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思维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2020-12-28 02:10杨元峰王勤宏钟卫铭张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过程考核计算思维混合式教学

杨元峰 王勤宏 钟卫铭 张苏

摘要:创新创业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环节。在分析当前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入项目教学法,提出面向计算思维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评价考核环节,引入多元考核的评价体系,实现创新创业课程的全过程考核与评价。

关键词:计算思维;创新创业;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3-016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1 引言

自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定义“计算思维”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方式”[1]以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C9高校联盟于2010年发布的《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和复杂的核心任务[2]。计算思维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核心能力,其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并成为教育者研究的焦点。

创新创业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我国的创新建设,增强综合国力[3]。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正式公布。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改革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此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成为各大高校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任务。本文针对当前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教学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课程的全过程考核与评价。

2 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所以相对其他课程而言,创新创业课程多具有实践操作性,属于实践教学[5]。虽然各高等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性和发散性,普遍存在教学模式欠缺的问题[6]。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脱节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等相关课程,涵盖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知识指导等内容,忽略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环节。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则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并没有融人创新创业理念。

2)创新创业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大多由其他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兼任,通常不具备创新创业经验。这就导致在教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授知识,重理论、轻实践。因此,难以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未能建立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雷同于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以理论、笔试、闭卷考试为主,或以提交调查报告或创业计划书代替课程考试。忽略了创新创业课程的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 创新创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项目学习法是以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通过强调解决问题的实践性和参与合作性,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散思维,多种途径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7]。在项目学习法中融人“计算思维”的思想,能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经历问题抽象、问题分解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算法思维,学会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即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嘲。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对项目进行模块化、过程化处理,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本校选择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搭建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本文以《App产品交互设计》为例,叙述创新创业课程项目教学实施的步骤。在创新创业背景下,作为一门创新创业指导课程,《App产品交互设计》的目标就是帮助和指导高校学生如何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实践。授课教师利用创业者先知经验指导学生如何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痛点,深入分析这些痛点的原因,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设计相对应的移动端App软件产品。

在课程教学实施之前,首先在授课班级组建创业团队。以班级整体为单位进行创业团队的组建,5-6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男、女同学搭配,每一个团队确定一名Leader负责整个团队的管理、项目实施等。在团队内,细化团队成员的项目分工,每位團队成员应有自己的具体工作职责。最后经团队成员讨论,确定队名、口号、Logo等团队信息。在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授课老师是创业导师、投资人vc的角色,帮助团队找到合适创业项目,考查各队创业项目。

课前,学生通过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点,包括教学视频、练习等。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这些问题应该包含有课程需要具备的基本的知识点内容。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痛点时,要对所发现的问题、痛点和需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如何做竞品分析?分析报告怎么写?怎么用百度指数?怎么用XMind?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源中寻找答案,或与团队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交流。

课中学习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部分,此阶段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此阶段应该以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在学习平台所学习到的知识在团队内进行讨论,团队成员自主讨论制定方案计划。在团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进行巡回指导,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引导和启发。此阶段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有效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构建。延续课前学习的任务点,通过此阶段的讨论,各团队能够完成一款App产品分析报告,应该包含App产品的版本、简介、口号、同类产品、主要用户、业务核心、产品功能结构图、盈利模式、产品设计、百度指數等基本信息,并进行路演。

课后,教师在学习平台的讨论区对各团队作品在课中的路演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完善课中所路演的作品信息。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团队成员讨论中发现的疑难点,此时的讨论成员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团队成员之间,已经扩展至整个班级集体进行学习探讨。由此,以项目为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在探讨中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4 创新创业课程的全过程考核与评价

创新创业课程的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不能适用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是项目教学的方式,并在授课过程中具有路演的环节,创新创业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全过程考核与评价手段。以全过程考核为主,课程最终成绩为各项目成绩的加权平均值,“权”即为各项目的完成情况和项目对能力培养的达成度来确定。

以《App产品交互设计》为例说明创新创业课程的全过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现场授课环节的考核以课堂纪律、讨论发言情况及课后作业为考核依据。路演环节的考核则不仅有教师评价,还包括了学生自评和团队互评。教师的评价和团队互评可以作为激励来促进学生取长补短、自我提升。课程结束后,在每一次课中的路演的作品信息构成了最终的App作品,并在最后一次路演中体现出整个创业项目作品的要素,包括创业项目的企划书、一款交互性App的UI仿真原型、路演App作品PPT、产品宣传海报等。此环节考核的是学生的项目实现能力,以教师评价为主。

5 结束语

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习兴趣。课前引导问题的提出、课中团队讨论和路演环节、课后的综合评价和团队之间的讨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促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和计算思维,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6, 49(3): 33-35.

[2]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4-9.

[3]吴益锋,张淑敏,田夏.大学生创业教育全面融人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 39-41.

[4]赵会利.”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 (22): 100-103.

[5]赵青.“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0(4): 219-220.

[6]韩红亮,左文革,马琳,杜万军,高志永.“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 87-89.

[7]李竞一,郭宇萱,温馨,曹刚.基于项目学习法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9(11):188-189.

[8]杨元凤.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教学法在VB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8(9): 109-110.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简介:杨元峰(1973-),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技术;王勤宏(1977-),男,江苏淮安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软件技术;钟卫铭(1979-),男,江西赣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移动应用技术;张苏(1979-),女,江苏苏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过程考核计算思维混合式教学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