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0-12-28 06:57吴桑妮张钰岚李腾
艺术评鉴 2020年21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学前教育专业有效性

吴桑妮 张钰岚 李腾

摘要:在素质教育得到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机构越来越注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强调幼儿培养的多元性和全面性。而要想真正地切合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必须从教学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出具有审美能力、教育能力、感染能力的优秀教学人才。钢琴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生群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钢琴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契合现代学前教育需求的教学人才。本文从钢琴教学的内容、要求、模式等层面出发,指出当前钢琴教育的问题,进而在规范性、应用性、多样性等层面上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钢琴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1-0134-03

通常来讲钢琴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能够培养出具有教学实践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教学人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普遍要求学生掌握并应用特定的钢琴技能,开展学前音乐教学活动,以此实现磨练教学本领和艺术本领的目的。在课程开展中,青年学生能够接触到国内外优秀的钢琴作品,可以更好地开拓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巩固并加深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钢琴弹奏练习中,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发展和协调,可以掌握并应用基本的音乐演奏技能,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钢琴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敏锐的辨别力、细致的感受力、灵敏的观察力及较强的控制力,对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职业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目前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层面上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和问题,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的成效,使学生出现“低能高技”的问题。所以充分了解并认识钢琴教学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及途径,探寻出提升钢琴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能够有效地增强钢琴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钢琴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要求层面上的“非专业”

通常来讲,钢琴课程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层面来讲,钢琴课程必须兼顾“规范教学”和“非专业学习”两个要点。其中非专业学习主要指学前教育专业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不必将完整的钢琴理论知识、高深的音乐技能全部传授给学生,只需要通过较为基础的钢琴演奏训练,譬如落起训练、双音练习、单音练习、连音对比、跳音奏法等训练,培养学生演奏钢琴乐曲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素养、艺术感知及鉴赏能力,继而在教育心理、教育实践等课程的支持下,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音乐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抓住现代学前教育的教育要求和目的,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如果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理論教学中过早的提升复杂程度,提前将高阶音乐知识、内容及方法,传授给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抓住并把握课程重点,忽视对教育能力、教育心理、教学技巧的认知和学习,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注重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理念沦为形式。所以“非专业性”是学前专业岗前课的基本特征和特点。然而由于课程的“非专业性”导致部分学生或教师难以规范钢琴教学流程和技巧,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进程。通常来讲,非专业学习主要指非音乐专业或钢琴演奏知识,而不是钢琴学习方法或方式上的非专业性,如果学生或教师无法明确钢琴课程的“非专业性”,将导致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出现诸多的不规范问题,进而形成粗糙演奏和学习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层面上的“非职业”

教育部门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标志着学前教育逐渐向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着。而国家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应在紧密联系学前教育实际和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时而准确地将教学理念渗透到学前教育阶段,从音乐演奏能力培养逐渐转向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艺术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要想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及艺术感知能力,就需要幼儿教师拥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演奏技能、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但在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阶段,却存在明显的教育问题。首先,只关注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音乐素养的价值。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专业教学评价和考核大都以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演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为主,关注“显性地”,能够“量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层面的音乐素养培养。虽然音乐技能、音乐知识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幼师的音乐素养却关系着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如果忽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将导致学生在未来的教职生涯中重蹈应试教育的困局,无法切实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其次,只关注独奏演奏,不关心教学应用。即教师没有将钢琴教学与幼儿教育相联系,没有将音乐能力培养与教育实践相融合,进而导致钢琴教育和学前教育相脱离,严重违背了专业教育的初衷。而过于关注技能训练的职业化教育内容俨然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提升教育内容中的“非职业”知识的比例,使素质教育成为可能。

(三)教学模式层面上的“削足适履”

生搬硬套艺术教育专业或专业钢琴教学的模式是我国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特质和特点能够发现,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便形成了轻实践重理论、轻体魄重思维的意识,导致学生群体缺乏必要的肢体协调和应用能力,而钢琴教学中的体验、听辨、弹奏、识谱等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并掌握钢琴知识。音乐专业的钢琴教育模式是根据艺术生的特征及特点演变来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所以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出发,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非专业性”和“非职业性”层面,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注重专业化、职业化音乐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演奏技能、乐理知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模式,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培养音乐和教育兼顾的人才,无法得到有效地落实。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一)突出钢琴演奏的规范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规范性,首先体现在钢琴读普的规范上。乐谱是音乐创作者记录并描绘音乐旋律形态的载体,表演者可通过乐谱感知音乐家的艺术思想,准确地演绎并表演音乐作品。霍夫曼曾在《论钢琴表演》中指出“要根据乐谱的形式和风格来表演”,仔细研读并分析乐谱,提升乐谱阅读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能够使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钢琴艺术的思想和情感。而读谱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视觉偏差和节拍、节奏上的不准确。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谱习惯,提升学生读谱的能力。此外,钢琴教学的规范性也体现在钢琴演奏训练的层面上,钢琴技巧是钢琴演奏和表演的关键和基础,如果缺乏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难以将钢琴的艺术内涵、情感思想及人文理念呈现出来。而过分追求钢琴演奏技巧,专研钢琴演奏理论,又将导致钢琴教学陷入“脱离学前教育”的窠臼。所以在音乐技巧教学上,要规范教学流程、厘清教学思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音乐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基于学生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单纯的钢琴技巧训练很难提升学生的手指技能,况且学生的训练时间有限,难以掌握并熟稔难度较高的钢琴技巧,而过于机械的钢琴训练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在技巧训练上,应找到方法和诀窍,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一致”“和谐”。此外,学生在钢琴学习上拥有较强的学习目的和能动性,教师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钢琴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而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技能。此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的练琴方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练琴计划,使钢琴技巧教学和练习更规范、更标准。

(二)突显钢琴训练的应用性

钢琴艺术除了独奏演奏,还能为其它乐器或歌曲伴奏,从而凸显其它艺术的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钢琴家舒伯特曾在600多首乐曲中添加了大量的钢琴伴奏,使伴奏、曲调、歌词达到完美的融合,这些伴奏不仅对旋律进行有效的应和和依附,更能通过造型、写意的方式烘托意境、渲染氛围,抒发乐曲独有的感情色彩和艺术意境。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育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较强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更需要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需要懂得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培养策略和教学理念。所以在钢琴教学中,高校的教学重点不是培养钢琴人才,而是培养教育人才,钢琴只是幼师组织音乐活动的媒介和工具而已,所以教师在设置钢琴课程时,应训练学生的伴奏思维和能力,使其掌握教学活动的组织技巧。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钢琴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过于注重学生的独奏能力而在内容上忽视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伴奏能力。所以在课程初期,教师应集中精力,训练学生的伴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乐谱编排能力,关注音乐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应用钢琴知识服务教学活动的意识及能力。譬如钢琴教师可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明确钢琴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内容、方式及方法,进而厘清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钢琴教学体系或策略。譬如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方面,教師应从钢琴演奏风格、钢琴艺术作品、钢琴曲调等角度出发,呈现钢琴艺术的形式美、旋律美、艺术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巩固学生的钢琴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方式,满足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三)延伸教学模式的多元性

通常来讲,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决于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关键是理论知识的选择,我国学前教育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钢琴演奏、钢琴技巧、钢琴乐理,还包括与学前教育有关的伴奏技巧及内容。较为丰富的课程内容能够使教师更好地选择并应用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通常来讲,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为主,其优势是针对性强,能够将因材施教的理念发挥到极致,更好地、更有效地培养钢琴演奏人才。在学前教育中,有两种情况需要应用并选择“一对一”教学模式,即“差生教学”和“优生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应采用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在宏观层面上,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乐理基础较为薄弱,需要从音乐表现、乐曲处理、技巧和知识等层面出发,运用“一对多”的集体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汲取钢琴艺术的精华,掌握钢琴艺术的演奏技巧,进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和弊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两个层面制定钢琴教学模式。首先是教学内容,钢琴教师应在钢琴课程中增添大量的幼儿钢琴知识、钢琴伴奏知识、钢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方向、方法和内容等知识。其次,在形式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钢琴教学更切合学前教育的理念和宗旨。譬如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探索钢琴理论知识,提升音乐演奏能力,也可利用新媒体媒介,选择优秀的钢琴作品来练习和学习,或者选择幼儿歌曲或经典曲目进行伴奏、弹唱及弹奏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顾及钢琴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又要注意钢琴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关注实践和理论的融合,注重学生群体间的差异,以此提升钢琴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有较为鲜明的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特征,能够将音乐知识和教育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切实实现培养教育人才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问题,导致钢琴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无法契合现代教育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此,钢琴课教师要汲取和继承“专业钢琴教育”的精华,紧密联系幼儿教育的实际,创新教学理念,在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的同时,掌握学生学习钢琴理论知识的规律,进而为提升钢琴课教学质量以及提升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姿媚.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27-128.

[2]王新乐.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探析[J].戏剧之家,2015(12):225.

[3]张明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思考与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02-104.

[4]万桂芬.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浅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6(13):145-146.

[5]李旻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发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34):202-204.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学前教育专业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