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情境为支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20-12-28 03:05芦池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学科创设

芦池

实施课程教学时,数学教师要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给班级学生创建别样的知识探索平台,利于学生实现学科能力的提升。在素质教育指导下,数学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这样可以让学生实现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形成。生活情境可改变学科教育的形式,克服传统知识教育的弊端,所以数学教师需将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支点,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开展能动性的探索,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数学教师要挖掘课程知识的趣味性,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的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呈现出较强的趣味性,教师要想提升学科教育的成效,则应该依据学生体现的心理认知特点激发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师要挖掘课程知识的趣味性,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数学教师要科学更新传统的知识教育观念,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增加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重视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增加班级学生参与知识讨论的兴趣。数学教师应该借助先进的授课理念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对新知识开展深度思考。例如,对学生开展“观察物体”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出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知识的特点,增加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又如,在教学“运算定律”时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插图,先创设“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上午骑行40km,下午骑行56km”这一故事情境,问学生:“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行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得出“40+56=96”,或者“56+40=96”这两个算式。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被称作加法交换律。进而再结合创设的趣味情境提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加法交换律吗?”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片、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运算法则。

其次,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课程基础提出思考问题,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对教材结构进行梳理,提升班级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在观察物体时需要关注哪些事项,让学生思考如何对物体观察角度进行确定。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能增添学科教育的生活气息,提升学科教育的成效性。

二、数学教师重视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学科知识的奥妙

结合相关学术研究得知,在素质教育指导下,数学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这样可以让学生实现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和生活发展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在开展知识点教学时应该将诸多生活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科教育的成效,利于学生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所以,数学教师需将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支点,重视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学科知识的奥妙,以此增加学生参与知识讨论以及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到课堂教育的应用,提升学科教育的成效。

例如,对班级学生实施“元角分”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奥秘,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班级学生展示商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各项物品的价格,以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师要让班级学生思考不同物品在价格上的差异,分析“元角分”三者之间的单位转化,促使学生更好地认知课程知识。

又如对班级学生开展“米和千米”相关知识讲解时,数学教师不仅要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米和千米的内涵,增加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米尺等单位,让学生在操场上去测量步伐米数以及相关物体的高度。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米以及千米等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实现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科教育的生活化。同时,这样也能增加学科教育的创新性,促进学生更好理解课程知识点,感受到学科知识的奥秘。

三、数学教师需积极拓展课程教育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生活情境可以增添学科教育的创新性,也有助于学生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在对学生实施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必须要拓展学科教育的思维空间,促使班级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只有树立科学的数学思想,才可以对事物展开理性的思考以及分析,提升课堂整体教学的成效。为此,数学教师需积极拓展课程教育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对班级学生实施“百分数”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之前的授课模式,积极丰富知识讲解的内容,拓展学科教育的空间。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百分数的概念以及表现形式,同时要让学生思考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拓展学科教育的整体空间。教师可将互联网用户的普及数据作为课堂教学载体,更好地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价值,分析还有哪些百分数知識的运用。又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文具盒”进行实物演示教学,通过文具盒的展示来认识长方体,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再引导学生探索“文具盒”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拿出直尺测量文具盒各个棱的长度。在操作完之后,教师可以出一道:“为迎接国庆节,老师打算为教室四周装上彩灯(地面四边不装),已知教室长5米,宽6米,高5米,请问至少要多长的彩灯线?”这样的随堂练习,要求学生自主思考,为后续求长方体的周长与面积做了很好的铺垫。

综上,数学教师需将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支点,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能动性的探索,提升课堂整体教育的成效。本文认为数学教师要挖掘课程知识的趣味性,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数学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学科知识的奥妙,增加学生参与知识讨论以及能力培养的主动性。此外,数学教师也应该积极拓展课程教育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学科创设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创设未来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