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馨 ,赵士博 ,黄锁义
(1.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3.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高校右江流域特色民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百色 533000)
医用化学作为众医学分支的学科基础,在我国整个医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其教学改革作用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医学基础和未来学生质量。因此,医用化学应进行教学改革。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医用化学是临床医学、药学和口腔医学等绝大多数医学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学年,分为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在基础化学部分,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为缓冲液及其配制、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学生在学习其原理时往往觉得很吃力,或是在教师讲授时可以听懂,但在应用时又无从下手。如在学习“缓冲液”章节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轻松掌握缓冲溶液及其作用原理,当进行到缓冲液pH值亨德森—哈塞尔巴赫方程式出现时涉及代数计算,这使大多数还停留在高中死记硬背学习方式的学生一时间难以消化,迫使其必须在短时间内转变学习方式与观念,否则将难以进行本学科及其他医学学科的后续学习。在分子轨道理论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用杂化轨道理论推测主族元素形成的(共价)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时会觉得该部分知识较为枯燥且晦涩难懂,即使教师已讲明如何判断且学生当时也能理解,但是在具体应用时还是觉得无从下手[1]。
MOOC又称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型网络学习平台,近些年来热度不断提升。学习者通过MOOC学习可获取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同时也能提高自身学习成就感和团队协作意识,端正学习动机[2]。2018年9月,我校药学院于广西分中心慕课联盟平台创建了医用化学首批网络在线精品课程,现对2018级、2019级临床和护理专业本科投入使用。在学生学习端主要以“视频观看”“讨论发言”和“答题情况”为主要模块。据平台学生学习报告分析,超过半数的学生能主动参与视频学习,以稀溶液的依数性、共价键与分子间力以及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三大章节观看比例最高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教学后的测试习题,这说明学生对网络课堂是认可的,但学生对于“讨论发言”模块使用率低下。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利用该模块积极发问,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为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网络课堂的使用目的,及时地对课堂进行优化调整,教师可在每章视频前制作一个简易的目的调查模块,内容大致分为“课前预习”“知识巩固”和“查缺补漏”等。与此同时,医用化学网络在线精品课程在成功试运营后应尽快扩大规模以供全校涉及化学专业的学生自由学习,通过多方面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视频质量,来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率和学习积极性。
从学生心理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刚进入医学院校的本科生往往对与临床实践相关性强的学科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对实验技能操作更是向往。但因其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多数院校并不会对大一学生开设过多的临床见习和实验操作课。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导师和各科研团队应大力鼓励大一年级本科生参加科研课题。虽然学生尚未对课题进行系统性理论学习,仅有科研操作前的培训,但是学生在亲手操作过程中,其身心会不由自主地融入实验当中,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易产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医用化学及其他医学学科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也是培养一名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科学研究与化学是难以分开的,化学是绝大多数研究的基础,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在此心理下进行理论学习,其思维将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课堂所讲,而是主动将所学知识与科研结合,对于知识的理解将更深入透彻。由此可见,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将理论和实践顺序进行调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既可提升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又能提前接触科学研究,为以后临床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在导师制建设方面,不可“依葫芦画瓢”完全挪用其他名校实行导师制的制度和做法,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本区域人才培养需求和教育现状制定出符合校情的多元化的本科生导师制[3],以保证广大师生对“以研促教”的适应和认可。
考试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还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从而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考核评估体系也是高校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就目前来看,医用化学成绩评价仍采用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即“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而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及考勤、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成绩。不难看出,在传统评价方式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重过高,在此评价方式下学生往往忽视平时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多数情况下是在考试前夕搞突击“临时抱佛脚”,压缩休息时间去看书刷题库,试图用短暂的时间去学会一门科目一个学期的内容以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虽可让一部分学生通过考试,但对知识本质上的理解并不深刻,仅仅是短期记忆,考试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并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因此,有必要提升平时成绩比重。
将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到40%,将另外的30%归入平时成绩中,在平时教学中加入3次阶段性测试,每次测试成绩总分为100分,占总比重的10%。目的是使教师了解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在日后的化学学习中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方式。调整两大成绩比重,增加阶段性测试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有效避免学生因知识断档而手足无措或考试前突袭的现象,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稳扎稳打,这对于医用化学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医用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后继课程做铺垫,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积累知识[5]。借鉴中国一流高校教学经验并结合地方性医科院校特点,迈出教学改革第一步,力求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创新以不断落实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医用化学一流学科建设并提升院校教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双一流”背景下,逐步缩短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