独立的部门,不相互融合、彼此利用对方的有利资源,那么就会出现学训矛盾、学生体质下降等现象。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两者之间资源共享,从而形成发展合理,共同解决青少年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国外一些竞技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他们都是非常注重学校体育的发展的,尤其是美国,有时候一所美国的大学拿到的奥运金牌甚至比许多国家还要多。美国为竞技体育做贡献的主要来源就是学校体育,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能在许多运动项目上有着坚强的后盾保障。因此,无论是发展竞技体育还是学校体育都是不冲突的,甚至可以互惠共赢。
因此,在面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改革使,应该坚持以“体教融合”为导向,使体育系统融入到教育系统当中,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提高后备人才以及学校体育培养的质量,促进青少年更加全面的发展。
新时期“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要充分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学校体育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素质,发挥出学校的育人作用,为体育部门提供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还可以通过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又能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漫长的道路要走,道路曲折,但是目标明确。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方向,以新时期“体教融合”的指导理念为核心和导向,不仅要从想法上去改变人们的观念,更要把事情落实到方方面面,从学校内部的管理、设施的完善到国家政府对于体育教育的投入和支出都有所变化和完善。在新时期“体教融合”的思想指导下,要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向着体育现代化和人文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