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12-28 01:58赵吉清张璐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8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赵吉清 张璐

【摘要】随着我国各项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制造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则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制造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机电一体化专业每年为我国企业提供一大批技术型人才,为了实现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高校必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本文主要从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在專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改革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课程思政  工匠精神

【课题项目】张家界航院项目(ZHKT2019-SZ02)。

【中图分类号】TH-39;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8-0113-02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成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发生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经济问题倒逼导致出现了许多技术问题,目前许多媒体报道了我国在某些工业技术领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封锁、限制。现阶段,国民系统对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这也就更加凸显出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将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为国家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此,则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技术性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而培养人才是新时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符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各大高校纷纷实行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改革。

(二)满足《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多位行业内最具权威的专家在“工匠精神”决定了产业的质量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且希望高校在实现与企业的合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新型的职业精神,通过“工匠精神”可以看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创新、精益、敬业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高校要积极弘扬“工匠精神”,为我国的将来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技术能力均衡发展型的人才,这不仅是各大高校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还是高校彰显校园实力的重要途径[1]。

(三)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质量评价

通过分析最近五年毕业生质量评价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该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十分扎实,第二是该专业学生在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安全意识与吃苦耐劳品质。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比,企业更加关心学生是否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否忍受企业的高速化运转模式以及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术在价值观方面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让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对价值主导认同方面,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困难与复杂。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会对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合理的运用,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积极创新的意识。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诚实劳动以及工匠精神的锻炼,引导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专业,其中涵盖了许多种类的知识,现阶段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脱节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技术和知识层面,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往往需要借助理性来进行行动,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忽视了人类所具有的情感以及精神价值。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引导学生能够系统地分析问题,利用系统的方法来打破专业与技术之间存在的壁垒,将各专业知识与技术实现融合,做到最佳匹配。

三、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改革的途径

(一)对入校新生进行相关教育,设置思政教研室

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学习,普遍存在对于所学知识不了解的现象,因此,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之后,高校需要对新生进行相关专业的内容介绍,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学生来说,高校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人才需求、企业用人标准以及相关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尽早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建立高效思政教育新模式,如图1所示。

高校主要通过思政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建立在自身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思政课程的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本专业的教师,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少量其他专业的教师,并且设置好每个专业的思政教研室,以听课、进行课程内容的相关讨论等方式,参与到各个专业的建设活动中,实现与各专业课程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2]。

(二)注重课堂教学,挖掘思政元素

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已开设了众多课程,比如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这些课程的开设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技术水平,想要实现机电一体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然要在以上课程中充分发掘出“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项课程时,需要要求学生做好绘图与标注等任务,并且做好相关细节处理,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与此同时还要列举一些反面教材,从而强调出精益在制图与标注任务中的重要意义。在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编程方面的专业考核时,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考核的过程中保持诚信的态度,高校通过检查对刀的长度尺寸以及直径尺寸,从而对学生实行诚信考核。

(三)高校要积极组织相关实训活动,建立高校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好学生的实训活动,使學生积极参与到实训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实际训练中,高校可以严格按照企业的操作流程来要求学生,并将企业的文化与管理模式引进实训课程中。例如,在每个实训室内实行6S管理,对学生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增强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3]。

在各大高校中,要加大对于“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使每个学生可以在无形中受到相关精神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了解,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高校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或者邀请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来高校进行相关技术指导,实现企业人员与高校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

(四)有机融入科学史,增强榜样示范作用

专业课程中的自然学科原理是由学生不断演变发展而得来的产物,其也代表了科学家们不断调整、创新、实践的结果,其中涵盖了科学家们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性的关怀,进而为国家发展复兴、民族独立而不懈努力,因此科学史也能成为了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在专业课程中仅仅对科学原理进行传授,而忽视了科学史对学生的精神启发效果,那么便会因小而失大。在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将社会主义理想科学家的努力、成就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能够培养学生对国家认同、对文化认同、对情感认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例如在对学生讲解《电工学》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中的引领者黄敞专家,讲述其是如何为我国半导体学科发展而不懈努力的,并讲解其作出的贡献,让学生能够将其作为榜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责任感。

(五)完善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与反馈机制改革

课程评价机制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检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大学生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措施。课程评价的质量会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同时也需要对评价的理念、目标、程序进行合理的改革,将评测的标准、内容等方面结合思政元素相关考核,让思政教育能够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形成良好的闭环。确保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让高校能够拥有全方位、全体系的教育培养格局,为新时代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育人才提供新的方向。

结论

在高校内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有机融合这一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高度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大高校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并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以湖南生物机电职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11):36-38.

[2]孙溢敏.高职院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路与对策——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神州,2019(29):59-60.

[3]苗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与前瞻[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5-8.

作者简介:

赵吉清,男,工程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控制等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