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学龄段的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階段,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能够不断强化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确保其健康茁壮成长。因此我们在执教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应该强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探究强化初中思政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感培养的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纵观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文章首先研究了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探讨了如何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爱国情感
对国家和社会来讲,青少年是关键所在,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今后整个国家的素质高低。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该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其思想水平和道德与法治觉悟,对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被动学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老师应该摈弃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把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全面发挥。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老师依然主导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状态比较被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压制了学生们创造性的想法,严重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内容与实际不符
很多学校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一般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知识,没有向学生展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课本上和理论上,无法通过理论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很多学生思想理论知识丰富,但是自身思想品德的水平堪忧的原因。
(三)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在一些学校中还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思想,学校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在组织教学活动,没有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在很多情况下思想品德课程课时不够,要求不严,严重影响着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充分学习和吸收。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老师不够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般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教学活动,不重视教学实际情况,不能够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方式,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严重侵蚀着中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二、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对初中生开展良好的爱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国家的联系,明白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的道理,对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加珍惜。作为富有激情的一代,初中生具有充沛的精力、较强的可塑性,把爱国情怀教育科学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加充分地认识国家,促进学生三观正确,茁壮成长。在学习中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保障学习动机、态度的端正性,最大化学习效果。在相应思想的引导下,从小奋发有为,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和目标,为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积极贡献力量。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路径
(一)通过教材深挖爱国情感
在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加以重视的时候,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所以,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对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把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充分向学生展示,以便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效地融合学生的思想价值、情感价值等,借此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提高。纵观以往的教学活动,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不能充分地了解教材的内容知识,其实自身对一些大道理也能明白,但是却不知道自身如何进行思想行为。一些学生在吸收相关知识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仅仅通过教材、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取。因此,老师对这些问题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有效措施的应用,深挖教材内容,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有效培养。
(二)通过国情提升爱国情感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各行各业均取得很好的发展,教育教学领域也更是如此。目前很多课程教学中老师都引入了信息化教学工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对爱国主义的渗透有很大的助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非常多,会有很多的案例、故事等,书本上也会通过图文的形式把这些案例、故事等很好的表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借助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更加形象地展示。初中生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一些事物具体化,这对其更好的理解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多媒体教学工具就可以把这一问题很好地解决。也就意味着,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把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渗透。
比如我们在执教和交通有关内容的时候,要是仅仅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学生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老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国内完善的高铁网络、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等,然后进行与改革开放之前国内情况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国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认识到“基建狂魔”的伟大,了解到我国完善的交通,甚至可以对比外国的相关情况。通过数据、图片、图表等形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为自己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实现更好地爱国主义教育。
(三)通过精神引领爱国情感
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知识、思想等进行讲解,还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思想教育,在精神的引领下实现学生爱国情怀的提高。在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更好地改变学生的思想性格。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讲,作为老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思考和研究,把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内容充分地发现和挖掘,更好地讲解和阐述给学生,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熏陶。把爱国主义深层次的内涵和精神向学生展示,借此有效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
四、 多途径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全面渗透爱国情感
(一)丰富教学模式
我们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入讨论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把爱国情感融入其中,确保班级内学生讨论得更加深刻,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和观点,老师应该对班级内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的归纳总结,借此保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以此为基础,对案例教学法老师可以引入教学过程之中,结合章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托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出趣味性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合。我们在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内容进行讲解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优化引导,让其明白背后的爱国情感,积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升爱国主义意识,借此实现更好的爱国主义情感渗透效果。
(二)优化课外实践教学
从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角度而言,老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对课外实践要高度重视,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老师还应该尝试着改变校园文化,借此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依托教授学生的情况,根据将要执教的内容,把教学实践的课题予以明确,在学校举办各种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比如爱国主义主题演讲、解放军进校园活动等,在其中很好地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内容,很好地在课堂内开展调查活动,充分科学地挖掘学生多方面的爱国思想,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实现更好的效果和质量。不仅如此,就实践教学来讲,我们还可以借助寒暑假时间,对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科学的组织,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促进学生对爱国主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产生情感共鸣
外部环境对中学生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要想把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老师需要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课堂上和蔼可亲,和煦春风地面对学生。老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氛围对教学的结果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课堂上需要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老师的态度、情感等对学生吸收内化道德与法治内容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此,作为中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在有效方式的作用下进行良好氛围的营造。
比如我们在执教相关内容的时候地,首先我们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自由地讨论课题,在小组内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爱国主义故事,或者自己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后的感想。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名讲述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范围内讲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语言组织,讲述自己对爱国主义情感的认识和了解,体会爱国之情感。老师则有效地引导,提出诸如:同学们,父母在你们眼中是什么样的?我们全体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祖国。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祖国妈妈呢?通过良好的互通,深刻的反思,让学生突破课文的局限,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实现有效的情感体验,最终升华主题。
五、 结束语
当代青少年最应该具备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和青少年以后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还对国家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初中爱国主义教育来讲,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在执教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科学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教材内容深挖细寻,更好地强化引导,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提升和培养,更好地发展学生,确保学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杜运巧.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贯彻[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29-30.
[2]赵贵平.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80.
[3]杨国林.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139.
[4]梁伟岸.习近平名言金句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及创新路径:基于内蒙古三所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调查报告[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8(3):120-125.
作者简介:李洋,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