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习惯培养

2020-12-28 03:05王海燕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王海燕

【摘    要】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幼儿时期开展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幼儿劳动教育实际情况,首先分析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意义,之后提出笔者对劳动教育中幼儿习惯培养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劳动教育;幼儿习惯;培养建议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今的幼儿,在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很多由成人包办代替,很容易成为家庭的“小皇帝”。很多不良习惯已在孩子身上显现:动手能力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挑食、不爱惜粮食,不珍惜物品;依赖性强、轻视劳动、贪图享受等等。探其原因,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劳动教育的严重忽视。为此,幼儿时期的劳动教育开展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幼儿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幼儿劳动教育开展意义

1.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能让幼儿在劳动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其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在劳动中幼儿需要坚持不懈,还需要与小伙伴合作配合,这一过程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坚持的毅力,这对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加强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将劳动渗透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幼儿独立、勤劳的优良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幼儿参与劳动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做手工、洗手绢等劳动中,幼儿要使用到自己灵活的手指,充分锻炼了幼儿手部精细动作,使幼儿手眼协调配合完成劳动。所以,劳动教育使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得到有效锻炼,从而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二、劳动教育中幼儿习惯培养建议

1.创设生活特色区,为幼儿营造劳动氛围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喜欢模仿成人从事的劳动,如做饭、洗衣服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去接触这些劳动的家长并不多。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满足幼儿的模仿欲望。例如,在生活特色区域中创设以“农家庭院”为主题的活动,在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物品,幼儿可以在生活区域中模仿体验成人劳动,增强对劳动的兴趣,锻炼劳动技能。在洗衣房中幼儿可以体验洗衣服、挂衣服、叠衣服等劳动,这一过程使幼儿不仅学会了很多的生活技能,如折叠、夹、搓等,而且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此外,幼儿对洗洗切切游戏非常感兴趣,在家庭中为了安全,家长很少让孩子进行洗洗切切,为了使幼儿可以体验到洗切的乐趣,教师为幼儿创建了“快乐小厨房”活动。在这里,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工具和食材,有安全锯齿刀、黄花、鸡蛋、水果等,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水果沙拉,在制作中幼儿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同时也感受到集体制作美食、分享美食的快乐。

2.通过多种奖励,促进幼儿劳动习惯养成

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为幼儿创造劳动机会,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意识,并在劳动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劳动意识应由“自我服务”转变为“集体服务”,使幼儿在掌握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的劳动技能源于模仿和学习,强化劳动技能的掌握是促使幼儿劳动习惯养成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劳动活动设计中,要注重劳动方法科学化,并在班级中树立劳动榜样,激发幼儿主动劳动意识。同时,教师不要过于严格要求幼儿劳动,避免造成幼儿对劳动的排斥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制定班级劳动公约,每周评选出班级的“劳动小明星”,并为劳动小明星颁发锦旗和实物奖励,以这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通过教师言语上的激励、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

3.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精准把握劳动内容

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教师在劳动内容的选择上要精准把控,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劳动能力发展水平,并且要制定详细的要求。入园初期的小班幼儿主要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幼儿可以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后期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幼儿掌握给小植物浇水、擦桌子等劳动技能。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自我服务的动作技能已经基本掌握,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更多语言上的引导,逐渐扩大劳动范围,提高对幼儿劳动的要求,多开展一些值日生轮值、植物角整理、户外器械清洁等集体劳动,细化劳动类别,如擦、扫等,逐渐提高对幼儿劳动质量的要求。在幼儿劳动教育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层次的不同,安排劳动时间,小班幼儿劳动时间为10-15分钟为最佳,中大班幼儿劳动时间在20-30分钟为最佳,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幼儿的劳动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家园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幼儿在园中养成劳动习惯后,回到家庭中也不能断层,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这样才能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为了联合家长共同促进幼儿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家长可开放日等指导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例如,引导孩子在家中每日做一件家务,并将孩子在家中劳动的情节拍摄下来,将其分享到微信群中,并引导孩子记录在记事本上,小班幼儿可以使用图片方式记录,中班、大班孩子可以使用绘画方式记录,最后由家长使用文字记录,当幼儿将这本记录与朋友分享时,可以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从而强化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到园中参观,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家长对孩子劳动能力培养的重视。

综上所述,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营造积极的劳动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劳动中,精心选择劳动内容,强化幼儿劳动意识,并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多正面鼓励和表扬学生,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总之,幼儿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方法還有很多,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从而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