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20-12-28 02:06雷锦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3期
关键词:学具数学知识师生

雷锦霞

摘    要:师生互动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各种有意义、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活动,让他们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从身边的事物中认识和学习数学,切身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师生互动;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着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看重学习结果,轻视实践能力,不大注重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负担过重,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创新能力更得不到锻炼,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师生互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就数学师生互动课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必须重新认识数学师生互动课,注重实践教学

1. 师生互动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师生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师生互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设计了“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师生互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后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 在师生互动中呈现教育价值

现时我们的教学通常是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態度、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大多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师生互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可以说,师生互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形的成果(知识理解的对或错、完成作业的优或差等),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如情感体验等。

师生互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用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分别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我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3. 师生互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以往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进行参观、调查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二、设计各种有趣的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一般分为课内师生互动和课外师生互动两种方式。课内师生互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一般在课内完成。课外师生互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

教师设计师生互动活动要以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作为原则。小学阶段常用的师生互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增强动手能力的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有关“数”的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分数;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这些教学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 游戏竞赛形式的师生互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师生互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为了提高二至六年级学生口算100以内加减乘除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24点”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 实际测量形式的师生互动

这类师生互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     ),一个苹果重100(     )”,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师生互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

又如教学“土地测量”时,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4. 观察、调查形式的师生互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吸烟有害”一节,开展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调查家庭中吸烟人数、香烟品牌、香烟价钱,同时调查一名学生一年学习费用是多少錢,核算浪费的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等,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字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又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请厂里的领导、专家讲几年来工厂的发展变化、效益增长情况等,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工厂的巨大变化。

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

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师生互动教学计划必须切实可行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师生互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

开展数学师生互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师生互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2.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开展相应的师生互动课

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师生互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师生互动活动。

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3. 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的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等,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师生互动课将失去其价值。

有时师生互动的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师生互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结语:

数学师生互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学习数学,加强了学生的切身体会,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虽是一个新课题,但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因此,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出发,分别展开了简略的阐述,希望能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学具数学知识师生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麻辣师生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