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与写作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既可提供丰富的语言塑造素材,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可谓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随文仿写活动,文章也将对此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随文仿写;阅读;小学语文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行之有效的练笔方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仿写练笔”,它是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方式,是训练从阅读过渡到独立习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具体如下所示:
一、 巧向课文借“典型句式”仿写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文中的句子都是精挑细选的,遣词优美,句式典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比喻句、拟人句、感叹句、排比句、反问句等。读写结合就是要把这些的句式进行重点仿写,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美典型句式进行品读感悟,摘抄积累。接着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鼓励学生随文模仿练笔,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最后活学活用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过程当中去。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草原》,文本里就有一处优美佳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就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分析,(这个语句写得非常好,好在哪里?你能模仿着写写这样的句子吗?)进而让学生领悟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妙处:句子里将骏马和大牛拟人化,把物当作人来写,这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上的一切悠然自得的特点,突出了草原的静和美,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结合具体语境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模仿文本,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一种小动物,并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 巧向課文借“精彩片段”仿写
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片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品析感悟,又要巧妙地抓住精彩片段这个“点”进行片段仿写练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从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桂林山水》文本以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形象介绍了桂林山水的美。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在总起点出特点之后,又分述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然后分述桂林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这种典型的总分形式及运用排比、比喻的描写手法是学生片段仿写最好的范例。教师让学生找出总起句,一起分析围绕着总起句,写了哪些事物。教师布置学生一个仿写小练笔,仿照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注意分号的用法,抓住特点,介绍一处景物,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教师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把事物的三个特点写具体、写生动。学有样本,仿有范例,学生练有独具魅力:“我看见过香气扑鼻的夜来香,观赏过婀娜多姿的月季花,却从没看见过蜡梅这样的花。蜡梅真洁白无瑕啊!像冬天里洁白的雪花;蜡梅真美丽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鹅;蜡梅真顽强啊!像个英勇无畏的战士。蜡梅顽强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以文本精彩段落为模仿练笔的突破点,读写巧妙结合,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三、 巧向课文借“谋篇布局”仿写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谋篇布局巧妙,很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很好地发挥其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互相转化。总分总结构式的文章是中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仿写总分总结构式的文章。
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赵州桥》,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章先概括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接着分述了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丽壮观的两个方面。最后总结全文赵州桥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又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紧紧围绕“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句展开来写。这一句在文章中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引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非常美观”。然后教师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模仿这篇课文的结构仿写一篇写人的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写出人物的两个优点。并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者“既……又……”)的过渡句,来承接人物的两个优点。这样结合具体语境,随文仿写练笔,读写融合,让学生从课文中得到启发,并模仿课文的谋篇布局,运用到习作中,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四、 巧向课文借“新颖课题”仿写
小学语文课本里很多文章的题目拟得新颖巧妙,标题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要靠题装。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正所谓“题好一半文”。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典型的课题,进行归类指导,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妙处:一是因为文章以“金色的鱼钩”为线索,贯穿全文。二是因为“金色”不仅仅是鱼钩的外部色彩,更是神圣的颜色。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预示着这种精神将代代相传。因此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目,正是老班长这种不惧牺牲、无私奉献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写照。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以“金色的脚印”为题。课文最后一段篇末点题之笔:“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这里“金色的光芒”与课题“金色的脚印”相呼应,起到点题的作用。好处:在“脚印”的前面加上“金色的”,不仅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动物对人类的友善,也体现了作者对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这一美好事物的赞美。更体现了狐狸之间的生死相依,浓浓的亲情。这样的感情是非常珍贵美好的,因此用“金色的脚印”来形容赞美。“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从蕴含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也预示着狐狸一家获得新生,也包含着人类对动物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又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以“彩色的翅膀”为题。课文最后一段画龙点睛之笔:“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它肯定很快乐!其他的小精灵也会很快乐,生活在海岛上的战士们也一定会很快乐。课文借小昆虫愿意在海岛安家,表达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建设海岛,扎根海岛的情怀。这些小昆虫就象征着海岛战士。《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教师把这三篇文章课题串联起来,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然后创设情境,举行一次有趣“挤眉弄眼”游戏,游戏规则是:我们要运用脸部的五官,挤眉弄眼把皮筋从额头移到嘴巴里。要求学生模仿三篇文章课题拟一个含蓄而有文采的题目。学生便妙笔生花拟出一个又一个有富有诗意的题目:《黄色的圈,彩色的笑》《彩色的梦》《金色的阳光》等。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课题“冬陽·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师生共同探讨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标题的特点,然后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模仿《冬阳·童年·骆驼队》拟题。根据《冬阳·童年·骆驼队》题目的形式,让学生试试拟写一个童年作文的题目。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个同学就拟出了《大海·童年·回忆》的巧题目,模仿得有板有眼的。紧接着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冬阳·童年·骆驼队》题目的形式,学生再试拟写一个写人物——老师的作文题目。学生个个摩拳擦掌,有个同学竟然拟出了《老师·老虎·老顽童》这样新颖别致,夺人眼球的题目。趁热打铁教师再出招模仿《冬阳·童年·骆驼队》题目的形式,试试拟写介绍一家人外号的题目。学生个个胸有成竹,有个同学竟然拟了《黄牛·母鸡·小懒猪》这样幽默风趣的题目。像这样的课题模仿还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紧扣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体验文题意境。这样有了精品文题的引路,学生拟题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既有仿效,又有创意,真正体会到模仿拟题练笔之快乐。
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仿写练笔”,它融读写为一体,获得了最佳的课程效益,读写和谐共振奏响了语文教学的华美乐章,成了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坚信,只要勇于实践,以新课标,新课程的精神为指导,“随文仿写练笔”这朵小花一定会在素质教育的百花园里绽放!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小学中年级随文仿写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杨瑞结.小学高段作文仿写训练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王月琴,福建省漳州市,漳州二实小景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