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300140)王宏莹
冠心病全名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从它的全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类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人体冠状动脉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变窄或者堵塞的情况,这类疾病的发生会造成因缺血或者缺氧而导致人体心脏的心肌细胞坏死,从而产生心脏疾病,我们将其简称为冠心病,此类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中。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加重,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五谷杂粮为主渐渐变成了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为主,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冠心病发病率随之逐年上升。关于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冠心病患者的个人认知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患者的认知错误会持续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的治疗,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做好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工作至关重要。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治疗,符合国家相关心内科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已成年(18周岁及以上);入院前签署协议书,配合治疗,具有明确的意识。排除标准:在自身心脏疾病之外有脑、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着器官严重损伤、病灶转移者;超过八十周岁患者;没有法定监护人患者。将两组患者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检验,得到P>0.05,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①基本认知宣讲:每周举办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知识讲座,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尽量满足患者对周边环境的各项要求,多与患者沟通,按照患者的个人喜好在病房摆放盆栽、花卉,从而保持患者心情愉悦,晚上给患者营造出一个尽量安静的睡眠环境。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讲清各种药物的用量以及用法,监测患者血压情况[1]。②饮食认知普及:对患者进行综合饮食干预,具体为:首先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以及健康需求,根据患者基本情况进行综合饮食处方。护理人员要与医师共同制定食谱,对于患者反应的食谱调整情况要联合医师商议后适当调整。③身心放松干预:护理人员注意护理中动作要轻柔,防止动作幅度过大导致患者出现二次损伤,这时需要注意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让患者家属保持冷静,尽量配合医师及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护理人员与患者要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当患者遇到难题或者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情况时要及时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交流,防止患者的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产生影响。对于患者住院期间或者得病之后精神方面的问题要加以重视,患者由于精神压力较大,很容易产生失眠、抑郁等各种问题,对于此类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记录并对医生进行一定的反馈工作,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也要更加仔细地对患者进行护理,积极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帮助患者及时排除心理障碍[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差错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分,分高者为优。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记录所得全部数据录入到相应的统计学软件中去,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进行相应的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本次实验的两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将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3]。
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率评分(91.45±8.41)分及护理满意率97.8%高于对照组的(74.34±8.23)分、53.3%,统计分析结果P<0.05。
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于此次护理较为满意,对于冠心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