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芳 赵惠霞
摘要:本文从泰国的汉语教育政策入手,考察了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落实现状,主要是其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泰国汉语国际教育的4点策略:第一,制订出具有纲领性、指导性和衔接性的汉语教学大纲;第二,从“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重新定位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第三,打造职业化、专业化和可持续的师资队伍;第四,中外专家联合编写规范科学的国际汉语教材。
关键词:泰国;汉语教育政策;汉语国际教育策略;“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0)03-094-08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ais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 the paper survey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ailand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Focusing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t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ailand. Firstly, a programmatic, instructive and cohesive Chinese teaching syllabus should be worked out; Second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the goal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should be reoriented; Thirdly, a professional, academic and sustainable faculty should be built; and finally,Chinese and Thai professionals should jointly compile 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 Thailand; Chinese Language Polic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he Belt and Road
引 言
泰國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也是世界上汉语教学起步较早、成效较为明显的国家。目前,泰国的汉语教育政策已将汉语教学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21世纪以来,对泰国整个教育体系及汉语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宏观政策及其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①,这些政策从总体上阐述了泰国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教育任务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内容。
为了考察并了解泰国现阶段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推动汉语在泰国的传播,本课题组于2018年1月16—26日在泰国展开调研。调研地点为曼谷、普吉、大城等地的泰国高校、中小学以及汉语培训机构。调研内容包括:泰国的汉语教育政策情况、各学程中的汉语教学大纲、各校汉语教学现状(主要是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调研方式为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
课题组共发放问卷800份,最终成功回收了317份问卷。针对基础教育的问卷共回收了169份,针对高等教育的问卷共回收了148份。访谈对象有以下几类:一是大学汉语教育工作者:孔子学院院长、高校汉语教师、与中国有合作的高校领导等;二是中方汉语教师:汉办外派的汉语志愿者、侨办外派的汉语教师、招聘在泰任教的汉语教师等;三是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四是在泰国经营汉语培训机构的华人。
一、泰国汉语教育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的无序随意致使汉语教育出现“外热内冷”现象
在2014年的泰国《汉语教学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性质、周学时和班级人数,见表2。
然而,调查问卷所获数据表明,泰国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程的汉语课程性质与《汉语教学发展规划》相差甚远,见图1。作为小学和初中补充科目的汉语课,在实际教学中被当作计划科目的比例均超过30%,更有甚者,高中阶段近50%的汉语师资对汉语课程性质一无所知。即使是泰国的公立学校,也并未全部实现在每个年级都开设汉语课的目标,甚至没有实现在小学四年级以上全部开设汉语课的目标。
泰国同一学程的汉语课程开设实情因学校性质、学校地域及管理理念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就学校性质而言,华文学校的中小学汉语课程均属于计划科目,因而课时较多,基本在10~14节之间;其他公立学校的课程则多数被界定为补充科目,课时为每周1~2节;在以科学类课程为重点的学校, 汉语课程被边缘化。从学校管理理念而言, 校方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对课程开设的总体定位有关键影响,学校领导重视则学时多,教学环节严格且科学,反之亦然①。就地域而言,泰国中部地区的条件较好,目前在15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基本都开设了汉语课; 而在偏远的泰南泰北地区, 汉语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相当数量的小学和幼儿园没有开设汉语课, 高中阶段分专业后, 非汉语专业的班级或者每周2节,或者不开设汉语课,或仅供学生选修②。
教材的质量也是一大问题。泰国2005年制订的《促进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2006—2010年)》中的“战略三”提到:“支持修订适合泰国汉语教学的优质教材,以达到颁布标准”。课题组调查问卷显示,泰国的汉语教材主要来源于中国,见图4。然而,中国编写的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并不适合泰国的国情和文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宁愿使用自己编写的讲义。自编讲义或自编教材对教师教研能力的要求较高,实际上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一些有着上百万汉语学习者的国家来说,目前汉语教材的开发还并不尽如人意,离“优质教材”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 “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泰国汉语国际推广策略
课题组在对泰国汉语教育政策落实现状进行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泰国的教育制度、学习文化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指出了未来中国在泰国及“一带一路”其他沿线国家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应当重点着力的方向。中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可以以泰国为切入点和试点,从以下策略入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国际推广提供良好示范。
(一)从“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重新定位汉语国际教育目标
虽然近年来,泰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大力支持汉语教育,但泰国人的母语——泰语的主导地位从未动摇③。可见,一国的汉语教育是不会允许外来语种冲击其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全球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国际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引起沿线国家的广泛共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该如何重新定位汉语国际教育,以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落地,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呢?有学者认为:“孔子学院是一个汉语教育机构,其任务一是传播汉语,任务二是传播中国文化。”④ 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汉语国际教育仅仅定位为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显然已不合时宜,一些沿线国家对于异质文化的警惕和谨慎态度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倡议:“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① 本文认为,应当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让文化多元、价值观多样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了解真实而立体的中国,从而更好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各国共同繁荣。
(二)制订出具有纲领性、指导性和衔接性的汉语教学大纲
前文提及,泰国的汉语教学大纲问题是制约汉语教育的一个核心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泰国汉语教学的“三个零”现象, 必须首先从大纲入手。在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纲领性、指导性和衔接性。
如下已有成果可供制订泰国汉语教学大纲时借鉴:
一是两份语言教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权威材料,即《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和《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②。这两份材料分别对于语言学习能力和汉语学习能力、汉语学习内容做出了完整的概括。大学汉语教学大纲与中小学教学大纲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应多加考虑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等因素。大学汉语专业的汉语学习除了学习汉语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汉语知识,即专门用途汉语,因此,制订大学汉语专业的教学大纲时还可参考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大纲。
二是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法。该方法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将学习者的需求、兴趣、动机、感情、技能和知识都作为考量因素,将设计重点转向学习能力的获得,在设计各个环节中将学生因素及与学习有关的其他因素纳入其中③。
三是泰国学者潘素英设计的《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④。该大纲编写的思路是基于中国国家汉办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大纲》,结合泰国对外语的课时、标准等规定,制订出符合泰国中小学汉语教育的课程大纲。这一思路符合国别化汉语教育的思路,虽然泰国的教育部门还未采用,但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借鉴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泰国汉语教学大纲编写可按照如下步骤实施(见图5):第一,分析泰国的汉语情景,以中泰文化交流作为背景,将中泰合作前景和汉语应用领域作为考量因素论证;第二,分析汉语在不同的应用领域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第三,分析泰国汉语学习的学情、学习者特点、师资概况、用人单位和学科对于该专业的需求与要求等;第四,根据目标定位,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第五,编写大纲并进行审核评估。
(三)打造职业化、专业化和可持续的师资队伍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核心问题是师资问题,培育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泰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
首先,学习德国歌德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打造可持续的输入型汉语师资队伍。目前,国国输入型汉语教师的主体——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数量最多,但大多是国际汉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缺少教學经验。可以借鉴世界范围内的母语传播和推广本国文化示范机构,如法国的法语联盟、英国文化协会、德国的歌德学院的经验。以德国歌德学院为例,其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曾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师资队伍。其师资全部经过严格的选拔,初选通过后,还要经过岗前培训和考核才能被派往目的地,任职之后也要定期参加培训、进修和研讨交流。这些师资也参与教材的开发、编辑和修订等。与中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不同的是,歌德学院的外派师资长期驻扎在目的国,其薪资待遇、晋升空间与个人考核完全挂钩。中国可以借鉴其做法,从师资培训、薪资待遇和职业长期发展等角度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输入型师资。
其次,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外派人员选拔标准,加强中国外派汉语教师的选拔。外派人员选拔被普遍认为是外派工作成功与否的首要关键环节。有一些国内外学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外派人员选择标准进行过研究①。这些标准对外派人员的能力要求各有侧重,但都提到了工作能力、关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家庭状况、外派动机和身心状况等因素。
本文认为,选拔派驻泰国的汉语师资时应该从以下方面考察,详见表4。
再次,中外合作加强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如果将输入型汉语教师视为对泰国汉语教育进行“输血”的话,那么,加强本土型汉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则是提高其汉语教育的“造血”功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才是解决泰国汉语教师的根本之道。
中泰两国政府可以联合创造让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深造、培训的机会。例如,自2008年起,泰国学生通过中国政府提供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深造的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以来,泰国就一直保持为来华留学的第二大生源国①。中泰两国教育部门还应提供机会让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接受教师培训。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1%的泰籍汉语教师有来华深造的愿望。
最后,中泰两国教育部门还应创造机会加强两国汉语教师的沟通交流。可以联合举办邀请两国汉语教师共同参加的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等,创造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与平台。
(四)中泰专家联合编写规范科学的泰国汉语教材
从前文分析来看,编写适合泰国国情的汉语教材势在必行。借鉴英语在全球传播过程中教材的编写方法,本文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开发、编写泰国的汉语教材:
第一,泰国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以项目合作的方式设立教材开发专款,招募中泰兩国汉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参与。参与人员包括:中泰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等。教材开发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基础性研究,应借鉴汉语教学领域现有的标准性文件。
第二,中国国家汉办研究开发国际汉语教材内容的大型语料库,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从汉语语言的本体入手,对各项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入库。编写教材时,泰国专家便可从中抽取相应内容,编写出适合泰国学生使用的泰国汉语教材。
第三,形成教材的合作研发、使用跟踪、动态评估“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并借助实践的检验进行修改和调整。必须对教材内容持续跟踪、及时更新,在遵循汉语教材“一纲多本”的原则下,实现“一本多版”。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C124);2019年西安思源学院校级教改专项项目 《我校与东南亚国家高校本硕联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SYSP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唐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