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2020-12-28 07:01史立威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关联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史立威

【摘要】现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正在加速发展,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都不需重视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同时,经济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对目前的现状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关联性

水土保持是预防或治理活动,对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所进行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类活动变得活跃,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现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是必须掌握的重要领域,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1、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土保持是对人为损害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和治理的一种对策,是通过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来实现的,是创造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决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取决于原因是什么,补救措施是多元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自然生物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共同能量,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保障,水和土地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和土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逐步发展,水和土地资源被浪费和掠夺,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加剧。水土流失问题对整个土地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土壤恢复能力降低,使土壤荒漠化和硬化,增加了干旱、半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

2、我国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现状

我们的地理位置是独特的,例如,根据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调查的结果,新疆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麓、盆地和平原地区,风蚀总面积超过90%,造成部分地区石漠化和草原荒漠化的趋势日益加剧;黄土高原,因为它的大部分领土位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土壤贫瘠,湿度高,此外,由于严重的人为干預,导致它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不仅是在我国,甚至是世界上,它的土壤流失面积为45.4万平方公里,侵蚀模量超过8000吨(a·km2),极强烈水蚀面积达到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此类面积的64%[2]。

2.1 水环境的现状

现在我国的水环境现状比较恶劣,很多地方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加重水环境问题,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也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活,使水生动植物的数量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发生时,将大量土壤推进到地势较低的地区,导致江河湖海的蓄水能力大幅下降,对资源开发无益。另外,由于水土流失,上游的污染物流入下游,进而引起下游地区的二次污染,污染面积不断增大,对现在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由于水土流失引起的水污染问题比其他水污染严重得多,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现在我国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物理影响和化学影响[3]。首先,水土流失引起的物理影响是,由于水土流失的流动性,上游泥沙中的一部分有害物质和一部分腐败物质进入下游,导致下游的水质发生变化,例如下游水体的颜色和味道发生变化。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物,下游水体中浮游物的数量不断增加,浮游物的数量增加,会影响水中动植物的生长,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再例如,随着浮游物的增加,水底受到的光能量减少,影响水底的温度,从而影响水底动植物的生长。其次,水土流失的化学影响主要反映在水生态环境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上。由于水土流失,上游的土壤行进到下游,导致下游土壤层增强,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非常大,例如,会影响产卵水生动物的繁殖和生长。随着水土的流动性,将垃圾推进到下游,对下游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下游的水质会变坏。再例如,下游水体中的磷和氮含量增加,加快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进而威胁水生动物,导致水生动物数量的减少[4]。

2.2 土壤环境的现状

土壤对我国来说是非常稀少的资源,土壤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由于没有再生能力,因此加强土壤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土流失的发生,土壤中的养分被带走,进而影响上游植物的成长。由于养分流失,上游植物的生长无法保障,一部分植物出现营养不良和枯死现象,影响生态环境。

2.3 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土壤质量对树木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森林面积的多少与土壤直接相关,土壤与森林的关系相互依存和制约,一般来说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着林业生态环境的状态。林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气候,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对环境绿化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我们生存环境的良好状态,应该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滥伐,避免对森林造成恶劣影响[5]。

2.4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加重

生态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是影响水土流失现象的重要因素,如降雨、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其中,地形地貌决定了地域的植被构成,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候。气候类型决定雨的频度和降水量,形成闭环。一旦这个生态环中的某部分被破坏,原始自然平衡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洪水灾害、山崩、滑坡等自然灾害纷纷到来。

2.5 社会环境的现状

水土流失的问题不仅影响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也对现在的社会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大部分水土流失发生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水土流失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理。随着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例如,水土流失会影响当地农地的种植,进而降低农民的种植热情,农民的收入会大幅减少。因此,水土流失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另外,随着水土流失的发生,容易引起疾病传染,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想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和预防很重要[6]。

3、生態环境随水土保持的作用

3.1 净化空气

净化空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受工业等排放物的影响,现在个别地区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需要对此进行科学管理。水土保持对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作用,植树造林是净化空气的主要方法,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对空气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树木也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有害的粒子,对美化环境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净化空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

3.2 涵养水源

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现在全世界的水资源不足,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同等面积的林地与裸地水资源储量不同,森林有一定的涵养水源的能力,例如,洪水的时候,水流可以通过森林来减缓速度,降低灾害。因此,现在我国退耕还林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森林对风沙的侵入能起到一定的障碍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土地破坏面积。

3.3 改善土质

改善土壤质量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通常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如建造高垅、防护林等。另外,落叶等枯落物腐烂后,被土吸收成为树木的养分,有效增加土壤的养分,改善了土壤质量。积极改善土质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对提高土质有重要作用,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抑制水土流失现象,改善土壤中有机物质流失问题。人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改善土质,其目标是减少土质的成分流失,实现保护土质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7]。

4、水土保持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4.1 水土保持工程可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对净化空气有很大帮助。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净化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绿色植物在空气净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绿色植物不仅净化空气,对植物的多样性、防风固沙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风沙形成后,绿色植物中的叶子和树干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可以有效减弱风力,减少风沙对当地人的影响。大部分树的树冠起伏大,风沙到来时形成旋涡,旋涡中的湍流减弱了风沙的力量。有些绿色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对水土能起到很好的牢固和保护作用[8]。

4.2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荒草植被恢复

在我国的北部和高原地区,荒漠草原作为主要植被,有着独特的种类构成、结构和功能,而且地理分布规则、自然景观独特,被称为亚洲中部特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近年来,由于破坏性的人类活动,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干旱频繁,一部分地区沙漠化、盐渍化。恢复荒草植被,使其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能够有效保持水土。恢复荒草植被的方法主要是围栏封育、配合设置灌木带和人工施肥、配合松土播种和草种包衣。实施植被恢复措施后,荒漠草原的植被覆盖率增加,地表粗糙度增加,地表径流大幅减少,荒草植被恢复是抑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

4.3 水土保持工程可治理洪水灾害

根据历史经验可知,水土保持可以解决洪水问题,这是一项重要的应对措施。这是因为管理的水库、土壤蓄水池和水保工程可增加拦截地表径流和泥沙的能力,有效减少河流和泥沙发生洪水灾害和河流淤积的可能性。在实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之后,干旱、水灾和风灾的发生率略有下降。根据中国西北地区水保措施研究报告得知,70年代,流域综合管理减少洪水径流量1.092亿立方米,洪水沙量减少6807万吨;80年代,洪水径流量减少1.2314亿立方米,洪水沙量下降5093万吨;到20世纪末,洪水径流量减少2.098亿立方米,洪水沙量减少6597万吨。据报告,水土保持项目有效地减少了洪水径流量和输送的沙量,这种效果每年都在增加,而江河水造成的洪水威胁正在逐渐减少[9]。

4.4 水土保持工程与水资源保护

我国水资源有一定的保有量,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的保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得多,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保有量仅占全国的18%。据统计,我国干旱地区分布在我国20多个省市,也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例如,西北黄土高原的总面积为6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2/3。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不仅能有效拦截泥沙和地表径流,还能有效抑制各地区降水集中时期的洪水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表径流中的泥沙含量。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措施有拦蓄型和滞留型。通过利用拦蓄型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中的泥沙,有效地抑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改善水环境。采取滞留型水土保持措施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科学手段改善土壤条件,促进该地区土壤的渗水性和蓄水能力。

可是,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时候,对水资源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水土保持工程要求对水土保持区域的下垫面情况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变更,这种变化可能影响该区域内的水循环过程。如果在水土保持过程中采取拦蓄型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水土保持效果,但是这项工程会减少区域内地表径流。另外,在一些地区,以种植人工林的方式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话,森林覆盖率会变高,同时,森林的蒸发量就会增加,这样土地就会更加干燥,地表径流量就会显著减少。因此,如果水土保持措施缺乏合理性,会对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消极影响[10]。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知道,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强化社会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现在,北方地区虽然意识到加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但需要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认识,然后,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另外,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采用新技术,这样,可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家林,何云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4):22-23.

[2]谭会国.探究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J].环境与发展,2020,32(03):188+190.

[3]王承海.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3):36.

[4]王毅鹏.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J].山西农经,2020(01):87+89.

[5]邢朝峰.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N].德州日报,2019-12-31(A03).

[6]林整.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吉林水利,2019(11):42-44.

[7]李力.建立水土保持长效机制夯实生态环境建设基础[J].吉林农业,2019(18):63.

[8]刘晓雷.搞好水土保持工程加快生态环境建设[J].区域治理,2019(32):19-21.

[9]伍进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让生态环境更美好[N].上饶日报,2019-06-27(003).

[10]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J].中国水土保持,2019(06):74.

猜你喜欢
关联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