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为倩
【摘 要】 在当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专家的重视。而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创新改革,教师们逐渐开始运用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引导。趣味性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将游戏性和教学性活动、多媒体展示、情境创建这三个具体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关键词】 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研究
数学是一门十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需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逻辑想象能力。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创新改变,教师们逐渐开始运用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引导。趣味性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将融入游戏、多媒体展示、情境创建这三个具体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一、教学中融入游戏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独特性出发,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于知识框架的把握,同时更需要将具体化的数学运用进行展开,利用生活化加深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但同时教师还必须克服教材带给学生的枯燥和乏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带来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一些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也可以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以小学数学“位置”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首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将“用‘数对的方法表示位置”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有关“数对”表示位置的游戏,并且让学生进行自主组队。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代表的“数对”,等教师点名的时候再起立说出自己所在的“数对”,并且将自己与其他同学所组成的图形进行展示,在展示的同时说出所有同学代表的“数对”,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于“数对”的理解。最后,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可以根据学生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进行总结,带领学生进行最后的知识梳理。通过这样游戏性与教学性相结合的活动引入,能够很好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更好地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中达成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科学技术在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过程中得到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已经受到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同时许多教师也开始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并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重的性格特点,教师还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以及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材知识以一种灵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以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可以在备课初期对圆柱和圆锥的构成和图形进行整理,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展示。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分别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结构,带领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以及组合进行了解,充分理解一些重要名词。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将圆柱与圆锥的形成过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对它们进行研究。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得出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以及体积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针对公式进行计算,减轻学生对公式的遗忘率,用更轻松的方式掌握本节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很好地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通过形象生动的影像声音提高学生关注度,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在教学活动中创建情境
随着数学教学的日益受重视,普通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数学的需求,因此,情境教学这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开始逐渐受到教师们的喜爱。情境是人们周围环境的虚拟状态,通过将人们放置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感受相应环境所带来的情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优势,将情境教学加入数学课堂中去,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特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兴趣的不断引导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小学数学“小数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从日常活动——跑步这一部分出发,以此为中心创设一个情境:主人公小明是一名学生,他十分热爱运动,并且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运动计划。小明计划每周跑步11.2公里,如果他每天都去跑的话,每天需要跑多少公里呢?是不是1.6公里?如何验证呢?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投入到这个情境中去,针对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通过思考和计算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再公布问题的正确答案和解题过程。通过这样情境的创建能够很好地为数学课堂增添一定的趣味,利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例子来进行问题创设,可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常识进行融合,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产生亲近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随着小学数学在教育领域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教师需要充分运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从融入游戏活动、多媒体展示、情境创建这三个方面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小学数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俊芹.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6(08):76.
[2]魏群.解析小學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1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