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昕
摘要:由罗伯·莱纳执导,贾斯廷·扎克汉姆编剧的剧情片《遗愿清单》,讲述两个生活与性格迥异的患癌老人,在死亡通知书的高压下,两个人选择用剩下的时间完成一桩桩最后的心愿。影片剧本以首尾呼应的环形结构进行叙事,旁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对比的方式突显出两个主人公和而不同的人生。爱德华与卡特虽然贫富差距大,性格迥异,但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不给自己留遗憾。
关键词:《遗愿清单》剧本 环形结构 对比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1-0017-03
剧本,一剧之本。一个好的剧本不一定能够拍摄出好的作品,但是一个不好的剧本一定拍不出好的作品。场景、人物、对白等为电影剧本的基本构成元素,融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幕。由罗伯·莱纳执导,贾斯廷·扎克汉姆编剧的剧情片《遗愿清单》,自2007年在美国上映以来,一直受到观众们的热捧。两个生活与性格迥异的患癌老人,因为“一间病房两个床位,没有例外”的经营理念,而同住在一间病房成为病友。两个人从刚开始的彼此看不惯,到相互考虑与忍让,最后成为莫逆之交。在死亡通知书的高压下,两个人选择用剩下的时间做自己之前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完成一桩桩最后的心愿。编剧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态度来表现向死而生,在引发观众大笑的同时又引导大家要珍惜生命,认真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钟,不要让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
一、以旁白叙事的环形结构
旁白即是单纯地文字,是电影中的文学元素,是电影中的“介入叙事”。美国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将旁白归纳为两种具体类型——讲述式旁白和对位式旁白。讲述式旁白与创造场景戏剧化的故事、人物塑造和阐述不同,它是通过一个角色的画外音来讲述故事,而画面用来说明或装饰语言。影片《遗愿清单》采用环形叙事结构,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更好地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开头场景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卡特的旁白平静地告诉我们“爱德华·科尔是在五月里去世的,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天空没有一丝云”。结尾中又重新出现开头的那位登山者,他终于登上了珠峰的山顶,在他从背包中取出一个巧克力铁罐时,又出现了卡特的旁白,说着一模一样的话。影片以旁白的方式开始与结束,既使得影片具有完整性,让观众了解了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最终结局,同时也体现了电影的超时空特性,卡特比爱德华去世早得多,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他却一清二楚。与爱德华的世俗的成功相比,卡特的人生再普通不过了,但却是卡特让爱德华重新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与家庭的美好。卡特在影片开头谈到“一个人一生的价值怎样衡量,真是很难说的事”,“我相信你的价值是通过别人来衡量的,而别人也通过你衡量他们自己”。而在结尾处,卡特说“直到现在,我也不能说已经懂得了衡量生活价值的标准”。影片以两个老人完成遗愿的方式探讨生命的价值,无论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价值,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自己没有遗憾就好。在贾斯廷·扎克汉姆的文学剧本中针对卡特最后一句旁白设想了三个方案,从这可以看出,在剧本写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构思,以此满足电影拍摄需求。
影片《遗愿清单》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现一个严肃的主题,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既有庄重写实,又有浪漫诙谐。前半部场景集中在一个狭小而又充斥着死亡暗示的病房中,表面的风平浪静却透露着压抑与绝望。爱德华与卡特两个老人,社会地位云泥之别,但因为癌症挤在同一间病房,目睹着对方病痛难挨,化疗之后一次又一次的呕吐。无论表现得多么云淡风轻,两个人都被病魔折磨的死去活来。卡特的病床前围绕着一群关心他的家人,但他却羡慕爱德华难得的清净。而爱德华半夜呕吐不停,最后甚至睡在马桶边,醒来看到卡特身边的家人,只能躲在洗手间迟迟不肯出来。卡特的生活拮据,清单上的梦想本来对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在爱德华的资助之下一一实现。影片的后半部分场景丰富,爱德华和卡特离开病房之后,尝试着做各种疯狂的事情:跳伞、飙车、纹身、猎狮,穿梭在世界各个角落:极地、印度、开罗、北京、香港、西藏。但愉快的旅途却在争吵中结束,卡特拒绝爱德华安排的美女,爱德华不满卡特自作主张将车开到自己的女儿家。两个人大吵了一架,分开之后生活又回归正常,狂欢之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又好像一切都改变了。卡特再次住进了医院,生命已经快要接近结束了,爱德华想要为他再做点什么,所以不顾医生的阻拦,将卡特带到了“有奖竞答”的录制现场,又去找女儿埃米莉和解,来完成他最后的心愿。两个老人在完成一个个遗愿的同时,找回了最初的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二、向死而生,反求诸己
主题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思想,无论是从创作者意向或是由接受者角度来读解一部电影剧本,都不可或缺的存在着作品“意义如何产生,意义如何确立”的阐释学设问。美国好莱坞著名剧作理论家悉德·菲尔德从剧本创作的角度坚持认为剧本主题就是指“人物”和“行为”。影片的主题是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形象塑造的核心,而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更是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主题思想是一部电影价值的体现,优秀电影的主题都是站在人类精神世界的制高点,给予更多人的感同身受。由于电影是最接近于白日梦的艺术,编剧一旦进入电影化的想象中,就会产生幻象情感。电影编剧所创作的是一幅幅具体的画面内容,而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升华之后具有人类共通性。《遗愿清单》是一部以死亡为主题的电影,在现实生活中为不可逾越的社会等级屏障分割开的两个老人,却在生命的尽头开始自由交往,纵情玩乐,相互成全,体现了生命的平等与自由。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当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两个人没有按照别人的安排,没有按照社会的一般習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他们坦然面对死亡,重新拾起对生活的热爱,不给自己的人生流血诸多遗憾。在卡特对爱德华的提议犹豫不决的时候,爱德华鼓励他说“生活不是给别人过的”。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恐惧知道自己的死亡期限,但向死而生也是一种不同的生活体验,在生命的尽头肆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死亡来临之际,最好的选择就是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人生中最后一段美好的时光。卡特之前没有为自己活过,所以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享受一个人的清净与自由。爱德华之前只为自己快乐而活,所以在最后的生命里去善待身边的人。
两个主人公人生道路完全不同,爱德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但情感上却非常缺失,四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与女儿反目成仇。而卡特一心为了家庭而牺牲自己,生活中充满家人的欢声笑语,但自己想成为大学历史教授的梦想却只能尘封,重复乏味的生活让他窒息。在埃及金字塔,卡特给爱德华讲了一个故事,能不能进入天国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你是否从生活中得到了快乐”“你的生活是否给别人带来了快乐”。爱德华与卡特在疯狂旅行之前都只是做到了其中一个,爱德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身边的人都一一远离了他。卡特为了家庭早早放弃学业,日复一日努力工作,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但是却从没有为自己活过。在爱德华的鼓励之下,卡特开始勇敢地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使生命的最后时光大放异彩。卡特在临死之前劝告爱德华“我无法报答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倒想求你为我再做一件事:从你的生活中找到快乐”。爱德华最终鼓起勇气敲开女儿的门,虽然两个人并没有完全和解,但也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完成了要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的愿望。在剧本的最后一幕,爱德华旁白中说“如果我忽然发现我来到了一扇门前,我希望卡特能在那里引荐我,教给我另一个世界的规矩”。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德华和卡特两个人都能够顺利回答天堂诸神会问的那两个问题。
三、在对比中突显性格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性深层的挖掘是剧作创作的根本。事件、情节其实并不难做,最难的是塑造一个鲜活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总是在各种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遗愿清单》中爱德华与卡特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爱德华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精明果断、幽默洒脱,但有些冷酷无情。卡特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修理工,但却知识渊博,非常感性,善意待人,但也有些犹豫不决。影片中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两个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相差甚远的两个人是不可能相识相知,成为知己的。但是影片中巧妙地给予两个人相似的病痛遭遇,在爱德华的私人医院,他始终坚持一间病房必须住两个病人,不许有任何例外,包括他自己。在爱德华的生活中,他比较随心所欲,总是记不清助理的名字,随意打断说话者,傲慢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像一只刺猬,只自顾自地快乐。出于对女儿的偏爱,无法容忍女儿受欺负,不顾女儿的感受直接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导致父女两人再也不见。而在卡特的生活中,他过得小心翼翼,尽可能考虑到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为了孩子而过生活,当最小的女儿外出求学离开家的时候,他顿时觉得生活非常的空虚,尽管很爱自己的妻子,却难免不了生出厌烦的情绪。在刚开始的相处过程中,两个人相互看不惯,爱德华脾气比较暴躁,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不客气,而卡特却比较安静的看书、看比赛。卡特一家人围在病床前,对他嘘寒问暖,尤其是他的妻子担心不已,而爱德华却无人问津,虽然拥有万千财富,但却显得那么孤单与无助。病痛的折磨,让两个毫不相干的老人心心相惜,共同等待医生对生命的审判,两个人在狭窄的病房里达成共识,都认为与其坐以待毙等着做实验,不如主动去寻找生活的乐趣。两个人在环游世界之旅中,一起感受高空跳伞带来的刺激,一起体验极速飙车的疯狂,一起欣赏壮丽的风景,并坦露隐藏已久的秘密。在一起旅行的过程中,两个陌生的老人越发亲密无间,甚至很坦然的讨论着死亡,讨论着死了之后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埋葬自己。爱德华从来不相信上帝,也没有信仰,但是在与卡特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也渐渐认同上天堂要回答的两个問题。爱德华在卡特的葬礼上说:“我钦佩他,我怀念他……他挽救了我的生活,而且是他,比我更早了解这一点”。无论是爱德华还是卡特,这场冒险的奇特旅行,更像是在家庭回归中的一种救赎。两位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生活境遇不同,在对比之中更突显得生动形象。爱德华与卡特因为病痛相遇,两个平行线上的人却相交在一起,在相处的过程中,彼此相互成全,完成一件件遗愿清单,重新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结语
影片《遗愿清单》讲述了两个社会地位相差甚远的患癌老人一起完成遗愿清单,逐渐回归家庭,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在生死面前,人人平等,乐观地对待死亡,向死而生,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不留任何遗憾。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中,旁白是主要叙述者,补充说明影片的故事情节发展,而且打破时空的界限,卡特以全知的角度讲述故事。影片的开头与结尾呈环形结构,首尾呼应,在已知结局的情况下品味剧情发展。最终的完美大结局很符合好莱坞的传统叙事结局,也满足了观众美好的期待。影片探讨的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关于死亡。但是却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面对死亡的积极与乐观。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不一,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很难得到圆满,但人活一世,最重要是能够快乐,能够给予他人快乐。爱德华与卡特虽然贫富差距大,性格迥异,但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不给自己留遗憾。
参考文献:
[1]悉德·菲尔德,钟大丰,鲍玉珩译.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2]罗伯特·麦基,周铁东译.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薛佳奇.中文影视剧本的主题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年.
[4]邱爽.芭蕾舞剧《吉赛尔》文学剧本特色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1):97-100.
[5]王冰,董成双,朱少叶.剧本中人物动作设定分析[J].艺术科技,2016(07):29,139.
[6]雪德·弗尔德(syd?Field),程珑,季伟.美国电影剧本分析[J].电影艺术,2001(02):119-123.
[7]牛殿功.从电影《遗愿清单》看美国的传统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2(14):91-92.
[8]李兆军.从死亡中感悟人生——浅析美国电影《遗愿清单》[J].电影文学,2012(13):94-95.
[9]朱文佳.电影《遗愿清单》之狂欢双重性探析[J].电影文学,2013(15):81-82.
[10]王晓娜.电影《遗愿清单》中的人物比较分析[J].电影文学,2013(2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